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专项债咨询 > 政府专项债百科

国家发改委特急通知,4万亿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项目申报

来源:原创  时间:2024-12-18  点击:719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预计在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

12月27日前报发改委,逾期未报的城市(县、区),视为自愿放弃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国家发改委特急通知,4万亿项目申报

国家发改委特急通知,4万亿项目申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关于抓紧报送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预计在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急催地方上报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政策落实与项目推进需求

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是国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战略举措。急催地方上报项目有助于加快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国家战略在地方得到有效实施。

利用政策机遇窗口:当前国家在基建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通过催促地方尽快上报项目,可以让符合条件项目及时纳入支持范围,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加快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


城市发展与民生保障需求

提升城市运行安全: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 “生命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多种管线。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使用年限的增加,地下管网老化、损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急催上报项目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安全隐患,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通过建设改造地下管网管廊,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减少地面开挖和管线暴露,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整洁度。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如减少污水泄漏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等。


经济稳定与产业带动需求

发挥基建托底作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快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可以有效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产业链带动作用,能够带动钢铁、水泥、管道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项目实施过程中,会促进相关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地下管网建设行业向智慧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竞争力。


资金与资源统筹需求

合理分配资金资源:国家需要掌握各地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资金需求,以便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分配资金、资源。及时上报项目可以使国家更好地了解地方的实际需求,避免资金分配的盲目性和不均衡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通过集中审核和统筹协调各地的项目实施方案,可以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地方盲目跟风或重复建设,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地下管网包括哪些内容

城市地下管网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这些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具体来说,城市地下管网工程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和子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供水管网‌:主要包括自来水管网、水泵站、水池等设施,负责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确保城市供水的稳定与可靠。

‌排水管网‌:包括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负责收集、输送和处理城市雨水与污水,确保城市排水畅通,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燃气管网‌:包括燃气管道、调压站、储气设施等,负责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城市能源需求,促进节能减排。

供热管网‌:主要包括热力管道、热力站等,负责为居民和企业提供热水或蒸汽,满足城市供暖和生活热水的需求。

地下综合管廊‌: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公共设施管线或专业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国务院新闻办就"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在城市更新中新闻发布会说明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0月8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和副主任刘苏社、赵辰昕、李春临、郑备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增量建设和存量更新并重的阶段,可以说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改造更新的任务将越来越重。以城市重要的“里子”工程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为例,有关方面预计在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


一揽子增量政策明确,要加强城市更新的重点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职能,继续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提前安排相关项目的清单和投资计划,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健全完善可持续的更新改造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尽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充分释放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下一步有几项工作要做:


一是分类有序推进更新改造任务的实施。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按照短期聚焦消除安全隐患,中期推进老化设施更新,长期促进设施功能完善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行动,优先推进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和重要民生保障的城市地下管网安全提升、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城中村综合改造、城市交通设施安全改造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转型提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等工程建设。


二是在提前下达明年部分“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当中,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目前城市地下管网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很多项目也比较成熟,我们想下一步在提前下达批里面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


2023—2024年,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共超过4700亿,重点支持城市燃气、排水等地下管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今后几年,城市更新仍是政府投资的支持重点,2025年也将继续加大力度。在两个1000亿项目清单和投资计划当中,城市更新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安排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管网建设,突出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重点城市和中心城区,重点支持在建工程和今年四季度可以开工的项目,推动解决燃气管网老化、城市内涝、供水管网漏损等突出问题,同时还要继续统筹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危旧住房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也要研究将老旧街区(老旧厂区)改造等有一定收益的城市更新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


三是积极探索创新融资的模式。城市更新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项目的投资额比较大,单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也必须大力度吸引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我们将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营属性较强的领域,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回报水平适中、社会资本具有投资意愿的领域,也将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也就是PPP新机制的作用,还有基础设施REITs等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更新改造模式。


涉及市政及水务口的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特急通知,4万亿项目申报

(一)排水设施建设专项,主要支持:
       1.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加大排水管网建设力度,逐步消除排水管网空白区。改造易造成积水内涝问题和混错接的雨污水管网。改造易涝积水点周边雨水口,增设雨水篦。因地制宜、集散结合建设雨水调蓄设施。


2.泵站建设与改造对于外水顶托导致自排不畅和抽排能力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改造或增设泵站,提高机排能力。根据应急预案,按需配备移动泵车等快速解决内涝的专用防汛设施设备。


3.排涝通道建设。合理开展河道、湖塘、排洪沟、道路边沟等整治工程,提高行洪、排涝能力,确保与城市管网系统排水能力相匹配。因地制宜恢复因历史原因封盖、填埋的天然排水沟、河道等,利用次要道路、绿地、植草沟等构建雨洪行泄通道。


4.智慧平台建设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在排水设施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布设必要的智能化终端感知设备,加强数据实时采集与传输,满足日常管理、运行调度、灾情预判、预警预报、防汛调度、应急抢险等功能需要。


(二)污染治理专项,主要支持:

1.水污染治理和节水。支持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和污泥处理设施及城镇污水管网新建和改造,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海水(咸水)淡化工程及关键材料装备示范工程。


(三)超长期国债,可能涉及:

1.生活污水处理厂覆盖范围内的污水管网新建改造、入河排污口整治及相关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大规模设备更新,污水处理,再生资源利用等市政基础设施老旧设备更换。

3.城市燃气老化管道及设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城市供热老化管道及设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和老化更新改造等改造。



上一篇:刘尚希:一揽子化债政策背后的三个政策思路和两个认知变化
下一篇:江苏省无锡市委召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推进会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