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汽车行业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双碳篇编制要点分析

党中央高度重视投资项目建设前期论证工作,为积极推动实现项目高质量投资,国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提出新要求。其中,碳排放将成为重要的调控指标。本文结合多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实践经验,立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汽车行业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双碳篇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随着全球“碳减排”共识的落地以及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确立,践行绿色低碳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2023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说明,围绕项目建设必要性、方案可行性及风险可控性等三大目标,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视角统筹拟定项目投融资和建设实施方案,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和治理等新评价理念的应用,将绿色发展、有效投资、数字化等新要求融入可行性研究制度规范,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旧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对比分析

汽车行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项目决策管理工具。我国自可行性研究制度正式确立四十年以来,投融资体制在不断改革。2002年,原国家计委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简称“可研指南”),作为国家层面用以指导全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规范性文本。2023年颁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说明(简称“可研大纲”),是对可研指南内容的承继,对于可研大纲未提及的内容,仍然适用可研指南的相关规定。但与可研指南相比,新版可研大纲在发展理念、内容安排、编写思路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化,详细对比情况见表1。 

新形势下汽车行业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双碳篇编制要点分析

新形势下汽车行业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双碳篇编制要点分析

汽车行业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双碳篇要点分析

两个大纲重视从源头上抓好管理,重视能耗控制,加强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对于占用重要资源的项目,评价项目能效水平以及对项目所在地区能耗调控的影响;重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预测并核算项目年度碳排放总量、主要产品碳排放强度,提出项目碳排放控制方案,明确拟采取减少碳排放的路径与方式,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影响等相关内容。


汽车行业能源消耗量核算

汽车行业企业类型多,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企业,以及动力电池、电控、电机、发动机、变速器等零部件企业,和研发中心、测试中心、汽车试验场等检测机构,以及报废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业。企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层次丰富,因此汽车行业实施碳中和的主体和标的物也非常繁多。不同类别企业,其生产工艺差异较大。以整车生产过程为例,主要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四大工艺,它完成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汽车整车以及测试的过程。汽车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消耗原材料(如钢铁、铝材等)、辅助材料(如密封胶、刀具等)、能源(电、天然气、自来水等),并产生废弃物排放(废屑、废液、废气等),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碳排放。汽车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碳排放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四大工艺的能源碳排放以及物料移动的碳排放。表2为12家不同汽车企业的能源消耗统计情况,并按产量进行平均计算得出各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数据。


通过对企业能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企业各工艺耗能情况以及节能减排的提升空间,建立适合汽车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这对企业明确自身能耗排放水平以及开展节能减排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企业应明确自身碳排放水平,并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


汽车行业碳排放核算

目前,汽车行业还没有统一、规范化的碳核算标准。汽车企业不同的标的物,使用的碳排放量化核算方法不同,碳排放核算范围也不相同。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的碳排放核算体现出了以下层次:一是从企业/组织层面开展碳排放核算以摸清企业碳排放家底,通过对高碳排的生产环节采用节能降碳措施以推进降碳;二是从产品层面核算全价值链的碳排放,有助于带动企业上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开展碳减排工作;三是通过对汽车相关项目/服务层面的碳排放核算,可鼓励企业通过碳信用、自愿核证减排等碳抵消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碳排放,从而促进汽车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当前,汽车行业项目减排的灵活性较低,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碳排放核算是重点。汽车企业不同标的物主要的碳排放核算范围如表3所示。

新形势下汽车行业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双碳篇编制要点分析

对于汽车整车产品,主要核算边界包括汽车原材料获取阶段、零部件制造阶段、整车组装阶段、销售使用阶段和报废回收再生利用阶段。通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核算,主要用于同类产品之间技术优劣的比较,或者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整车产品的环境优劣比较,并基于此建立低碳采购机制,鼓励更低碳的产品有更好的消费市场。汽车企业也可以核算部分生命周期碳足迹,将生命周期碳足迹进行阶段性指标分解,针对高碳排阶段实施重点减排措施。对于汽车部件产品,可以根据“BB”、“B-C”类型差异,核算“摇篮-大门”、“大门-大门”或“摇篮-坟墓”范围的碳足迹,以便在采购商选购或消费者使用时可以清晰了解产品的碳足迹。


汽车企业降碳路径分析

在当今能源短缺和全球气温变暖的双重压力下,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建低碳节能型社会,节能减排是汽车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的主要方向,也是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汽车制造企业应坚持“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再循环”原则,应用清洁生产系统发展绿色制造。


项目对所在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影响

根据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可得出“十四五”末各省市生产总值。再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可得出“十四五”期间各省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目标。根据项目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各省市能源消费增量的比例,来判断项目的建设对各省市“双碳”目标的影响程度。


双碳目标落地的发展建议

新可研大纲的颁布实施,将引领工程咨询服务和投资管理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的创新和转变。而双碳篇合理化的编制必将推动可研大纲高效、高质量地贯彻落实,现提出以下建议:


尽快制定汽车行业统一的碳排放核算量化体系目前,汽车行业尚未形成广泛的碳排放核算管控的共识,缺乏统一的碳核算标准方法学、碳核查认证制度,无法科学完成碳减排、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评估。因此,需要基于公认的方法学,对汽车行业选定标的物的碳排放进行科学量化核算,并保证同一类产品的核算方法、核算范围和核算边界保持统一。通过碳中和实施指南的不断深入研究,汽车企业在碳排放管理体系、碳排放核算、碳数据积累、碳减排、碳核查、碳抵消、碳认证、碳中和声明、碳信息披露等方面不断的探索、实施、修补和完善,才能促进中国汽车企业、汽车产品和上下游全产业链相关主体早日实现碳中和。


瞄准技术前沿,加强汽车行业碳排放核算基础数据库建设不同国家和地区获取的碳排放基础数据不同,导致不同机构核算结果差异较大,难以为后续的低碳发展和碳中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应基于我国历年的实际排放情况,建立完善符合我国汽车行业碳排放的核算基础数据库,编制汽车组织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清单,建立不同层级、不同来源的碳排放相关数据的信息查询机制,不断提高其科学性与系统性,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利用数据资源推动工程咨询业务全价值链协同。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多领域协同

随着国家对双碳要求的不断深化,因应形势、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改进、提升。加强双碳篇阶段性评估和动态调整,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并结合投资管理新形势新要求适时予以修订。


结论

新可研大纲的颁布实施,是当前我国投资管理工作和工程咨询行业发展一件大事。而双碳目标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人类社会脱离碳基能源的重大变革,汽车行业是减碳难度大、可见性强的领域。要考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包括供应链、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的减碳,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并最终实现碳中和。未来,碳排放将成为重要的调控指标。国际碳足迹、碳标签的设置将是未来汽车国际贸易的重要壁垒,汽车企业应提早布局,强化新能源汽车在生产制造环节的低碳技术,做到碳足迹全程可追溯,实现绿色制造。(作者:方红燕  郭羽杉)




上一篇:临夏州羊肚菌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一篇:城镇天然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技术要点的几点探讨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