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开局时期,也是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关键阶段。
《规划》明确,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发展格局。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到2035年,户外运动产业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动力更强、活力更足、发展更安全,成为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工程方面,《规划》要求统筹用好多方资金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到2025年,建设各类户外运动营地10000个。
“加强AR/VR等智能技术应用,打造沉浸式户外运动体验空间,实现户外运动场景感知化、运动体验数据化、运动展示互动化、运动社交情境化。”《规划》强调要丰富户外健身休闲产品。
中机院团队研究发现,《规划》围绕户外运动产业化发展明确了产业发展系列行动任务:
一是针对“全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格局”方面,明确了“构建“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的计划;
二是针对“户外运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明确了“推进户外运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户外运动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推动户外运动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等三大行动计划;
三是针对“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供给”方面,明确了“提升户外赛事与节庆活动品质、丰富户外健身休闲产品、优化露营产品供给以及培育户外运动市场主体”等四个方面的行动举措。
中机院团队表示,露营作为一项具体的户外运动,作为一个独立小节内容单列出现在“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供给”版块,意味着《规划》赋予了“露营”这一细分领域较高的权重,未来“露营”产业的发展也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考量和市场关注。另一方面,《规划》把握现实基础与人民需求,首次提出优化露营产品供给,通过建设露营基地、完善配套设施、研制新型装备、建立规章制度,推动露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举措符合国际露营产业发展规律。
在“优化露营产品供给”小节,《规划》明确:“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在城市郊野、农村地区等建设更多露营基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露营需求。推动露营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户外运动项目,鼓励在营地周边配套登山、徒步、骑行、垂钓、冰雪、赛车、马术、航空、水上等户外运动设施及服务,提高露营消费粘性。加快建设露营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引导城镇水、电、气、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网向营地建设区延伸,支持在营地集聚区域配套建设露营服务中心、加油(充电)站、维修站、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平台等。鼓励户外运动装备企业立足群众露营需求,研制多系列满足不同人群的露营装备。积极倡导文明露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露营市场,推动露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机院专注于产业及产业园区大数据、咨询、规划、设计、招商、运营托管近20余年。依托市场研究、产业投资选址、产业规划、乡村振兴顶层规划、农文旅景区规划设计运营托管及工程建设核心业务优势,提供露营地选址、露营地可研、露营地规划设计、露营地运营管理、施工建设、露营产品及装备租赁服务等露营地全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