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实现管理精细化、产品差异化、服务精准化、决策科学化和客户体验个性化的目标,需以数字规划为起点,以数字能力为主线,以转型价值为导向,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以生态协作为支撑。
一、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1.管理精细化
不确定的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数字技术+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在积极探索开辟新收入来源的同时,保证企业内部卓越运营。构建企业智慧大脑,通过大数据所驱动的持续学习、纠错和演进迭代,实现企业智慧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从而帮助企业随着内外环境和目标变化,动态调整业务、组织和资源配置,实现企业持续成长。通过共享服务模式满足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共同需求,达到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目的,实现智能化管理。
2.产品差异化
在以标准化为目标的工业时代,企业抢占市场依靠的是扩大生产规模和拓宽销售渠道。但是客户需求“千人千面”,消费市场考验企业的不再是企业规模,而是如何凭借技术和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差异化的目的是利用业务重构与创新的数据驱动模式,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服务和产品。企业必须转向网络平台选择更广泛的供应商,获取更详细的消费者消息,推出更丰富、更复杂的产品线,构建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购物渠道与体验场景,以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面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对用户进行分层、分群、分类,为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时间提供不同的产品。通过数据分析为用户画像,可以精准了解用户的需求,快速为用户提供相匹配的服务。
3.服务精准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的各种服务,如内部各部门所需要的数据要求、流程定制、管理决策和外部客户所需的个性化定制等,都可以做到精准地定制,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在服务的生命周期内,可以做到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个性的需求,提供全程的解决方案。精准化的服务可以为各级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使管理精准化和科学化,使企业基业常青;也可以满足客户个性的需求,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形象带来效益;还可以提高业务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
4.决策科学化
现代组织、机构、企业需要科学决策。企业数字化转型恰恰能以数字化技术,提供满足决策过程中每个步骤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以及实现每个项目的各种技术,有效减少各种失误和臆断,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了企业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数据驱动的企业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将洞察转换成最佳决策,得以精准执行。强化内外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应用、治理能力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
5.客户体验个性化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化,客户体验成为产品“终极竞争力”。良好的客户体验能够提高客户参与度、转化率、品牌忠诚度,进而带来企业收入和利润率的提升,同时可以使企业在数字世界中创造差异化,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能够建立全渠道多触点的营销模式,实现精准营销,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高级分析等数字技术,实时感知客户,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建立动态的客户画像,让客户可以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都获得参与感。这不仅创新了产品的交付和服务模式,同时也更好地响应、服务客户,提升与客户持续互动的能力,与客户合作共赢。
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
1.以数字规划为起点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实施和运用,而是对企业战略、人才、商业模式以及组织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的全面变革。随着数字化建设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企业在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时也越来越谨慎。价值驱动、战备关联、由点及面、领导主抓等,都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原则及关键点。采用数字化思维与科学方法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成为众多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企业应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并围绕客户体验和业务战备展开数字化顶层设计。
2.以数字能力为主线
数字能力是企业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加强履约水平,从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脱颖而出的核心能力和根基。若缺少基础数据的支持和应用,以及由此形成的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新挑战的响应能力、新场景的适应能力、新业务的开拓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即是空谈。因此,提升数字能力是实现数字化落地的基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工作路径。
3.以转型价值为导向
为社会创造价值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指挥棒。企业转型变革的目标必然是以创造商业和社会价值为导向。一旦有了明确价值导向,数字化转型才会有意义,企业内部各层级才会认可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前提下,借助企业外部的力量,结合企业内部的经验,分力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和能力主线在业务场景中的具体落地,才能实现有效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4.以数据要素为驱动
数据作为中小微企业的一种新生产要素,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构建从动态感知、智能决策到自动执行的全链智能闭环。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灵活供给、精准营销、智慧运营、生态协同等业务场景,助力实现体验优化、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同时,可建设共享机制,由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组建新的研发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合同开发项目和其他形式,做到技术共享,以及鼓励科研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成果转化。从人才吸引和培养的角度,在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同时,应当积极探索政府,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企业多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模式。
5.以生态协作为支撑
生态协同创新将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在新的技术支持下,企业内外的互动更加直接,企业与市场的边界更加模糊,企业内部成员与生态以及成员之间的协同作用变得更加频繁高效。大家开始以生态思维考虑组织的形式和发展,从一个封闭的机器转变为开放的系统。企业将创造一个更开放、更广泛、更协作的合作生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的基础上,加强生态合作方式的产业解决方案场景设计,为改变和创新赋能。建立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双轮驱动,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多要素支撑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
三、结语
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我国数量最大、最活跃的企业群体,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下,更要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减负,用数字化助力中小微企业转型,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作者: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