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战略资讯辽宁沈阳市乡村产业现状、乡村产业规划问题及5大策略方案

辽宁沈阳市乡村产业现状、乡村产业规划问题及5大策略方案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5-24  点击: 2446次
文章通过对沈阳市典型村庄产业规划的调查分析,总结现状沈阳市村庄产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并发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政府和企业参与村庄产业发展的模式,在多方协作下,打造村庄具有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以期实现乡村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文章通过对沈阳市典型村庄产业规划的调查分析,总结现状沈阳市村庄产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并发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政府和企业参与村庄产业发展的模式,在多方协作下,打造村庄具有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以期实现乡村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1、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二十字的总要求,其中,将“生产发展”升级为“产业兴旺”的表述,说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很多村庄借着政策的“春风”顺利转型成功构建了适应市场需求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但是也有一些村庄产业缺乏特色或者区域村庄产业同质化严重,如村村都有农家乐、家家都去搞采摘等,导致产业缺乏竞争力,很多项目流产,造成财政资源大量浪费。探索沈阳地区乡村产业特色打造策略,对于实现村庄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村庄产业现状调查

  2.1 典型案例分析
  (1)沈阳市沈北新区某集聚提升类村庄产业规划。该村距离石佛寺水库、七星山、七星山湿地较近,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村内水资源丰富,水网密集。村内人口 60%为锡伯族,有深厚的锡伯族文化。第一产业以水稻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现有农机 300 余台,实现跨区作业增收 200万余元。2018 年人均收入 3 万元,属于同类村庄中收入较高的村庄。产业规划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第一产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优化打造稻米品牌,水产引进小龙虾、稻田蟹,继续提升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第三产业利用村庄闲置用地打造旅游服务基地,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田园养老产业。(2)沈阳市铁西区某城郊融合类村庄产业规划。该村交通便利,村周边 10km 内有天然湖泊一处;村外不足 1km 处有古寺庙一座;村庄现状以水稻种植为主;有一处养殖小区已闲置;有一处以现代农业展示都市农业观光体验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农场一处,该农场成立于 2012 年,运营状况欠佳。规划中提出了以休闲农业 + 文化旅游为主导的旅融合型村庄;提出了有机水稻种植、有机玉米种植、高效农业种植等第一产业发展路径和田园养老、特色民宿等第三产业发展方式,两种产业融合、相辅相成,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2.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对象为近三年的村庄规划案例,样本问卷回收 52 份,有效样本 49 份,随着沈阳市村庄规划任务的开展调查样本中 2019 年和 2020 年案例接近 90%,说明此次调查数据新颖,发现问题为切实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解决方式和对策建议对行政部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村庄位置分布在沈北新区、浑南区、新民、法库等沈阳外围地区,虽然位置较偏远,但是经过多年的交通网络建设,到达村庄交通多数比较便利,村内道路有的还未完成路面硬化,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通过对村庄主要人口年龄分布的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村庄已经进入老龄化,村庄劳动力和年轻人不足,为村庄未来产业发展带来了劳动力隐患。未来村庄产业规划中,如何吸引年轻人回流,使乡村重新焕发生机,是村庄规划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现状产业类型的统计分析,近 60% 的村庄主导产业仍是农业,村民主要利用土地资源,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产能较低。部分村庄具有特色农作物或者特色养殖品种,但是尚未形成品牌,也无生产加工和旅游服务支撑。部分村庄内现有一些作坊式生产企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及合金门窗厂等组装加工工厂,规模较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也不能促进村民就业。

  第三产类型比较单一,以农产品采摘、垂钓等为主。部分村庄利用现状历史文化资源或者自然景观资源开展旅游业,但是服务配套设施较差,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较低。除靠近景区的村庄为景区提供餐饮等服务外,其他村庄旅游人流不足,受季节影响大。多个村庄多产共存,但是产业间融合度较差,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

  3、乡村产业规划问题总结
  3.1 村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技术技能水平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年轻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或者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沈阳地区一半以上的村庄主要人口为55 岁以上人口,懂技术、懂经营的人太少。年轻劳动力的缺失对于新产业类型的引入和运营都有很大阻力,通过产业策划,提出有效的村庄产业提升方案,吸引年轻人回流运营乡村产业,是产业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2 村庄产业类型单一,且缺乏特色
  多数村庄以一产为主导产业,从事传统粮食种植或是生猪、生牛养殖,人力投入大,收入较少。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手段应用不多,生产力不高。没有与二产、三产结合,没有形成产业链,在运营与管理上没有合作社等组织管理,导致收益不足。

