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建议

       石家庄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方式,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做出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文简称:经开区)被赋予了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发展目标不仅仅要满足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推动石家庄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的关键驱动力,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本章将重点剖析了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完善发展的建议。


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一、外部竞争加剧

生物医药产业是各省重点发展产业。以深圳市为例,深圳市于2022年发布了《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技术攻关和协同发展。在基因检测、医疗器械、创新药等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涌现出一批具有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创新型示范性企业,其中包括华大基因、信立泰、健康元等,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医疗健康产业链。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促进资源的共享和技术交流,加速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创新和高端技术的引进,使得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更加完善。而各省市建立的强大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势必对经开区造成极大的竞争压力。


二、国际化程度有待加强

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已经扩展到国际层面。广州市政府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时就相当注重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融合:广州经济开发区将生物医药产业视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建立了研发、测试、制造全产业链的生态布局,覆盖药品、医疗器械、试剂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产业规模突破1700亿元,吸引了超过3000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入驻,其中包括强生、阿斯利康等国际知名企业。

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建议

相比之下,经开区企业主要集中在本土企业,缺乏知名跨国制药企业的进驻,国际化程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三、未能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

区域间的合作和协调仍存在一定的障碍,京津冀行政边界限制了资源的流动和合作的深化,三地政府在政策引导、产业布局和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协同仍需进一步加强。其次,人才流动和合作互动不够。尽管京津冀地区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但人才流动和交流合作相对较少,科研资源的共享和技术转移、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仍有待加强。


四、石家庄市内存在资源争夺现象

除了经开区,高新技术区也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发展的重心,两区域之间存在资源争夺和内卷问题。各区提供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导致资源不合理配置和浪费。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过度投入研发和生产,造成重复建设和低效运营,降低了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开区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第一,优化支持政策,强化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指引作用。从统计数字上看,对于生物医药这类注重研究开发的行业,补贴政策往往是政府相关部门最偏好的手段。但补贴类政策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企业逆向选择,导致实际效果和预期产生极大偏差。另外,补贴政策自身也有局限性,财政预算的限制以及政府审批的速度跟不上企业项目申报的增长。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时要削弱补贴类政策的数量和补贴力度,鼓励企业探索基础研究、产业发展与市场开发,突出企业创新发展的地位,强化科研引领的持续力。


第二,统筹产业规划,合理进行产业分工协作。区域发展需要拥有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思维,要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牵头完成各个区域之间的联动合作。北京和天津作为最主要的科技创新前沿基地,要持续为河北提供技术转化的支撑,经开区要做好对接工作,不仅要做好人才引进,更要建设好成果转化平台,将科技人才优势变为发展成果;经开区要和高新区、赵县生物产业聚集区、正定自贸区做好明确的产业分工,建立区域合作平台和技术交流机制,发挥各区优势,避免内耗,鼓励各区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参考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经验,经开区应积极寻求与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合作机会。参与国际展会和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沟通,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进入,拓展海外市场。


第四,坚持“守正创新”,打造生物医药特色品牌和竞争优势,着力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致力于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经开区内中药材的精深加工水平,通过高效的萃取工艺和中药计量标准化,生产出更具优质的中药产品。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名方大药和独具特色的拳头产品,以提升中医药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产业创新方面,经开区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结合“健康河北”和“乐享河北”建设,发展“医、康、养”深度融合的大健康产业。推动产业和医疗的融合发展,以打造河北的竞争新优势。(作者:曾俊皓  周洋)




上一篇:广东省中山市产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下一篇: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及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