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出了乡村房车露营地七大设计原则,并对整体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体验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以及轻开发原则进行了详细探讨。
一、整体性原则
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乡村属性为中心,将场地的地形地貌、功能、自然资源、基 础设施、周边环境、人文特色等构成要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注重不同功能 之间关联、渗透,进行合理组织,激发露营活力,使露营地整体功能趋向最大化。 场地内的景观设计主要形成点状、线状和面状的景观布局效果,通过道路系统将营地 串联成一个整体,体现乡野露营气息。点状的景观主要体现在游客中心等公共建筑的 院落等方面;线状的景观主要在道路上体现,如营地内部的道路是整个营地的脉络,设计时应严格遵循整体性原则,将场地各个区域通畅便捷的连接起来;面状的绿化景观主要体现在各个功能分区的片状布局,如一个拖挂式或自行式房车营位组团就是一 个片状分区。

二、安全性原则
鉴于房车营地通常在开放性户外环境中开展草地露营、野外探险、体育游戏等多类型的活动,难以避免会发生游客意外受伤等环境风险,因此营地内配备相应的医疗急救设备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夜间通常也是游客开展聚集性休闲活动的高峰期,应设置栅栏、挡墙等硬质隔离措施,以确保房车营地的安全性与相对隐私性。并在出入口及各营区内设置保安室,夜间安排巡逻和值班。良好的夜间照明更是营地需考虑的必要条件,应在游客活动场所配置足够数量的路灯和景观灯,以减少因此引发夜间伤害或意外性事故的可能性。
三、生态性原则
露营地的开发建设必然对场地内的生态环境会产生影响,包括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产生污染、生活垃圾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等[44]。规划房车露营地时就要考虑寻求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设施和产品,选址时就要考虑整体的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合理的控制露营地的规模,设计上遵循生态性原则,保护原有的植物群落,就地取材利用乡土树种。营地内应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供暖制冷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量。
四、以人为本原则
乡村景观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房车营地旨在带给游客身心放松的感觉,人是营地的主体,因此在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满足的条件下,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而体现人文关怀,并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服务到位。在房车营地的周边建设医疗服务中心、就餐中心等服务区,满足游客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景观优美,尺度和谐。让游客完全融入到自然美景之中,陶冶情操的同时舒缓压力。第三,项目的多样性。娱乐项目的设置应多样化的满足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引导游客通过参加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和文化,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通过活动让游客亲近自然、产生人和自然之间的互动,增强人类对自然的亲切感。并通过活动来达到全身心的放松和休憩。综合以上三点,在设计时应综合全面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如为儿童提供专门的游戏场地、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游路设计要适合人的游览习惯做到便捷通达、场所设计应综合考虑人的行为习惯、营位设计应考虑生活私密性、植物设计应全面考虑人的适应性和安全性等。
五、体验性原则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其著作《体验经济》中将“体验”分成四类,分别是“娱乐的体验(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教育的体验(Education Experience) 、逃避现实的体验(Escape Experience)、审美的体验(Estheticism Experience) ”。约翰·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实践手册及经典之作,书中明确写到:“我们要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一种体验”。营地景观设计的物质环境仅仅是基础,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人的“体验”,房车营地规划设计中的物质环境是为了最终创造体验而服务的。在设计中不仅要能够表现出具有形式美好和功能适合的环境景观,还要设计出具有“意境”或饱含“场所精神”的能够与人的情感世界互动的空间,使人能够主动的融入营地中,在这里通过休闲实践,切实地感受到集感官、行为和心灵一体的“生活融入自然”的体验。
六、个性化原则
露营地景观设计可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并结合当地乡村景观特征,通过提炼、放大等设计手法,突出房车营地的景观特质、塑造主题景观,赋予项目地景观内涵,塑造切合记忆点的特色景观,打造个性化的房车营地。
七、轻开发原则
乡村房车营地一般只需具备简易的道路、停车坪及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和符合乡村特色的休闲服务设施,建筑可使用节能环保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不用大兴土木, 符合轻开发低影响原则,有利于保护原始景观和生态环境。严格遵循轻开发原则,充分尊重原地形,控制开发强度,打造轻体量的露营地。(作者:夏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