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区别于其他产业特殊性,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区的空间选址与布局特点也有所不同。在本文构建专业园区空间布局考量要素框架下,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特性,研究提出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区空间布局的策略如下。
一、基于市场环境要素的空间布局策略
1.1注重布局专业化公共服务功能区
建设共享性质服务平台是满足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需求的重要方式。对于兼具研发功能的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在发展空间上需设置专门的研发生产服务区,配套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1)面向产业技术研发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高水平的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重要菌种及细胞株保藏与开发平台、检验检疫检测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医疗器械第三方检测验证平台、规模化生产连续反应模块化技术平台等;(2)面向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制药一致性评价、产品研发、质量分析、处方筛选、分析检测、人员培训等服务平台。(3)面向生产需求的厂房空间。结合药械实验室研究、小批量药品试制、医疗器械和装备样机生产、中试生产到工业化生产等不同阶段建筑层高和荷载等需求,并建设一批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的中试车间、生产车间等,为生产制造服务商(CDMO)等研发制造主体提供特定用房。其中,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将生产服务区作为三个功能区之一,并构建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见图3)
图3 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功能布局
1.2 注重设置环保、热电冷联供等配套设施空间
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对于原料药,对废水、废气、废料等污染物处理要求高,建设高标准环保设施是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区的必备条件。同时,生物医药生产工艺中一般对持续供电、热气、冷气等均提出要求,在园区建设阶段需要预留建设专门化的设施空间,或建设接入区域共享设施的管网空间。在部分污染性大的化学原料药园区,可借鉴中山、东莞、江门等地通过建设“共性工厂”“共性产业园”的形式,将重污染生产环节的企业集聚在单独的园区,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等功能,并制定专门的共性产业园建设指引,重点解决区域“散乱污”的问题。如中山小榄建设社区高端环保产业园,将污染企业集中在园区布局,在核心区中建设专业表面处理、集中式喷涂共性工厂等,并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站、危固废临时收集点、废气收集塔等环保设施,实现园区统一处置污染源头,并通过以道路和绿化隔离为主的缓冲区将核心区与外部空间隔开(见图4)。另外,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区域需要重点解决交叉污染问题,污染物、废弃物、生产用水要区块划分,企业之间应建立社区门禁或楼宇门禁系统,避免干扰,保障安全。
图4 中山环保共性产业园规划布局
1.3 注重靠近物流交通的便利区位
生物医药企业区位选择对交通物流是比较敏感的。一方面,药品本身温度、日光、湿度等都具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生物制品,因此生物医药企业倾向在交通便利、物流方便的航空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枢纽等进行布局,以此能实现快装快运、平稳运输。国外生物医药园区一般距离机场10km左右,国内生物医药园区10~60km不等。在国内外航空枢纽中,航空枢纽或临港经济区布局较多生物医药产业园,我国首个国际航空物流枢纽—鄂州机场,周边10~60km范围内,布局建设4个生物医药专业产业园。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医药健康产品在全球流动,新冠疫苗对于物流运输速度、温度要求苛刻,这也加剧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在交通物流便利区位布局。
1.4 注重预留园区弹性发展空间
我国生物医药园区具有研发功能的不足1/10,大多园区医药产业处于规模小创新不足的状态。但生物医药产业是上下游紧密联系的产业。在产业空间组织模式方面,容易形成“水平化+垂直化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模式,构建形成大、中、小企业上下游联通的产业生态圈。同时,针对大中小型研发生产企业生产空间需求,大型企业需要面积单独地块大,大进深空间以摆布生产链,地块大小需求一般为400m×250m;中小型企业地块形态灵活划分,地块大小需求一般为(150~200m)×150m(见图5)。在产业功能布局方面,按照生物医药生产工艺流线,生物医药园区需要形成研发、转化、生产、仓储物流等组团布局。特别是对于以研发功能为主生物医药园区,一方面,创新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生产与研发紧密,围绕产业链中后端制造、仓储、物流等企业形成不同功能分区,形成大约1:4:1.5.创新、生产、生活功能配比比例(见图6)。其中,1km2以下的园区,配套设施依靠周边实现,1km2以上的园区,内部配套服务强。因此,产业园区空间在早期规划建设需要预留足够的弹性空间。
图5 生物医药产业园及大中小型企业空间组织
图6 国内外生物医药园功能配比
二、基于能力需求要素的空间布局策略
2.1 注重靠近大学院所、医院等机构布局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研发主导型、创新密集型产业,研发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邻近或涵盖这类机构对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类机构不仅能够输出基础研究成果,也能为产业发展培育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医院或医疗机构作为药械产品重要的临床试验机构,对医药产品研发具有必需性。其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研氛围浓厚,园区内布局建设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药品检验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一批医疗机构;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张江最早的生物医药聚集区,区内布局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机构;广州国际生物岛与广州大学城隔江相望而建。
2.2 注重打造适应创新人才需求的“三生”环境空间
在生产空间层面,生物医药园区借助广场、绿化、庭院等设计手段营造开放、轻松、活跃的园区氛围,以体现企业文化、丰富员工办公场景。在生活空间层面,设置邻里中心是满足生活需求基本配置,部分国际生物医药园区通过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引入流动艺术团体巡演活动、设置专门的儿童游戏和活动场地的方式,满足科研人才对于运动、艺术等需求,提升其工作动力。在生态空间层面,通过设置专门的生态景观带,构建蓝绿交融的生态环境。在生态理念上,秉承节能绿色低碳,以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智慧园区等方式打造绿色低碳节能园区。
2.3 注重依据领域重大科学设施布局
当前,生物医药领域正在布局建设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学设施,重大科学设施在特定领域是稀缺科研资源,能够吸引大批科研人员、技术成果,推动领域科研资源在周边集聚,并形成大科学装置区、科学服务区、成果转化区等功能圈层,有利于打造聚焦特定领域的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
图7 重大科学设施周边圈层布局示意
三、基于政策环境要素的空间布局策略
3.1 注重围绕政府审评审批机构布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及科技部对于人类遗传资源审批监督是关系生物医药产业最重要的监管机构。这些管理机构的布局将重要影响生物医药企业布局,对于生物医药专业园也是迫切需求的资源。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在深圳挂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在上海挂牌、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中心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布局建设,这将成为生物医药企业机构选择落户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重大利好。
3.2 注重选择优惠政策集聚的区域
“十二五”我国将生物医药作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以来,各省市从药械研发补助、财税优惠、企业机构建设、人才引进、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维度制定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政策支持力度、政策优惠类型多少成为生物医药企业集聚重要考量条件。(作者:胡海鹏,黄逸恒,蒋定哲)
上一篇: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