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为保障生物医药产业融资方案地顺利实施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具体如下:
一、加快生物医药产品流通
上一节对湖南省产业链中物流链的设计,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尤其是 DTP 模式存在发展的瓶颈需要与医保部门合作解决。为加快完善物流链建设,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第一,在上游药材流通环节,例如邵阳廉桥、长沙高桥等药材市场和大湘西地区,应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功能,出台药材采购的优惠政策,以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周到的全方位服务吸引药材采购商,扩大药材市场的流通规模。在种植、产地加工、仓储等环节,利用药品物流平台将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与质量追溯体系融合,发展货运信息中介组织和运输专线保障药材质量及物流顺畅。
第二,在医药产品流通环节,落实“湘人用湘药”,可以通过对销售省产医药产品总额排名靠前的省内流通企业按照年度销售总额给予奖励,鼓励省产医药产品在省内的流通。在医药产品销售环节,应支持药品零售连锁网点下沉到个乡镇,对于在乡镇经营门店有困难的连锁企业,政府应予以资金方面支持及政策方面的优惠,以鼓励流通及扩大省产药品销售网点的覆盖率增加终端销售额,提升在省内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DTP 药房模式发展方面,由于在湖南省内尚未普及,应对患者进行引导普及,提高对 DTP 药房的认知度。医保部门应考虑给予 DTP 药房大病医保支持,并在目录报销范围内适当提高报销比例。针对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的政策文件, 制定具体的执行细则和激励政策, 确保医院方的落实。建立 DTP 药房的行业标准和药师服务规范,对药房成立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后续运营进行持续监督管理。
二、增强地方投融资平台实力
针对湖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整体资质不强,在生物医药后续发展融资缺口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可能对产业支持力不足,应在以下几方面提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实力:第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当转换发展战略。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政府出台了各类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自主发展转型,在定位方面由政府需要转变为自我发展,在投资方面由执行项目转变为项目策划,在融资方面由被动融资转变为资金储备,在业务方面由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并且提倡“发展—项目—优势—资金”的融资模式,旨在通过项目策划创造自身市场优势,培养平台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强大的自有资金储备,增强自身优势,为政府的各项决策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第二,建立并完善平台的制度建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摆脱存在于内部的行政角色,参考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等部门,保障平台独立性和问责制,提高运作效率。可适时借助外界平台,例如聘请外部董事,对平台管理层进行监督,对公司业务及融资决策发表意见;请外部机构为平台提供适应目前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发展策略,为管理人员提供研修班和训练营等方式的管理培训课程,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建立合理完善的激励与约束结合的绩效评价机制。
第三,积极创新多种融资路径。融资平台应主动摆脱依赖银行融资的现状,探索多种融资形式,如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开展资产证券化和产业基金和 PPP 模式等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融资方式。其中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改善目前湖南省地方融资平台资质不高的情况,也是平台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目前湖南省的 PPP 融资项目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投入较显欠缺,应在 PPP 融资方面加大力度。此外,响应政策鼓励生物医药产业“走出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以凭借地方政府强大的信用拓展海外融资市场,例如通过境外发债引入域外资金。
三、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
针对湖南省生物医药在研发方面投入产出不足,一方面通过融资方案增加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从以下方面对研发能力进行提升:
第一,鼓励技术平台建设,支持重大项目研究攻关。鼓励企业、高校院所、专业园区单独或联合建立技术研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利用国家级和省级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等创新平台进行研究,对经省有关部门立项备案的新药研发、技术创新项目且前期投入超过一定额度的给予金额奖励。
第二,通过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找准合作对象,推动新建市检验检测所、长沙药品进口口岸、创新药物研究院等平台,并充分利用现有湖南实验动物中心、国家新药创制孵化基地、动物多肽药物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第三,针对湖南省目前比较薄弱基因研究方面,应依托湖南省基因技术及应用产业联盟、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工业、运用等产业链人才队伍,推动建立全省基因技术和应用产业链专家库。发挥湖南省基因技术及运用产业联盟纽带作用,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推动人类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产业创新发展。
四、聚集产业链合力
针对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中目前缺乏大企业、大品种和大平台带动效应,导致产业链上中下游联通不够,资金链无法落实到产业链中每一环节的局面,除构建物流链外还应聚集产业链合力,对此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身担开拓市场、创新科技的重任,一家核心企业的发展情况也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发展。考虑到大企业的良好发展,政府在政策上应给予最大化支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有需要时对重点需要支持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同时鼓励大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产业链建设发挥强劲的带动能力。
第二,加快医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和衍生产品的研发,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加速打造湘药细分领域的特色优势,培育形成湘药优势品牌。支持举办“湘九味”论坛等品牌活动,培育打造湘产药材品牌品种,提升湘药品牌发展整体水平。
第三,组织有多家企业(单位)参与的产业合作对接会,引导中药骨干企业、科研机构、药材种植基地对接合作,通过大企业引领、大品种带动、大市场服务,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中下游要素资源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产业发展内在合力,实现产业优势与资源优势双向渗透。加强中药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提高部门之间工作合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服务平台。(作者:任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