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梳理当前河南布局低空产业的优势和短板,面对机制标准不完善、智力支撑不足、企业能级不高等问题,本章节将在此基础上围绕政策巩固、平台搭建、人才引育、创研投入、产业链优化、场景开发等方面,探索适合本土低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具体如下:
(一)巩固政策支撑,加强综合保障
低空经济发展所需的空域、机场、飞行员等资源需要政府的支持。河南应围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文件,结合省情发展制定有关低空经济发展的行动方案、配套政策、行业标准、市场准入以及安全管理规范;注重统筹规划布局,避免一哄而上造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加强军民地协同,加快河南低空空域分类划设,成立省级层面空域协调管理机构;积极申建低空经济示范区,推广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和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应用成果;加快中豫航空集团整合进度,发挥其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综合运用财政工具、贷款贴息、引导基金、通用航空“三首”奖补、试点示范等政策。
(二)完善基础设施,重视平台搭建
河南应加快完善设施网络化、制造集群化、服务品牌化、运营专业化、保障规范化低空产业链发展体系;科学布局地面起降设施,加快数字航空建设;构建以低空智联网为核心,以骨干通用机场为综合枢纽,以直升机起降场和无人机起降处为脉络触点的多层次地面配套设施,并对现有机场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完善“对空专网”,便于开展低空技术实验、飞行能力测试和行业场景验证,推动“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建设,推进涉航企业数字化发展;搭建低空产业集成发展平台,如全省低空飞行器管控平台,实现低空空域网格化管理,提升飞行管控能力,建设综合管理平台,赋能一站式飞行服务中心。
(三)优化资本赋能,加强技术创研
河南应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和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多元“子基金”,积极引入国家级基金及知名私募基金、风投基金等,打造低空产业基金群,鼓励天使投资、孵化资金“投新投早投小投硬”,对科技型企业发展予以支持;创新低空经济金融服务,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后补助、研发平台补贴、专精特新信用贷等优惠政策;鼓励省内龙头及技术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创新型研发机构,与航测院、蓝天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合作,针对低空领域共性环节实施一批前沿技术攻关计划;引导低空产业链条的骨干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研发、配套供应、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形成“产学研用金”合力;搭建高级孵化平台,推动省内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面向低空领域整合资源,做好孵化服务,在无人机、航空材料等优势领域培育“硬科技”标杆孵化器;打造全过程科技成果转化链,推广“沿途下蛋”机制,打造“楼上楼下综合体”,实现科技、产业“双环耦合”。
(四)以无人机为突破,优化产业链布局
当下,无人机在低空经济中占比80%,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与深圳等优势地区相比,河南无人机产业应走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除整机生产组装等业务,可重点发力碳纤维、镁铝合金等新材料研发,机身、舵、桨叶、降落架等关键结构部件的制造销售,实现错位发展、卡位补链;巩固河南现有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在无人机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并积极延伸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配套业务;加强政策支持,做好配套服务,推动技术、人才、知识、数据、金融等各类创新要素汇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引导创建航空特色小镇、无人机基地、飞行营地等;加强与本土物流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平台经济+低空经济”的发展模式,合作组建中原快线,打造短途运输品牌。
(五)引育人才梯队,强化精准招商
河南应围绕河南低空领域重点产业及关键技术缺口,动态勾画人才图谱,创新“刚性集聚+柔性利用”模式;鼓励郑大、郑航等有条件有基础的高校,优化其航空航天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订单式培养,重点培养低空领域研发设计人才以及空管、机场运营管理等紧缺人才;完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对“高精尖缺”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打造综合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团队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揽子“服务包”;完善招引政策,鼓励公司化专业招商机构、市场主体与政府部门协同建立低空产业招商联盟;健全“双招双引”机制,打造“精英型”招商团队,围绕河南低空领域发展方向,开展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品牌招商、反向招商等新型招商工作,针对高级项目从“重签约”向“重落地”转变。
(六)开发应用场景,拓展对外交流
河南应结合省情特点和集成优势,重点发展低空物流配送、无人机农林生产服务等,打造一批标杆型示范区,吸引相关优质企业和创新团队入豫发展;系统梳理政府部门服务需求,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如气象监测、地理测绘、抢险救灾、城市管理等,着眼市场,开发驾驶培训、飞行表演、航空旅游等新业态,强化政企协同,打造“双清单”对接模式;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新高地的交流学习,设立“科创反向飞地”,探索研发在外、生产服务在本地的合作模式;加强国家交流,与国外一流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建低空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低空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等;深入推进航空枢纽港空中丝路先导区建设,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畅通河南低空经济发展要素的全球化供给。(作者:尚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