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以扩投资、促消费、减负担、保民生为主的情景下。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地级市层面经济财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债务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专项债确实发挥了稳投资的作用,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探究专项债带动企业投资的背后机制: 专项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以及提升企业融资能力,进而带动企业投资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专项债对国有企业、融资约束更强的企业以及基建相关行业的企业投资提升效应更突出,对于东部地区和隐性债务存量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专项债对企业投资促进效应更强。对实证结果的拓展分析发现,专项债绩效存在提升的空间,地方专项债务使用效率不高对企业投资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 1) 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专项债资金优先投向高质量产业领域。发挥好地方债务尤其是专项债“四两拨千斤”的稳投资效应,将专项债资金投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地方债务促进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正面作用。专项债券是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开前门”的重要渠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债务管理需要,专项债投向领域有必要进行动态调整,以更好地稳增长、扩投资、补短板,专项债券还可以合理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惠及民生福利发展。
( 2) 优化专项债管理体制,提高专项债的经济效应。应完善专项债管理体制,对专项债的借、用、管、还实行全方位穿透式监管。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加快专项债务资金形成实物工作量,为专项债的促增长效应提供保障。
( 3) 完善专项债务限额分配机制,助力区域间协同发展。本文发现专项债的经济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央应优化专项债区域结构,做到防风险和稳增长并存,向上激励,向下约束,将专项债资金向绩效优秀的区域倾斜,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作者: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