低空经济项目投资具体细分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通用航空运行保障基地,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测试场、eVTOL及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枢纽起降场等。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低空飞行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监测等信息基础设施,低空飞行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等。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低空总部经济园区、装备制造、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应用基低空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低空经济领域创新型研究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民航重点实验室等。
人才培养培训。建设航空职业院校、CAAC执照培训基地、无人机培训基地、低空经济产学研教育基地等。
低空应用场景。“低空+应急救援”:城市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包括常规救灾、水上搜救、消防救援、医疗救援、防汛抗旱和通信保障等,涉及火灾/水灾与警情研判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灾害防控技术设备更新、地面测控装备、航空应急救援无人机起降平台布点等内容。“低空+文旅”:依托重点景区建设航空飞行营地、低空跳伞基地、空中游览(热气球等)、低空表演等内容。“低空+物流”: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航空+低空”物流体系建设等。“低空+农业”:开展植保无人机规范应用试点、高质量作业示范;低空飞行器在作物监测、农药喷洒、精准种植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等。
低空经济项目的资金支持渠道中央预算内投资。2024年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中明确提出支持新引擎新赛道,支持航空航天批量化低成本生产制造项目,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化提升项目等。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安排方式包括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低空经济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如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低空经济产业园、低空物流中心等符合专项债的适用范围。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来筹集资金,利用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收益(如机场的起降服务费、场地租赁等)偿还债券本息。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地方层面可以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发挥产业基金的杠杆作用,从而撬动更多资金、资源和力量参与发展地方低空经济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投资低空产业项目。
银行贷款项目。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信用状况、资产抵押物(如土地、设备等)向银行申请贷款。对于低空经济项目,如建设大型的低空飞行器制造厂房,银行可以根据厂房的评估价值给予相应的贷款额度。
地方投融资平台自筹资金。在项目财务可行的前提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以作为市场化项目投融资主体,以自有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
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地方政府或金融机构可以联合设立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这些基金主要投向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如支持有潜力的低空飞行器初创企业,或者支持低空飞行运营企业的业务拓展,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整体发展。PPP特许经营模式。在低空经济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国家PPP及特许经营项目相关政策开展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作为政府出资方代表。目前,通过出让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发展低空经济仍在探索阶段。
其他政府资金支持。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国家及地方政府通常会给予较大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政府的资金支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一是专项补贴,为低空经济项目提供建设和运营期的资金补贴,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等。二是财政奖励,针对低空经济项目投资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入驻并推动产业集聚效应。三是税收优惠,通过减免税收、返还增值税等方式为企业减轻负担,提供财务上的支持。
低空经济面临的挑战
作为处于前沿风口的产业,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尽管前景广阔,但仍有诸多瓶颈制约,既有行业本身技术要进一步走向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的要求,也面临着适航审定、空域管理、航线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空域管理放开成为行业发展关键。过去我国有比较严格的空域管理制度,自由飞行相对较难。2023年12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该文件旨在充分利用国家空域资源,规范空域划设和管理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及其补充规定制定。自此,我国空域从只有管制空域发展为既有管制空域、也有非管制空域。随着后续空域管理条例细则的进一步明确,我国空域将更加开放。
航线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需要进一步匹配。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面,地面基础设施、通信设施、新型空管,以及飞行服务都需要纳入考虑范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长远考虑,配备更高效和完善的充电设备及智能管理设备。
成熟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低空经济尚未实现大规模市场应用,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安全运行管理办法暂时空缺。在eVTOL飞行器领域,缺乏统一的安全运行管理办法是另一个突出痛点。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可能导致飞行器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缺乏安全运行管理办法也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对eVTOL飞行器的运行实施有效监管,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发展低空经济的建议
政策协同形成合力。发展低空经济既不能单兵突进,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策协调、规划整合、综合配套与之相适应。
注意政策协同与规划整合。政府部门应协调制定支持低空经济的政策,并将其整合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例如,优化法规、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建立特定的低空经济发展区域。同时,重视空域管理和飞行规则的制定,确保低空交通的安全和高效。
建设并优化基础设施。加强与传统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建设必要的起降点、充电站和维修设施,形成支持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在城市规划中预留空间用于低空交通设施,以适应未来交通扩展的需要。
鼓励技术创新,加快人才培养。低空经济技术含量高,人才需求量大,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特别是在无人机技术、电动垂直起降技术等重点领域,既要打造技术优势,也要形成人才队伍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养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推进产业链优化与合作。
鼓励本地企业参与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链建设,如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技术支持等。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如物流、农业、旅游、公共服务等。
优化社会环境。合理规划飞行路线和空域,减少噪声污染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要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合作,提高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加强国际标准合作。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合作,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参与国际标准和规范制定,提升区域低空经济国际竞争力。(作者:关士博)
上一篇: 国内外低空经济发展现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