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产业转型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思路

  娄底以工业立市,传统工业产业和资源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新形势下,传统优势产业存在生产链条短、产业层级低等问题,致使原有经济增长动能大幅衰减。本文梳理了娄底市经济转型发展现状,分析了娄底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产业链提质增效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研究提出了中长期规划视角下娄底市产业转型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湖南娄底产业转型思路,湖南娄底产业链发展思路

  一、引言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尽快提升产业链水平,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以及整个经济发展质量,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虽然娄底依工业而立,靠工业而兴,但是以往的资源优势已失,传统产业遭遇发展瓶颈,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正在受到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双重受压冲击。目前,娄底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城镇化率接近50%,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正处于需要集聚各种资源与要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是未来娄底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从现实条件来看,娄底已建成了4个千万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区位条件、进入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首批示范区带来的政策机遇等,为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娄底市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2019年,中共娄底市委公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意见》后,又出台了《娄底市2020年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娄底产业转型发展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根据娄底市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情况,在新形势下构建合适的产业转型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将为娄底市中长期规划编制提供决策参考。

  二、娄底产业转型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思路研究
  未来几年娄底市产业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国内发展新阶段新需求红利、多种政策叠加和国家新基建扩大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但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国内产业外迁加速,将对娄底市“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招商引资、招商引技、招商引智,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带来较大的不利冲击。如果应对不当,举措失策,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将变得较为艰难,全市经济增长有可能陷入失速降速风险,产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娄底市产业如何顺利转型升级,如何构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实现娄底市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和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全面提升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娄底市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娄底产业转型“一个中心、两大方向、三大制造、四大行动”的发展思路。

  (一)坚持工业强市为中心
  从全国范围来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工业在娄底地方经济中仍占有较高比重,且生态环境问题也比较严峻,并且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从地区比较优势和产业属性来看,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依然是娄底的重要战略选择,仍然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成长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大区域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工业。同时,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趋紧、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趋高,娄底市工业发展不能继续走低水平、平推式扩张的老路,而必须走转型升级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推动娄底市工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因此,娄底市未来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这个中心战略,在保持工业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二)把握产业和市场两大方向
  1. 产业方向
  娄底市要立足现有基础,鼓励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淘汰落后,延长产业链,提升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同时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契机,促进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的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2. 市场方向
  一方面,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创新服务方式,抓住个人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产业需求不断升级的机遇,把握好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高增长海外市场的开拓,以海外市场需求化解过剩产能,带动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三)发展三大制造
  1. 绿色制造
  积极创建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示范工厂,不断降低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尤其要加快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能源利用的低碳化、水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和基础制造工艺的生态化,实施一批全工艺流程生产线的绿色化改造升级工程,实现全产业链的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

  2. 智能制造
  积极采用“大智物移云”技术(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等四个维度对娄底市制造产品、制造车间、制造工厂、重点制造企业、重点工业园区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智能产品、智能车间、智能制造工厂、智能企业和智慧园区,运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等所有产业链环节进行全流程改造提升,变娄底制造为娄底智造。

  3. 服务型制造
  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娄底工业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出售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的组合转变(包括在线监测、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模式),从单纯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在为用户提供更多附加价值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四)实施四大行动
  1. 实施龙头带动
  大力吸引行业领先企业,培育行业龙头,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发挥“群栖效应”,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及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建立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机制,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2. 实施创新驱动
  对接娄底市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领域省内外、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吸引高端创新人才,搭建双创平台,培育风险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汇聚,促进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发展,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提升创新链对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支撑能力。

  3. 实施链条延伸行动
  找准自身定位,重点发展产业链中具有自身优势的若干环节,谋划实施一批扩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产业链科学合理布局,构建产业集群公共支撑平台,培育新型集群发展,打造先进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储能材料、装配式建筑、特色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先进储能、食品加工及生物医药等一批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4.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行动
  组织开展工业强基、重点产业补短板、破瓶颈等重大行动,争取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的关键短板和技术瓶颈。比如:制约钢铁工业结构升级的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系统技术、全连续自动跟踪产品表面质量缺陷检测技术、钢铁产业供应链智能优化技术等;制约有色金属加工高端发展的有色金属材料基因组工程与制备加工过程模拟仿真技术、有色金属大流程生产制造工业大数据与智能控制技术等:制约工程机械高端化发展的产品减震降噪、减量化、节能减排、可靠性等共性基础技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的发展模式转变。本研究从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去探寻适合于本地产业转型发展模式,也为其他城市加速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作者:陈燕)

 


上一篇:生态文明主题下运动休闲产业发展之路

下一篇:广东清远市乡村规划建设角度思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方案如何做?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