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规划设计项目为具体案例,分析在实际项目实践中低碳生态产业园区的规划方向,具体分析在项目中如何实现建筑节能、设施低碳、环境绿色。紧缺的城市用地和高品质的空间环境需求使产业园空间形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的集约化土地规划,新型低碳材料的选择运用,生态的产业园空间形态的模拟设计是新时代产业园区发展的方向。
一、项目概况
1.1 项目区位
本项目位于北京海淀区,整体开发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项目距离北六环约 8km,距离中心城区约 22km,处在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科技产业核心区域内,产业规划前景优越。总用地面积为 65075.361㎡,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 59750.387㎡,总地上建筑规模149376㎡。用地北至北清路,南至丰豪东路,东至永嘉南路,西至永旭南路。用地北侧为中关村壹号,南侧为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东侧为久远高新装配公司,西侧为四维图新科技公司,周边高新技术研发氛围浓厚,相关产业配套充足。
1.2 设计理念
本项目以云谷为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将高层集中办公以“云”相连,形成云台。遵循城市导则,延续城市绿轴,依次设置“创业、创客、创智”三大园区板块。创客公园下沉谷地设计,与云台形成空间互动。项目想要规划一处不断创造思想和灵感的云台,实现24小时WORKOME区,在云谷两侧集中布置配套商业,功能集约高效,全方位解决园区员工办公、社交、购物、娱乐、休闲等生活需求,形成24小时创客服务体验带。
二、云谷低碳生态规划
结合上位规划,本项目采用一心、二园、三轴、三广场的规划布局特点。一心——融合创业、创客、创智的智慧之云活力之谷,高度融合办公、展示、服务、配套四大功能,环绕云谷打造创业广场、创客公园和创智空间三大板块。两园——孕育智慧之云,规划设计互动的客厅、创意的擂台和线下的俱乐部,带状的智慧之园在有限的场地里创造出无限的距离,创造出全新的体验式办公场景。三轴——编织城市之网,遵循城市导则,让园区延续城市绿轴。结合园区东西侧出入口创造贯穿云谷的园区服务轴,建立联系两园的慢行系统,在实现园区开放多元化的同时,将两侧绿带引入园区。横纵轴线交错,编织城市之网。云谷规划轴线,详见图2。
图2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项目云谷规划轴线图
项目顺延中关村壹号中央绿轴的设计理念,保留60m宽绿轴作为开放空间,并且与两侧大楼间首层架空连廊和其屋顶花园一起,构成集成电路设计园核心区。结合用地东西两侧 50m 宽绿化带布置两组具有围合感的小型办公组团,形成尺度宜人花园式办公场所。用架空层贯穿全园 3 个主轴,串起园区内各大空间,并针对园区核心场所结合空间特点设置三个不同的主题广场,以提供入驻企业之间交流场所。园区整体规划鸟瞰效果图,详见图3。
图3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项目云谷鸟瞰效果图
三、云谷低碳生态建筑设施设计
3.1 节能建筑
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采取被动和主动式设计。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最大化利用自然通风潜力,减少使用空调,同时使得室内更加舒适。通过外窗尽量利用自然光,减少灯光照明耗能。结合绿色屋顶,通过智能一体化控制,降低建筑的冷热负荷和电力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提升居住环境和商业办公环境的生活质量,改善热岛效应。考虑利用绿色屋顶渗透材料、植物截流等方式起到滞洪及净化的作用。居住及商业用水考虑将区域内雨水统一收集处理后回用,处理后的雨水主要回用于冷却水补充、冲厕及道路冲洗等,以实现最小化的用水需求,和最大化的雨水回收。云谷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详见图4。
图4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项目云谷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3.2 低碳能源基础设施
充分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的传统产能设施,采用太阳能光热板为基地提供热水、利用土壤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对环境无污染的设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综合可持续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提升环保效益。园区整体以节约资源为空间设计目标,根据固废的产生区域,采用不同的综合固废管理策略,最大程度地实现园区内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工作,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四、云谷低碳生态绿色景观环境设计
4.1 场地光环境
项目在方案设计中建筑布局基本满足室内外日照环境、采光、通风要求。采用透射率较高的玻璃幕墙,可有效降低对周边的光污染;在夜景设计中,景观亮化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照度要求的同时,让室外夜景照明舒适、温和,有效地防止夜景光污染。
4.2 室外噪声环境
本项目场地外部的噪声源主要是交通噪声,用地北侧北清路是未来区域内最重要的城市主干路,交通流量大。规划设计方案利用项目与北清路之间 30m 宽的绿化带种植多层次乔灌木,吸收、隔离部分交通噪声,有效降低交通噪声干扰。场地内主要噪声源是由汽车启动、运行所引起的噪音,同时也存在由人员活动和设备运行所引起的,其中包括地下车库通风系统、水泵、空调冷却塔等。所以,在设计活动场地附近、地下车库出入口等容易出现噪音的建筑附近采用景观微地形,密植多层次乔灌木的设计手法,有效降低噪声对办公环境的影响。
4.3 景观绿化
产业园中的景观绿地在有效调节园区户外小气候的同时起到美化园区环境的作用,也可用作辅助建筑节能和减少建筑能耗的保护层。本项目的绿地率为 25%,在项目东、西、北侧有大片公共绿地景观(详见图5),在景观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绿色环保理念:
⑴复层绿化:园区内园林种植设计通过乔灌草复合种植,实现复层绿化。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复合,合理配置,提高绿地空间利用率和环境空间绿量,让有限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设计中不出现、不使用大面积草坪,降低水资源能耗。充分利用乔灌木配合,不但改善了产业园区的生态环境,还为办公环境提供遮阳、休息等良好的室外空间条件。
⑵屋顶绿化:利用裙房屋顶设置屋顶花园,既可为办公区提供室外活动区域,同时可起到调节室内气候的作用。
⑶辅助节能:绿化对产业园区内的湿度有一定提高,能够在夏季有效降低室外温度,可以做为辅助建筑节能的方法之一,所以,设计时建筑物南侧栽植多用阔叶落叶乔木,夏天给建筑物遮阳,减少空调能耗的同时,改善小气候环境,调节空气湿度。冬天树木落叶以后,建筑是可以接受到阳光照射的,绿化方案有助于改善建筑物室内冬、夏两季的舒适性。
⑷透水地面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提高地面透水能力,最大化的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加大场地雨水及地下水涵养,提高渗透能力,实现地下水的补充量,降低排水系统负荷,从而有效改善园区内整体的排水状况。
五、结语
产业园低碳生态建设并非仅仅是口号中的“虚生态”或装饰门面的“秀生态”建设,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低碳生态产业园区的构建规划理念和内容具有独立的体系和关键的定位,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园区综合能源消耗的低碳化。依托园区原有的生态规划而建,通过引入和引导多生态产业设计,并通过新材料、新手法的运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有效降低园区建筑、景观环境对能源的消耗和排放,以环境为抓手,实现产业园区的低碳与生态化设计。(作者:李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