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各市(县、区)农业发展空间格局应按照规模化粮油作物示范区、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种养加一体化农业示范区、外围山地林牧区和丘岗低山粮禽林区进行优化调整。从农业产业、科技支撑、生态等方面提出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以保障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发展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优化
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市(县、区)具有地势平坦、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耕地集中连片度高、高标准农田建成比例高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完备等农业发展天然优势,但也要注意防范洪、涝、渍等自然灾害带来农业生产不稳定的影响。因此,进行各市(县、区)农业功能分区,应该把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安全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将这两个因素作为各县(市、区)农业功能分区的关键因子。此外,还需要考虑各市(县、区)的农业产业协调统筹发展,对农业发展各项功能进行平衡。
1.1 农业功能分区
1.1.1 指标体系 农业功能分区指标选取农产品供给、社会生活保障、生态调节、文化传承与休闲旅游四大功能指标,包括定量指标17项,定性指标2项(表1),重点考虑湖南省洞庭湖区各市(县、区)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协调发展、区域范围内指标的差异性。
1.1.2 分析方法 在计算出19 项农业功能分区指
标的基础上,利用ArcGIS 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将农产品供给、社会生活保障、生态调节和文化传承与休闲旅游4种功能的分级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依据主导功能原则,综合确定湖南省洞庭湖区25个市(县、区)的农业功能分区。
1.1.3 农业功能分区结果 农业功能分区结果如表2、图2所示。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包括望城区、君山区、岳阳县等在内的20个市(县、区),生态调节功能区包括安化县,文化传承和休闲旅游功能区包括武陵区、岳阳楼区等在内的4个区。
1.2 农业发展空间格局优化调整
在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市(县、区)农业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市(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农业功能分区等多方面因素,将各市(县、区)农业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优化调整,将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包括规模化粮油作物示范区、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种养加一体化农业示范区、外围山地林牧区和丘岗低山粮禽林区(图3)。规模化粮油作物示范区包括澧县、临澧县等13个市(县、区),未来重点发展规模化的优质粮、油作物生产。
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包括华容县和君山区2个县(区),未来在兼顾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优质蔬菜,建立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
种养加一体化农业示范区包括湘阴县、南县等5个市(县、区),未来以特色甲鱼养殖、淡水鱼养殖、优质蔬菜种植为重点,在积极探索稻虾田种养殖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外围山地林牧区包括石门县、桃源县和安化县3 县,未来以特色水果柑橘、品牌茶业、特色蔬菜竹笋、良种生猪养殖、特色经济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建立大规模生产的特色产业基地。
丘岗低山粮禽林区包括桃江县、平江县、岳阳县3县,未来以打造丘岗低山观光农业为重点,在充分挖掘区域内的特色旅游基地,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养殖。
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策略
综合考虑湖南省洞庭湖区农业典型特点和本研究结果,提出以下5个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
2.1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依托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基础,通过主攻单产和品质,优先重点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在全区适宜地区推广种植超级水稻,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能力。适当扩大以油菜为代表的油料作物的种植规模,发展油料深加工,发展湖区优质油料产业。采取市场调节、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合理控制渔业养殖规模,逐步恢复渔业资源,提升水产品品质,发展特色水产产业。通过种植水生蔬菜、特色蔬菜及反季节蔬菜品种,推动蔬菜质量安全,推广保鲜、速冷等贮藏技术运用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发展优质蔬菜产业。通过种植品质优良、早中晚配套的、高附加值的鲜食与加工兼用的水果品种,发展具有季节和地方特色的水果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洞庭湖区水资源优势,适度发展以水上种养为支撑,集疗养、度假、采摘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农业体验产业。
2.2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鼓励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市(县、区)农业发展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品牌、经营有规范、服务有配套、保障有制度的要求,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并做强做大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大助农资金补助力度,加快培育和组建现代农业服务组织,积极引导湖南省洞庭湖区农产品加工集群化、联合式发展。实施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创造以绿色和有机产品为支撑的农产品“湖南洞庭湖”品牌。
2.3 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加大农业科研创新投入,进一步增强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洞庭湖区在水稻、油菜和生猪等优势产业科研技术攻关,全面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积极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能力,布局建设一批区域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利用高科技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2.4 构建现代农业生态体系
积极改善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调整优化农田施肥结构,科学划分农田地力等级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田肥料利用水平,积极推广绿色无害的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提升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通过强化科学的农田用水管理,推广先进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等手段,提高节水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薄弱的地区,分步骤、有序地开展大中型灌区提升改造及节水改造工程。
2.5 构建绿色生态农业新体系
加快构建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生态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种养、加工农业相结合,做好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传统农业种植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具有洞庭湖乡特色的“观光+休闲、观光+创意”农业新业态。积极引导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亲子、共享、电商农业等农业产业新业态发展。建立健全湖南省洞庭湖区本地绿色农业标准、技术规范和生产操作规程。(作者:王植,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