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环保、公共事业等领域的资金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财政资金和贷款已难以满足这些领域庞大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资金筹集方式,在推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如何确保专项债券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专项债券资金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绩效管理意识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对专项债券资金的绩效管理重视不够。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正处于不断摸索、渐次完善阶段,有的部门和单位“重争取、轻管理”“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认为绩效管理只是财政部门的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将绩效管理当作完成任务的“应付动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二)绩效目标设定不明确,部分项目在设定绩效目标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绩效目标设定模糊、不可量化等问题,难以有效指导后续的资金使用和绩效评价工作。预算绩效指标和目标值设定不够科学,绩效指标填写不准确或错误。绩效指标量化程度不够,部分单位在填写绩效指标时存在明显错误,如金额填写错误、单位混淆等,导致绩效指标混乱,无法真实反映项目绩效,直接影响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
(三)绩效监控机制尚不健全,部分项目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监控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全面、动态的监控体系。
(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部分项目在绩效评价结束后,未能及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后续的项目管理和资金安排中,导致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对策建议
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着力解决“重要钱、重分钱、轻管钱、轻效益”的问题,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
(一)提高绩效管理意识,加强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对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主动性和责任感。通过邀请预算绩效管理专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提高各预算单位对专项债券项目的重视度,增强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制定完善专项债券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办法。
(二)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优化绩效指标体系。确保绩效目标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和相关性。在项目立项阶段,充分调研论证,科学设定具体、可量化、可实现的绩效目标,为后续的绩效监控和评价提供明确依据。
(三)积极发挥绩效监控作用,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定期评估。构建全面、动态的监控体系,对专项债券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双监控”,动态跟踪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纠偏纠错”。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及专项债券管理系统,对项目实行穿透式监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解决,防止资金“趴窝”。
(四)后程发力,打好绩效评价管理“主动仗”。严格落实“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原则,推动项目单位自评和财政评价两手抓、双促进,明确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主体责任,确保绩效评价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做深财政重点评价,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扩大财政重点评价范围,聚焦民生实事和重大政策、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准确性和规范性。完善信息公开和监督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在网站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专项债券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公开透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五)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后续项目管理和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改进、资金安排等紧密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项目单位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责任追究和奖惩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升专项债券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