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演进,生物经济发展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山东省需要在深刻把握国内外生物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省内生物经济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坚持创新引领、政策集成、资源集聚,统筹推进生物经济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市场拓展,努力打造支撑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物经济新引擎,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加大政府对生物经济产业的政策支持,持续推进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同时,加强法规建设,维护生物领域各类企业合法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增加财政资金注入,支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关键工程实施。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信贷支持,支持企业便利融资扩大规模,稳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生物产品、食品、医药技术等领域标准、测试、标识和认证体系,提高市场认可度和规范化程度。积极建设科学的行业监管机制,形成适应性强的治理体系。同时,培育拥有核心研发实力、产业引领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领军企业和潜力企业,加速发展产业集群。
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公平良性竞争
整合各级政府资源要素,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经济体系的高效运行。提高各行业领域绩效和创新,鼓励并支持建立产业联盟或产业协会,促进产业内合作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整体产业水平。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简化优化审批程序,鼓励创业和投资。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新型政商关系,通过政府引导,避免同质化竞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AI技术,及时有效洞察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壮大高端人才队伍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为生物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生物基础前沿和颠覆性技术研究。依托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加大生物经济各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的培养、引进和留用力度。针对产业短缺和行业高端人才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健全青年人才培育体系,发挥省级人才工程、科技计划、科技奖励等激励引导作用,建立完善青年人才培育“绿色通道”机制。鼓励重点高校和技师学院与企业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共用。采用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如“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生物经济相关产业竞争力。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应用发展
统筹利用各种资源,加快建立科技创新合作体系和成果转化长效机制。从整体上全局上对生物经济给予引导、支持和鼓励,为生物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各个创新主体优势,调动各方创新的积极性,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无缝连接”。在充分考虑各方需求与利益的基础上,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扶持政策,保证各方利益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促进产学研三方联动,以更强的"协同效应"推动生物经济产业化发展。
五、结束语
当前,顺应生物经济发展的新浪潮,各省市正积极抢占生物经济各领域制高点,努力赢得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的主动权。“十四五”时期是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由大转强的关键阶段,依托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物产业基础,山东将乘势而上,加快构建生物经济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壮大生物战略科技力量,为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