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四川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副省长罗强出席推进会,并为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联盟揭牌。
预制菜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菜品。目前,市场常见的预制菜有即配、即烹、即热、即食四大类。预制菜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有积极意义。
四川省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依托农产品资源禀赋、加工能力、科技人才、区域物流、消费市场等优势,从政策支持、企业培育、创新提升、平台搭建等方面精准发力,支持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全省预制菜生产企业近700家,2021年实现产值约700亿元。
下一步,四川将通过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培育优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保障食品安全等举措,扎实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我省食品饮料产业在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成都预制菜行业规模突破百亿元
去年以来,预制菜成为食品行业发展最快的品类之一。成都企业纷纷感受到了预制菜的“火爆”,纷纷布局预制菜产业。
记者昨日从成都市经信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71户,已开发预制菜品种500余个,产业规模达110亿元,基本构建起以中国川菜产业城为主承载地、天府现代种业园等7个园区为协同发展地的多层次跨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2021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进入6万+餐饮门店,“6·18”“双11”京东、天猫速食菜热卖榜、回购榜等品类第一……新希望六和食品板块旗下超级大单品“美好农家小酥肉”,已经成长为预制菜界的现象级爆品。
“美好农家小酥肉”是成都企业布局预制菜的一个缩影。在双流区龙大美食预制菜超市,工作人员忙着洗切、分装、冷藏……这是成都首家以鲜切净菜为主业的预制菜超市,随着该店的菜品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预制菜这个餐饮新赛道、消费新场景,也以更加细分的产品供给,丰富着人们的餐桌。
企业纷纷布局预制菜,其背后是一个潜在的万亿元大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达到10720亿元。
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执行会长任伟维告诉记者,从行业机遇来看,预制菜主要有两大市场机遇,一是餐饮连锁化的加速,让预制菜的需求持续增加。同时,消费升级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认可预制菜,这就进一步催生了相应的消费需求。任伟维介绍,目前成都有超过200家食品企业已经布局或正在布局预制菜市场。
在位于郫都区的川菜产业城,川海晨洋、港股上市企业味千拉面,川菜本土连锁企业、一线餐饮品牌红杏酒家等一大批企业已在预制菜上“下功夫”。据悉,今年1至5月,产业城已签约联拓、川商投、华神科技项目3个,协议总投资34亿元。其中“153”项目1个,重大项目2个。目前,产业城聚集了天味家园、新希望、丰树等产业项目137个。
预制菜持续火热的同时,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呢?“企业应该找准定位,推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大单品。”在任伟维看来,新希望六和食品便是以美好小酥肉的成功为基点,陆续推出了美好香酥排骨、酥炸平菇、鸡肉酥肉等矩阵化的酥炸系列产品,以此让川渝的特色肉制品优势持续进入全国市场。任伟维建议,发展一项产业,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以“川味”驰名的四川美食,无疑是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沃土,预制菜产业在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