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体现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发展,结合示范片区内及周围多个村庄的产业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新局面。因地制宜,可以通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资源组合及互惠合作,形成示范片区内部完整的产业链条。立足当下统筹规划的发展布局,全面加大支持与保障的力度,依凭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双驱动”模式下,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振兴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优化片区产业结构,打造文化旅游形象
目前,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产融合。滦南县程庄镇示范片区多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内动力不足。结合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现状,规整化整合农业产业链,可以建立一整套全产业链的蔬菜生产及销售模式,与周边资源联动发展,构建动生态农业旅游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科研产业,打造规模化、科普化的农业科普园等,发展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村庄要全面发展第一产业的上下游产业或功能互补的不同产业。乡村产业链的延伸,既可以解决农村就业困难问题,又可以提高特色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业链的经济效益。
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可以文化为依托,因地制宜,依据村与村之间不同的特点,优化片区内部产业结构。例如程庄镇具有特色评剧文化,可以针对此特色进行重点开发,以知识产权化的形式构造“专属性”,打造成具有当地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带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产业发展,盘活当地经济。相关部门应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优化红色旅游景点路线,完善其配备及相关服务设施,挖掘景点潜在的文化价值,打造出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路线。景点之间形成联动局势,由点连线,吸引游客更长时间停留。
二、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加大宣传力度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农业中与互联网、物联网进行融合应用。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应利用网络宣传该地特色的产品、旅游产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向外“走出去”。可以通过滦南县的网站和百度百科等相关获取信息的检索工具,更好地展示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
程庄镇示范区在品牌形成的基础上统一营销,增强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色产业若要经久不衰,就要遵循品牌化发展的思路,同时增强品牌意识和认知观念。滦南县具有特色的农作物,可以凭借网络直播带货、网络售卖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并扩大当地农作物的产业规模。要对客源市场展开充分调查,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基本需要进行全面了解和满足,对适合的作物产品进行针对性营销。以各类、各地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为基础,对当地的农作物市场进行细致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各村民在明确特色农作物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特色开发相应的文化产品,增强休闲性、文化性,实施规模化经营,建立并宣传自主品牌来。
三、培养当地所需人才,坚持产业优先战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关键和根本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发展产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部分农村人口流失的原因是自身所拥有的技能与村内人才需求所不匹配,一二三产业完备的村庄必将吸引人口的聚集。
优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可以吸引人才进入,随之可以带动周围村庄人口流动,围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做大做强自身特色产业。明确发展所需人才,通过技术学校、村民培训等途径培养,可以留住当地的村民。
唯有农民富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目前,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面临着销售途径不够多的问题,发展的产业需要转变为能带给农民富裕的“真金白银”,还需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需要培养一批懂市场、会营销、会经营的专业人才。充分借助河北省内重点大学这些人才“高地”,全面开展地方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按照农民的习惯优化应用流程,加强自主软件产品和基础模块开发,可以优先建立一个对特色产品推广的示范点,免费供农民学习。此外,应建立专业性教学实践基地,对农民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响应优良政策优待,积极吸纳复合型人才。
四、发挥农民的创造性,相互协作形成规模
鉴于当今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协同必不可少,而目前农业发展中互联网技术的再创新是最迫切需要突破的一大“关卡”,农民应时刻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来形成规模化运营。村民之间能够提供农资、技术、农机销售等服务,使得当地农民有组织、有规模地发展,有助于当地蔬果产业形成有序规模,避免出现恶性竞争,有利于长出当地特色品牌的“萌芽”。(作者:郑一涛,张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