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战略资讯解读《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解读《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8-12-13  点击: 969次
解读《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2020年、2022年目标任务,又对2035年和2050年分两个阶段作出远景展望。此外,为推动近期目标落实,《规划》结合湖南实际,明确了5类22项重要指标作为具体目标任务,其中,产业兴旺类指标5项,生态宜居类指标4项,乡

  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出席并答记者问。
 
  据省发改委副主任汤兹发布,《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规划》共9篇30章70节197条,部署67项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据发布,《规划》按照分三个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明确了2020年、2022年目标任务,又对2035年和2050年分两个阶段作出远景展望。此外,为推动近期目标落实,《规划》结合湖南实际,明确了5类22项重要指标作为具体目标任务,其中,产业兴旺类指标5项,生态宜居类指标4项,乡风文明类指标4项,治理有效类指标5项,生活富裕类指标4项。
 
  据发布,《规划》将各县市区(场)划分成先行区、重点区、攻坚区三类,因地制宜设计振兴路径;将全省2.4万余个村庄分成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集聚提升四大类型,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 规划先行——
  《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解读
  8月23日,桂阳县正和镇黎家洞新村,村落整洁,风光秀丽。近年,该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示范村200余个,示范镇12个,并对全县500余个行政村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资料照片)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通讯员 李维坤 摄影报道
  
