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地的选址是露营地设计的首要任务,它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露营地选址的好坏不仅关乎营地整体环境的安全性,也是营地规划布局、详细设计、建设活动的基础条件,更是建成后的经营活动以及游客的旅游体验等方面获得良好效果的先决条件。因此,有必要对营地的选址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影响选址的重要因素。
一、用地选择
风景名胜区中露营地建设用地的选择在“3.1.3 风景名胜区中规划建设露营地的可行性”中经过详细的探讨和研究确定“游览设施用地(类别代码:乙)”可作为露营地建设用地,具体设计规范及建设要求应该严格遵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对该用地的规定(见表3-2 游览设施用地分类表)。
二、资源禀赋
露营地选址的核心要素在于是否具有优良的旅游资源,拥有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风景名胜区中的露营地可借助于风景名胜区的市场影响力吸引游客。露营地区内及周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营地的建设和运营发展都是极大的优势条件。

表 3-4 国内部分露营地风景区资源统计表
上述露营地无不是以风景名胜区资源为依托而形成品牌影响力,被游客广泛接受。因此,对露营地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与筛选是必要且必须的。对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建议按《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对景源的分类来进行,以保证露营地景源的系统完整,便于规划设计时更好的把握利用。

表 3-5 风景资源分类表
三、综合条件
1、自然条件
露营地的自然环境是营地规划设计的基础条件。
(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露营地的骨架及整体风貌基础,是营地规划布局所有景观及设施的环境基础。通过对地形的巧妙利用,能够围合或凸显出某些特定的空间,增加营地层次感,使营地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在露营地选址时,若营地周围有典型的沙滩、湖沼、山地、丘陵等景观特色突出的地形地貌,应将其合理纳入露营地范围或将其作为营地环境背景及特色活动区域,使其增强营地总体吸引力,如海滨型营地应选址海边面向大海、视线开阔之处,让游客充分体验海滨温暖的阳光、柔软的沙滩、蔚蓝的海洋;山地型营地则应选择背风向阳、视线开阔、阳光充足、有相对较大的以平地为主的开敞空间。对地形地貌的选择除保证景观效果外应注重营地安全,不宜将营地设置在陡峭的山坡下,避免滑坡、落石、山洪等潜在危险因素。
(2)水文条件
露营地选址时,若营地周围有可利用的水源(湖泊、河流等),应详细调查水源水量大小、季节变化规律、含沙量、流速、结冰期以及营地所在区域的年降雨量、洪涝灾害规律等。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源可以作为露营地生活用水,如不合格则可将其作为营地特色景观丰富活动内容,根据掌握的资料详细了解当地环境,具体安排露营区与水源的距离,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安全和水体环境的保护,避免下雨或上游有水库放水时河流快速涨水,可能会引起的安全事故及财产损失。
(3)动物资源
露营地选址时应详细调查营地所在区域及周围的动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和活动规律,避开珍稀动物及鸟类栖息地、有毒或攻击性动物出没频繁的区域,同时提前对营地的防护设施进行规划,防止游客遭到攻击伤害,或者是人工设施及游客活动对动物栖息生活的干扰和影响。
(4)植被资源
原始植被环境及其生长状况、浓密程度等直接影响营地规划布局。露营地选址时,在植被生态环境良好的条件下,针阔混交林最理想,混交林中既有乔木也有草坪,既方便车辆停靠、搭设帐篷又能享受到阳光。露营地中绿荫的多少也是人们选择营位的重要因素,人们都喜欢有一定树荫的地方休息嬉戏,有研究表明,乔木的郁闭度在 60%~80%的树林是最佳的露营活动环境。对于地势平坦、原生植被较少的区域,营地布局较为自由,可以通过适宜的植物种植设计营造环境优美、尺度宜人的开放式景观环境;对于树林浓密的自然山林的露营地,则可以考虑在尽量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根据营地布局适当疏伐。

(5)气候
露营地应选址在自然环境良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日照充沛,同时大型台风、雨、雪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低的区域。气温要求在旅游季内没有极端温度,大部分时间适合户外活动,具备夏季避暑和冬季疗养的条件;对拟选址区域刮五级以上大风的季节、主要的风向、出现频率、日数,沙尘暴出现的次数和时间,雨季持续时间,降雪、结冰及出现的情况做详细的调查,尽量避开大风、沙尘暴、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经常出现的区域。
2、社会环境
(1)经济条件
露营地周围区域及所在风景区良好的经济状况是营地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周边城市的居民的经济状况以及风景区收入状况决定着露营地一级客源市场的规模。同时露营地周边地区经济条件也决定着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客源市场
全面的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对于露营地建设规模、规划布局及建成后经营状况至关重要。首先,风景名胜区中露营地的主要客源市场应是风景区游客以及距离露营地 6 小时车程以内,尤其是单边距离在 200~300 公里左右的范围内的近程市场,据调查显示距离露营地单边距离在 300 公里以内的游客占客源总数的 66%;其次,是交通设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因为这些城市中居民消费能力和休闲需求均高于一般游客,对于新鲜休闲产品体验兴趣更加强烈。客源结构上,据调查显示,收入水平方面,中等收入者占比最高,月均收入 2000~4000 元者占 69.25%;从年龄方面,游客中年龄在 25~34 岁最多,占到 55.56%;从学历来看,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超过 64%,可见文化素质较高的中等收入的年轻人群是露营地的主要游客。
3、基础设施
(1)交通条件 道路交通设施状况表明了露营地的可达性与可进入性,直接影响营地的运营发展。同时,道路交通也是露营地主要客源自驾游客考虑出行的重要因素。所以,露营地应选址在车辆能够方便到达的各种地形地貌区域中,通往营地的交通要路况良好、方便快捷,最好能依托交通条件良好的旅游要道规划建设,既可增强营地可达性,又能共享营地周边资源吸引更多游客。
(2)通信、电力、给排水
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是为游客提供生活服务的基本条件,通信系统(如电话、电视、网络覆盖)则可为保障游客安全提供方便、丰富游客休闲度假体验。露营地应尽量选择风景区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利用景区电力电信网络、给排水管网结合营地设施为游客提供生活休闲服务也是较为生态经济的途径。(作者:张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