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联动思维下的衢化片区规划思考 区域联动思维下的衢化片区规划

片区规划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规划时强调多维联动,因此要在城市片区规划中要基于宏观、整体的思维,积极关注片区发展实际,主动以区域联动思维带动片区的整体规划与再发展。本文以衢州市先行区建设试点项目——衢化片区整体规划与联动布局为例,分析其在片区规划实践中的优点,以区域联动视角探明区域规划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一、区域联动规划思路解读

区域联动思维下的片区规划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资源集聚效应的有效发挥和区域竞争力的整体增强。考虑到邻近区域的地理区位特点和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情况,最大程度实现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生态建设等的统一协调布局,真正做到资源的共享。从衢州区域联动思维下的片区规划情况来看,其构建了功能各异、错位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区域联动空间规划、片区建设模型的建构中,主要分为联动目标层、联动要素层和联动机制层三部分。


联动目标层明确了区域联动的目的与动因。区域联动围绕区域内不同联动本体间的竞争,形成区域间的协同效应。以优化的资源配置带动不同联动主体间的优势互补、彼此拉动,以提升区域发展潜力,获得区域发展的红利。


联动要素层是区域联动的关键支持,它包括了区域联动的各种关联要素,并以这些要素为联动载体,实现产业的互动、文化的联动、生态的协同、行政的联动、市场的融合和空间的联合等。基于现有的联动要素进行区域联动规划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联动要素,带动区域的联动发展。联动机制层是区域联动顺利实现的保证,需要政府、市场、公众等方面的支持。其中政府在整个区域联动中起核心作用主要负责推动区域之间要素的流转,带动资源优劣势的互补,深化区域间的联动。市场在区域联动中起关键性作用,以市场调节机制为纽带带动区域间的联动。区域联动的大背景下,市场享有区域联动发展的主动权,政府则扮演辅助联动角色,而公众则是联动的建设者与成果享用者。各主体的配合将带动区域联动程度的加深,带来区域经济力量的整合。


区域联动,衢化片区,生态规划,产业规划


二、区域联动思维下的衢化片区规划

2.1 积极打造联动产业链

产业的发展是区域联动发展的命脉,产业链具体指产业部门按照特定的生产关系形成的产业发展链条。区域联动规划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和亮点,打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诸多限制,积极建构科学的产业发展链,加强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以产业部门间的衔接带动区域的联动。在构建产业链的过程中要避免只考虑某个区域的产业发展类型的情况,我们必须放眼周边,着眼区域整体性的发展,将区域内的各类可联动的产业联动起来,以形成良性发展的经济循环。产业链也要不断地延伸,不断地扩大规模,不断地升级与发展,真正为区域发展助力,提供稳定的后盾保障。区域联动的产业链背后必然对应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与效益,能为本地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区域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早在2021年12月,衢州片区规划确定了推进区划产业整合集聚,带动一市三县发展,形成以衢州为龙头的产业链生态圈的发展目标,聚焦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深化产业、区域之间的合作为抓手,加速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革项目、积极投资等方面的融合,逐渐形成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成果。在区域联动规划发展中,规划者充分考虑到当地企业工业新的发展定位,依据年度规划指导做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真正将衢化片区打造为衢州城市南部的副中心,让其更好地服务南部产业发展,形成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图1为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设计规划),最终让巨化集团与衢州之间产生联动,加强服务供给。衢化片区规划始终以产业提升和功能联动为导向,带动片区产业发展,为片区产业更新和园区规划提供保障。


2.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于区域联动思维,做好区域联动发展规划,需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因此,我们应重点抓好各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并确保设施效益最大化。对于区划片区规划来说,在区域联动思维下重点关注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增强产业联动的可能性,以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衢州建立高效的路网系统,通过调研测算区内交通方式、交通流量。构建满足各类交通需求的道路结构网络,做到路网的高效利用。一般区域路网外围车流量较少,选择打造低密度、大间距的路网体系。考虑到区域内部车流量较多的实际,推行高密度、小间距的路网系统。其次,考虑到旅游产业发展的诉求,构建旅游路网,带动旅游路网与常规路网的融合。再次,在规划发展中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针对区域联动中的偏远区域,根据区域及重点区域的具体情况,以各种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与整合利用,科学设计公交枢纽站进行公共交通布局。合理规划静态交通区域。最后,优化停车布局。区域联动发展中,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动增加交通流量,也使得道路交通的负荷持续增加,因此应根据各类交通具体流量情况制定停车规模与布局模式,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合理规划静态交通。基于片区节约联动思维,制定科学的交通规划方案。其中,快速路呈两横两纵的布局模式,一级主干路五横五纵,二级主干路十纵十三横。轨道交通一横一纵。衢化片区规划时重点就衢化路局部改线,接驳厂前路,分离主要过境交通流量。重点规划衢化东路,让其接驳北部片区,将机场、老城等片区连接起来,以中央道、七溪路作为主要的跨江通道,真正承担起东西向往来运输的职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衢州在道路路网规划中,协调好道路线路的调整和国家道路的能级定位。而在轨道交通方面,打造了轨道交通1号线,从衢州西站到烂柯山。依据区域联通规划图,明确轨道交通站点,确保站点规划合理。以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为衢化片区的联动发展奠定基础。

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设计规划

图 1: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设计规划


2.3 加强生态环境的关注

在区域联动发展中要关注生态环境,建立生态联动治理模式。衢州地区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在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区进行规划,要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衢州启动生态联动治理项目,让片区联动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具体来说,在片区联动发展中坚持以生态为导向推进土地整治,做好生态修复。深入分析片区内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明确其存在的条件和必然需要的生存环境,基于大保护、小修复的理念,统筹推进区域内国土综合整治,加快生态修复。一是在生态联动治理中坚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环保单位、企业、个体都参与到生态联动治理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二是协调多主体之间的治理生态,联动治理任务,推出秩序化的多元主体联动治理机制,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政府负责统筹安排,环保单位则加强监管。企业应依据自身职责,个体应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到生态联动治理中。


衢州在区划片区规划中,明确了生态宜居未来社区示范城的建设定位,基于未来社区发展理念通过多元居住产品的提供,多类型设施配套的建设到位落实“三环九场景”,打造幸福新家园。以生态宜居空间的打造,提升片区发展竞争力,增加片区吸引力。在区片区规划中,基于区域联动思维,推出了蓝绿串城计划,通过链江织网实现蓝绿空间骨架的重构。衢州地区以“一江两港三溪”(衢江、常山港、江山港、马金溪、石梁溪、庙源溪)两侧各2—3公里为范围,总长约280公里,总面积977平方公里,覆盖了全市近11%的土地面积,集聚了近40%的户籍人口;该核心区按照保护优先、串珠成链、绿色生态的要求,重点突出“乡村味、农业味、自然味”的挖掘、提升、展示;该核心区的定位是衢州市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未来社区先行地、幸福产业大平台、改革创新试验区。


三、结束语

片区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及建设背景下,片区规划中联动思维的渗透更为充分,也逐渐成为片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各地区在片区规划发展中做了大量的尝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规划空间利用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低、联动形成的规模效益不明显,这些都制约了片区发展的规模和质量。衢州基于区域联动思维推动片区规划,推出了农业型、生态型、文化型、商贸型等多种未来乡村连片发展模式。以“强村带弱村”实现片区连片发展,不仅盘活片区资源,也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投入效能,其成功的片区规划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作者:徐涛  乐娟娟)




上一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三大区域集聚88%企业

下一篇:片区统筹规划的思路及深圳市龙田片区统筹规划实践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