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群落化发展路径探索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如何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 本文深入剖析乡村群落化发展的内涵及其重要价值, 并提出推动该发展模式实施的关键策略, 旨在探索乡村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一、乡村群落化发展模式的内涵与重要价值

1.1 乡村群落的内涵。乡村群落是生态学中“群落”概念的拓展延伸。关于乡村群的定义,作者在参考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2],归纳总结出乡村群落的概念:它是基于特定资源与产业联系,由一定范围内规模与形态各异的乡村组成的且具备共同目标的地域综合体。1.2 乡村群落化发展的重要价值。以乡村群落作为乡村规划研究单元,规划者能够突破行政村的限制,从更宏观的区域角度统筹乡村资源。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提升乡村整体发展潜力,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对有效实施乡村振兴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1.2.1 促进乡村联合发展,提升乡村品牌竞争力。如同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乡村通过“群落”形式推进自身发展。乡村群落化发展能扭转以往乡村各自为战、功能布局零乱且缺少宏观引导的局面,转而实现产业间的协同共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更具效益的“多村一品”“多村多品”发展格局,进而打造出在区域内更具影响力的乡村品牌。

1.2.2 促进统筹规划,优化乡村资源配置。乡村群落式发展有助于从区域视角对乡村用地开展综合规划,从而改变以往粗放用地、滥占滥用的不良状况,实现乡村土地的整体盘活以及资源的集约利用。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能够推动多个村庄之间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1.2.3 突破行政概念,促进乡村协同发展。乡村群落打破了传统行政边界的限制,使处于同一群组内的乡村在资源与产业上建立紧密联系,进而推动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

1.2.4 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当前,我国乡村规划体系主要侧重于宏观层面(即乡村在镇或县域范围内的分布)和微观层面(单个行政村的具体规划),而在中观层面(乡村片区规划)存在衔接缺失的问题。这种规划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乡村规划容易出现同质化等现象。从群落化角度对乡村地区进行研究,也就是在区域层面开展乡村研究,能够有效弥补现有乡村规划体系的不足。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群落化发展路径探索

二、单一乡村发展模式的现实困境

2.1 资源单一导致的低风险承受力与经济不平衡。单一乡村发展模式往往依赖特定资源或产业,乡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便是这种过度依赖。一旦该资源或产业陷入困境,整个乡村经济很可能遭受冲击。这种单一性增加了乡村的脆弱性,使其难以应对外部变化。此外,单一产业还会加剧区域内收入不均,限制就业机会,致使乡村其他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2.2 盲目竞争致使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单一乡村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可能将关注点聚焦于某一特定产业或发展模式,凭借政策引导与资源投入,推动乡村朝着同一目标前行。如此一来,区域内众多村落受相似政策影响,盲目开展发展建设,致使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若某一特定产业在某个村庄获得成功,其他乡村便可能跟风效仿,期望在相同领域复制成功。这种盲目市场竞争,易使乡村选择相似产业发展路径,进一步加剧同质化,最终形成“千村一面”的局面。这一趋势不仅有损乡村经济发展,还会对乡村特色风貌造成严重破坏。

2.3 资源分散难统筹导致产业规模小,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集聚一般依赖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与完备的产业链。但当下乡村规划多以“行政村”为单元,其土地面积与资源量有限。并且规划者受行政边界束缚,难以全面、系统地统筹利用周边乡村的分散资源。对大型项目来说,单一乡村无力支撑全面发展所需的完整产业链建设,致使诸多项目难以落地,更无法形成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而阻碍了乡村发展。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群落化” 发展路径探索

3.1 协调群落资源,打造乡村品牌。乡村发展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资源分散且规模小,难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乡村品牌。在群落化发展模式下,规划者能够从区域层面评估各村庄的资源优势,对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及农产品等多种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开发出更为丰富多元的乡村旅游产品。这不仅能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还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5]。同时,借助乡村群落的规模效应,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更有效地开展品牌推广与市场营销工作,塑造独特的乡村形象,打造知名度更高的乡村品牌。

3.2 多村协作,打造完整产业链。在乡村群落内部通过构建资源整合机制,实现土地、水源、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共享,确保资源在各个环节得到合理配置,进而形成互补优势。依据群落的资源特点,确定发展主题与主导产业,各乡村需依据自身特长与资源优势进行专业分工。比如,部分村庄可聚焦于农产品生产,部分着力于加工与销售,还有部分则优化服务业,以此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3.3 集约各村资源,共建共享设施。乡村群落能够达成设施的共建与共享,防止因乡村基础设施低水平同质化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交通领域,通过联合建设道路与交通网络,实现更便捷的交通连接,提高整体交通效能,便利居民与游客在乡村群内往来;基础设施方面,群落可依据乡村人口规模、主要功能等要素,对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村民和游客的体验感[6];公共服务设施层面,可参照城市不同层级生活圈的建设标准,对群落内各项服务配套进行统筹布局。

3.4 塑造特色乡村主题空间。特色主题空间,作为乡村群记忆点的可视化呈现,对吸引游客、提升乡村形象、推动文化传承及促进经济发展均具有关键意义。依据乡村群落的特色与历史文化,明确特色主题的文化定位,其范畴涵盖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展开精细化规划设计,力求特色主题空间能够吸引和留住游客。特色主题空间建成后,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宣传、社交媒体营销等手段,提升其知名度。(作者:陈姿晓)



上一篇:推动江西锂电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汉中市西乡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