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菜心供应链,推进贵州菜心标准化种植、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销售,综合提升贵州菜心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拟组织实施贵州菜心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特制定本指南。
一、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
(一)建设内容。对黔西南、安顺等菜心重点产区基地、品种培育、技术、分拣、包装、集配、销售等方面开展支持,打造菜心全产业链综合发展示范点,提升基地货源组织能力,建设拓展稳定的省外销售渠道,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农户增收。
(二)建设目标。打造菜心全产业链综合发展示范点2—3个,单个示范点基地面积不少于1000亩。结合基地现状、地区产业配套基础,重点围绕标准化种植、商品化处理和省外市场销售档口设立等方面,完善全产业链建设。示范点菜心年平均亩产1.5吨以上,商品化率不低于95%,培育适宜本地栽培的高产优质菜心品种1个及以上,建立1个及以上省外销售档口,省外销售量占比80%以上;基地带动农户500人次以上。
(三)补助方式。项目资金共计250万元,单个实施主体申请资金不超过125万元。主要用于品种培育、技术提升、分拣包装、集配销售所需要的种子、农药、肥料、喷灌、包材、分拣分级、预冷包装、档口建设、品牌打造、宣传推介等费用。采用直接补助方式,按照项目实施内容进行补助,签订项目任务书后下达60%补助资金至实施主体,中期评估后拨付30%补助资金,省级验收通过后拨付剩余10%补助资金。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主体。项目申报主体为从事菜心规模化种植、有销售渠道的企业(合作社),申报主体需与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目标任务及经费分配,共同开展品种培育及技术提升研究。申报主体需自有资金充足、具备资金筹措能力;稳定发展菜心规模化生产1年以上,具备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有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近3年未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被列入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主体不得申报。
(二)项目设计。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立足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发展要求,确保项目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可复制推广性。资金使用必须紧扣项目内容和关键技术环节。项目形成成果为实施单位和省农业农村厅共有。
(三)其他要求。项目完成时间原则上为签订项目合同书(任务书)1年以内。项目建设内容不得与其他项目经费已支持的内容重复,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贵州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专班经费管理办法》(黔财农〔2024〕108号)进行管理和使用。
三、申报流程及材料、时间要求
(一)申报程序及遴选方式。申报程序为自主申报,对照申报条件,结合区域实际,申报主体将申报书及其相应附件材料报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审查出具初审意见,报市(州)农业农村局出具推荐意见,择优报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农村厅将组织专家评审并在官网公示,建立项目储备库。
(二)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见附件),量化项目建设内容、目标,并附相关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正文涉及的相关印证材料,以及申报项目实施必要的技术或其他硬件保障、文件、合同、协议、图片等材料。
(三)申报时间。申报材料加盖公章后以市(州)为单位一式3份报送至省农业农村厅南楼302(电子版一并发送至电子邮箱),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21日,逾期不予受理。
(四)其他要求。市、县蔬菜技术推广部门要强化对申报主体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各申报主体承诺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如发现申报材料虚报、谎报等情况将取消申报资格,并且3年内不再受理该主体其他项目申报材料。申请书不得含有涉密材料,如发现涉及涉密材料及行为,各项目申报主体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附件:2-1. 2026年贵州菜心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2-2. 2026年贵州菜心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申报书(代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