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贵州省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重点树种良繁体系建设,丰富贵州特色树种种质资源基础储备,拟组织实施2026年贵州省重点树种资源收集保存、鉴选、开发利用项目,特制定本指南。
一、项目目标及内容
开展贵州果树新品种引进及标准种植示范,围绕重点果树树种(猕猴桃、柑橘、李、梨、蓝莓、桃、苹果、刺梨等)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选、开发利用;搜集并保存重点果树种质新材料资源60个,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和利用筛选出优新品种1个。
二、有关要求
(一)申报主体。申报主体性质为公益二类科研机构、大专以上院校、社会团体、企业(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独立法人企业,无不良诚信记录,2023年1月1日以来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事故);有相应的研究基础,能整合组建技术攻关队伍。
(二)项目要求。
1.项目完成时间原则上为签订合同书一年以内。资金使用范围必须符合《贵州省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专班经费管理办法》要求,否则不予立项。
2.项目采用直接补助方式,按照5万元/个补助收集树种种质资源(需在实施方案中体现种质资源明细)。每个申报主体种质资源保存基地面积不少于5亩,保存种质资源数量不少于5个,每个种质资源种植数量:木本果树不少于10株,草本果树不少于100株,申报主体需具备自有资源圃、苗圃或基地等必要基础条件。
3.相关科研项目形成的成果(含品种),为实施单位和省农业农村厅共有。承担项目单位要做好技术服务和指导,组织省内相关企业抓好成果推广转化。
三、申报程序
(一)方案编制。申报主体按照模板要求(见附件)编制项目申报书(代实施方案)及项目申报支撑材料,于11月21日前一式两份(含电子版、PDF格式)报省水果专班,申报材料加盖公章后一式5份报送至省农业农村厅北楼922。
(二)资格审查。由省水果专班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支撑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审查结果将作为竞争性立项重要参考依据。若审查过程中发现虚报、谎报、套取财政资金等现象,申报主体将列入负面清单,不再予以财政资金支持。
(三)竞争立项。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省水果专班组织专家通过竞争性立项方式进行评审,评审根据申报主体提供项目申报书(代实施方案)及项目申报支撑材料,综合实施方案、主体资质、用地手续、经营情况、现有设施、人才团队、以往业绩及信用情况等情况,择优确定立项项目和资金额度。项目优先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模式,
(四)公开公示。支持项目确定后,在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进行公示。
(五)签订合同。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省水果专班与申报主体签订项目合同书及任务书(代实施方案),下达项目建设任务。
(六)项目实施。申报主体应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及任务书(代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
(七)资金拨付。资金按60%、30%、10%分三次拨付至项目实施主体,其中:签订项目合同书后拨付60%;项目完成中期评估后并经省水果专班审核通过后拨付30%;项目实施完成后并通过验收后拨付剩余10%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