  3.3 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差,集体经营模式单一现状村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及服务团队主要是合作社,沈阳近郊地区村庄大部分耕地进行了土地流转,流转给周边企业进行养殖或者种植,村民基本不参与生产。这使得村中劳动力大多选择进城务工,劳动力资源进一步流失。

  3.4 产业规划“同质化”,缺少统筹
  位于沈阳市不同地区的多个村庄都会涉及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田园养老、生态旅游、锡伯族文化体验等项目,相互之间呈竞争态势,没有形成集聚群体,也不容易形成品牌。对于旅游开发,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服务配套投入,同质化会造成财政资源大量浪费。

  4、乡村产业特色打造策略
  4.1 去同存异
  乡村产业的同质化主要体现在产业类型、文化背景、农产品种类、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

  (1)延长产业链条,避免产业类型同质。产业类型单一的合理解决方式应该是逐步延长产业链条,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终端销售一条龙。选择种植特色农产品,初步提升亩产值,种植规模逐步提升之后,培养当地带头人或者回流年轻人运营农产品品牌和农村合作社,将特色农产品品牌化,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收益。(2)提升游客参与度,相同文化背景也有不同感受。提升游客参与度,打造沉浸式的体验,在参观、展示的基础上,增加民族服饰体验、地方美食课堂、二人转表演学习、满族建筑酒店居住等,让游客有更深刻的感受。这样即使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村庄,也可以通过不同体验项目进行区分。特色鲜明才能更好宣传当地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3)农产品种类,“同质”也挺好。乡村规模较小,相邻村庄文化背景、自然资源等也较为接近,开展同类型的产业不仅不会形成竞争,规模适当的情况下还能形成规模效益,使产业和产品在市场中更有话语权。规模化,有助于品牌化,更有助于特色产业的形成。比如几个相邻村庄进行同一作物种植时,产量高、通过合作社及企业和政府参与,形成集聚效益,进行订单式种植,保障种植销路,收入有保障。

  4.2 扶老迎新
  短期内,让现在老龄化严重的村庄年轻人迅速回流是不现实的。针对老龄化问题,要先提升老年人居住的舒适度,增加健康、无障碍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中,55 ~ 70 岁还从事农事劳动的人也很多,只要身体健康,就能劳动。这部分人口也是农村重要的劳动力之一,产业规划中初期提供服务的人群将是这部分老年人,寻找老年人在村庄产业中的正确位置,是产业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村庄产业规模的扩大,村民从中获利,村庄年轻人会加速回流,促进产业向好发展。

  4.3 素质教育
  政府主导打造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培训内容主要是实操性较强的种植、养殖技术和机械操作等有利用生产的技术培训。政府可以通过与公益组织或者培训机构合作,运用云教育降低教育成本,快速提升村民技术技能。

  4.4 多元协同
  乡村产业的经营主要有村民、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当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村庄年轻人口向城市靠拢,耕地留给老人种植的情况较多,导致耕地产量不高,收入较低。于是很多村庄对土地进行了流转,转让给其他企业和个人,村民不参与管理,只收取地租。这样的运营模式并没有提升村民收入。由于村民从企业获得的收益较少,也经常会出现村民不支持企业和其他投资者,使企业在当地运营阻碍大,不利于经营管理等问题。

  在进行多方参与的经营模式中,政府和企业要给村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话语权,当村民感受到产业的经营与自己的收入息息相关时,其辛勤的付出会促进村庄产业的可持续向好发展。

  4.5 多部合作
  规划师不能系统全面的地获得村庄产业现状数据导致产业规划没有特色,可持续性差。多个部门、企业、平台合作,建立大数据产业分析,打造特色产业。在乡村产业打造过程中,除了数据平台的共享与规划师下乡等设计层面的合作,还需要运营主体的多方合作与社会各界的开发合作。

  5、结束语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打造乡村产业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是促进“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在打造乡村产业特色过程中,除上述措施之外,还应该在集体经营模式创新、鼓励民众参与、乡贤培养、培育创新创业群体、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进行多方努力,打造复合、多元、稳定、可持续的乡村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作者:郝燕泥,钟 鑫,郭宏斌)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规划咨询,成名于规划思想。专注于乡村振兴规划,如:“三农”问题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产业聚集区、农产品产业链等研究规划咨询服务10余年。时刻洞悉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对于乡村振兴相关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庞大的研究队伍,经手相关乡村振兴规划项目近百余例,欢迎致电400-666-8495咨询!


分享到:
上一篇: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策略与方法 苏州乡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做?
下一篇:【重磅】青海省西宁打造36个乡村振兴示范点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