  12月12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副主任汤兹对《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政策解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汤兹解读,刚刚印发的《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 “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省委1号文件精心编制。《规划》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彰显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湘味”。
  描绘乡村振兴蓝图
  《规划》旨在科学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湖南篇章,建设湖湘美丽富饶乡村。
  按照分三个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明确未来5年的目标任务,再按2035年和2050年划分两个阶段作出远景展望。此外,为推动近期目标落实,《规划》结合湖南实际,明确了5类22项重要指标作为具体目标任务,其中,产业兴旺类指标5项,生态宜居类指标4项,乡风文明类指标4项,治理有效类指标5项,生活富裕类指标4项。
  《规划》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结合湖南“一核两带三组团”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一圈三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一湖三山四水”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提出优化乡村发展布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布局科学、协调发展的空间新格局的发展思路。
  立足双轮驱动,描绘美好蓝图。推进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和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各类特色小镇、保障进城农村人口权益,着力破除阻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各种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大区域梯次推进
  《规划》结合我省各县市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际,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将全省所有县市区(场)划分成先行区、重点区、攻坚区三类,因地制宜设计振兴路径。
  先行区包括长沙县等31个县市区,主要为城镇化率相对较高或者农村居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县市区,原则上一个市州至少安排一个。先行区的乡村,到2022年要率先或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重点区指引领区以外的非贫困县市区和2016、2017年已脱贫摘帽的14个县市区,共62个。重点区的乡村,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攻坚区包括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和省扶贫开发、比照享受省级扶贫政策待遇,尚未脱贫摘帽的县市区,共37个。攻坚区的乡村,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种类型各有侧重
  《规划》将全省2.4万多个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集聚提升四大类型,分类推进乡村振兴。
  城郊融合型,主要包括地处城市郊区和城乡接合部的村落,重点是要加快改造提升步伐,探索建设现代化的新兴社区。
  特色保护型,主要包括历史文化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的村落,重点是要注重保持自然风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建筑风格,传承民风民俗。
  搬迁撤并型,主要包括地处偏远、生态环境脆弱、不宜生产生活、空心化严重的村落,重点是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搬迁撤并,依托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村落原址因地制宜还耕还林。
  集聚提升型,主要指上述三类之外的传统农耕、工贸等村落,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耕类村落,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加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工贸为主的村落,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培育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就地吸纳农业人口。
  五大要求落实落地
  汤兹解读,从整体来看,《规划》在谋篇布局、指标设置、战略任务、政策举措等各方面充分体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的总要求,围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对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等作了明确安排。
  《规划》还体现了抓重点与补短板相结合。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规划特别对以智慧农业为引领,以农业“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六个强农”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规划》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强调推动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为确保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规划》围绕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提出了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发农村内生活力,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促使人才、资本、技术流向农业农村的政策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落实《规划》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12月12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汤兹解读《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并答记者问,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冬贵、省发改委农经处处长彭清辉也在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脱贫攻坚是党中央部署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规划》如何推进精准脱贫?
  答:《规划》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了许多安排。
  健全精准扶贫机制,落实精准脱贫措施。制定贫困人口减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贫困人口退出机制和稳定脱贫机制。推动“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七大脱贫攻坚行动”落实落地。
  政策资源倾斜,攻克深度贫困。聚焦我省11个深度贫困县和549个深度贫困村,按照三个“新增”要求,扶贫政策资源向这些深度贫困县和村倾斜。
  《规划》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实施最严格的扶贫成效考核,杜绝“数字脱贫”“虛假脱贫”“被脱贫”现象。
  问:《规划》中提出我省农产品生产要突出“一县一特”“一特一片”,有哪些具体路径及举措?
  答:实施“一县一特”“一特一片”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规划》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优化布局。长株潭地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因地制宜推进“退粮进经”;环洞庭湖区统筹推进“退耕退养”“还湖还湿”;湘中南地区大力发展油茶、竹木等林业特色产业;山区重点发展品牌茶叶、道地药材、特色水果、特色畜禽。
  规划引领。制定新一轮农作物、畜禽、水产的品种更新换代规划,加强特色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保护、评价、分析、创制与利用,有序推进品质升级。
  品牌驱动。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基础,融入传统农耕文化,引导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地方农业名片。到2022年,每个县至少打造或联合打造1个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
  示范创建。着眼千亿级产业全产业链打造,全省聚力建设“四带八片”,包括衡邵罗霄山脉油茶产业带、湘南脐橙产业带、大湘西柑橘产业带、长株潭百里花卉苗木产业带;湘西北油茶产业片、中心城市郊区蔬菜产业片、湘南蔬菜产业片、安化黑茶产业片、株洲和常德的红茶产业片、岳阳黄茶产业片、洞庭水产产业片、湘中道地药材产业片。到2022年,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个左右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问:《规划》对于产业融合强农有何举措?
  答:乡村产业振兴,不仅依赖农业主业兴,更需要农村百业旺。《规划》把“产业融合强农”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促进加工业提质升级。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5%,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7∶1。
  二是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重点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建设等,助力农村产业再造,实现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区域的整合重组,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三是要搭建融合发展新载体。一方面,加快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新而活的各类特色小镇;另一方面,突出“三园一体”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提质升级,加快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还要继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强镇建设。
  四是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到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000家左右,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500家以上,家庭农场达到5万家,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最后,还要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到2022年,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5万家以上,80%的村(社区)建立起惠农综合服务社。
  问: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备受关注。《规划》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答:《规划》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从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这两方面来部署。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实施“厕所革命”。建立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处置运行机制,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重点任务。推进“厕所革命”,明年全省改造(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0万户以上。
  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提升村容村貌,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到2022年,全省美丽乡村总数达3000个以上。
  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采取工程、生物、农业等综合措施,重点开展“一湖三山四水”等主体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问:《规划》在“补齐三农短板”方面有哪些内容?
  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小康”,更是要“全面”。《规划》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细化、实化了补齐“三农”短板的具体举措。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农村公路、水利、饮水、电网、物流、通信等提质升级。
  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百千万”工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通过健全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完善乡村就业制度保障体系,帮助农民获得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增加其收入。
  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应急服务体系等。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规划咨询,成名于规划思想。专注于乡村振兴规划,如:“三农”问题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产业聚集区、农产品产业链等研究规划咨询服务10余年。时刻洞悉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对于乡村振兴相关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庞大的研究队伍,经手相关乡村振兴规划项目近百余例,欢迎致电400-666-8495咨询!


分享到:
上一篇:为什么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下一篇:山东省首个镇级乡村振兴规划发布实施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