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专项债咨询 > 政府专项债百科

近十年(2015—2024年)专项债申报成功率分析及提高通过率的策略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4-01  点击:53
关于近十年(2015—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申报成功率的分析,我们结合政策演变、经济环境和地方实践,梳理整体趋势、关键影响因素及区域行业差异分析如下:

关于近十年(2015—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申报成功率的分析,我们结合政策演变、经济环境和地方实践,梳理整体趋势、关键影响因素及区域行业差异分析如下:


一、整体趋势分析(2015—2024年)

2015—2017年(试点探索期)

专项债始于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初期以土地储备、棚改等试点为主,发行规模较小(2015年仅1000亿元)。


这个阶段申报成功率特征:试点项目多为政策支持领域,审核标准相对宽松,但因地方经验不足,部分项目因材料不规范被要求补充完善。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申报项目更易通过,中西部部分地区因配套能力弱被暂缓。


2018—2020年(规模扩张期)

专项债成为“稳增长”核心工具,额度快速扩容(2019年2.15万亿元→2020年3.75万亿元),投向扩展至交通、环保等领域。


成功率特征:申报项目激增,但审核趋严,2019年财政部要求收益覆盖倍数不低于1.1倍,部分项目因收益测算虚高被驳回。2020年为应对疫情,允许“先发债、后补材料”,短期通过率上升,但后期整改压力大(部分项目因落地慢被收回额度)。


2021—2023年(规范调整期)

政策转向“防风险+提质效”,财政部出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成功率特征:成熟度高、收益明确的“硬项目”(如铁路、新能源)通过率超70%,而产业园区、文旅等“软项目”因收益不确定性被大量淘汰。债务率高的省份(如贵州、天津)被严控额度,东部经济强省(江苏、浙江)通过率保持高位。


2024年(高质量发展期)

2024年专项债额度小幅增长(约3.9万亿元),政策更强调“精准有效”,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如保障房、城中村改造)。


成功率特征:财政部要求“项目收益与融资规模完全匹配”,收益测算需穿透至具体子项目。新基建(5G、数据中心)、城市更新类项目通过率或提升,传统基建需结合智慧化改造。

近十年(2015—2024年)专项债申报成功率分析及提高通过率的策略建议

二、影响成功率的核心因素

一是政策优先级,其中高优先级领域包括交通(铁路、机场)、水利、新能源、保障性住房(2024年新增重点)。限制类领域包括商业化过高的产业园区、市场化收费困难的文旅项目(如2023年某省超30%文旅项目被驳回)。


二是项目质量硬指标,覆盖倍数需≥1.1倍,且收益来源需稳定可量化(如使用者付费、专项收入)。2023年全国约25%未通过项目因用地审批滞后或环评未完成。要求“资金到位后一年内开工”,否则面临额度回收风险。


三是地方财政健康度,财政部对债务率超过120%的地区实行“项目清单制管理”,通过率下降10-15%。广东、上海等地因综合财力强,允许适度放宽收益覆盖倍数。


三、行业与区域差异

行业维度:

领域 2015-2020年平均通过率 2021-2024年平均通过率
交通基础设施75%80%
市政工程70% 65%(竞争加剧)
新能源60%(早期试点少)85%(政策倾斜)
文化旅游50%30%(严控风险)


       区域维度:

东部沿海:通过率约70-75%,项目收益能力强、材料规范(如浙江2023年通过率78%)。

中西部:通过率约50-60%,依赖中央政策支持但收益测算短板明显(如甘肃部分项目因配套资金不足被否)。

东北地区:通过率最低(约45%),因人口流出导致项目长期收益预期悲观。


四、典型案例与数据

 2022年某中部省份:申报180个项目,通过102个(成功率56.7%),
       未通过主因:收益覆盖不足(占比45%)、用地未批(30%)、重复申报(15%)。

2023年全国:财政部全年驳回或调整项目超1000个,涉及金额约6000亿元,驳回率约18%。

2024年上半年:某省申报保障房项目通过率92%,而传统市政项目通过率降至58%。


五、针对2025年专项债申报,建议如下:

1. 避免“打包注水”:在进行收益测算时,需确保收益来源的真实性和稳定性,避免将不可靠的收入计入收益,如某产业园将政府补贴计入收益被财政部点名整改。收益测算应精细化,基于项目实际情况和市场调研,提供合理的收益预测。


2. 跨周期平衡:考虑到经济下行期项目收益可能不及预期,建议在项目规划时预留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收益下滑风险,确保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财务可持续性。


3. 精准提质:近十年专项债申报趋势显示,从“粗放扩量”向“精准提质”转变,未来“高质量资产”和“全周期风控”将成为竞争核心。地方政府应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收益稳定性,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六、地方政府提升专项债申报通过率的策略建议:

1. 精准对接政策方向:密切关注2025年专项债投向变化,重点布局符合政策导向的领域,如土地储备、存量房收购、债务化解等。同时,优化传统基建项目的收益设计,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强化项目前期论证:通过深入的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的收益来源,避免过度包装或虚假收益。可以采用“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组合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西咸新区案例所示。


3. 优化债务风险管理:对于高风险地区,应优先考虑化解隐性债务,通过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释放新增专项债额度,降低债务风险。


4. 利用试点政策优势:2025年部分省份及雄安新区将试点“自审自发”机制,地方政府应加强项目筛选和监管能力,争取试点资格,以缩短审核周期,提高申报效率。



上一篇:专项债用作资本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下一篇:2023-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获批率超80%的三大标杆类项目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