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特色小镇 > 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 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特色小镇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恩施沐抚古镇为例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1-16  点击:3449
以恩施土家族与苗族自治州的沐抚镇为例, 对特色小镇的特征、发展现状以及特色小镇与旅游经济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提出沐抚古镇未来发展的建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如何提升特色小镇的发展质量, 促进特色小镇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等问题日渐成为热点。以恩施土家族与苗族自治州的沐抚镇为例, 对特色小镇的特征、发展现状以及特色小镇与旅游经济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提出沐抚古镇未来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兴起。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地方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断升温, 在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旅游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重数量而轻质量、千镇一面、被房地产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特色小镇与当地旅游经济的研究较少, 已有研究的切入点多集中在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积极关系上, 忽略了消极的一面。因此, 有必要全面探讨特色小镇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 以寻求合理的发展路径。
 
一、特色小镇的特征及研究现状
(一) 特色小镇的特征
关于特色小镇的定义, 目前尚不明确。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指导下, 特色小镇主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来进行准确的产业定位, 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 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以发展特色产业, 最终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功能平台。特色小镇以企业作为运营主体, 集聚三大产业及当地传统产业, 兼具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实际归纳出, 特色小镇具有四大基本特征。 (1) 产业特色鲜明。“特色”是指生态农业、电子商务、乡镇旅游、特色养殖与种植、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并形成一定的优势, 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2) 体制机制灵活。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是企业, 以企业成长为主要动力机制来促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3) 环境优美。特色小镇一般在城郊接合地区, 既能享受主城区公共服务的便利, 又可以发挥农村空间开阔、环境优美及生活成本较低的优势。 (4) 人文气息浓厚。特色小镇主要是大学生、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等人才的创新创业基地, 能够凝聚独特人文气息。
 
(二) 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 以“特色小镇”为主题, 检索2010至2018年一季度期间的相关文献, 发现:2010至2014年的文献数量较少, 年均20篇左右;2015年的文献数量暴增, 为433篇;文献数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 (4737篇) 。这些文献的研究视角集中于城镇化、旅游发展、产业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例如, 罗应光 (2010) 从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视角出发, 指出要把特色小镇作为推进西南边疆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段亚琼、侯全华 (2013) 以陕西省庙店风景优美的小镇为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培育特色小镇时要兼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传承文化。汤宇彪 (2013) 以云南红河州河口县南溪镇为例, 提出将环境美学和特色小镇建设进行完美融合的建议。曾江、慈锋 (2016) 在梳理传统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时, 提出要秉承多维度、系统性的理念发展特色小镇, 并在土地和金融上进行创新, 以聚集资源和扩大城市规模。余洋、申绘芳、卢学法 (2018) 基于产业空间重塑视角, 提出“城镇化+创新要素”驱动、“创新要素”主导驱动和“创新要素+”驱动等模式, 并指出有效汇聚产业链和区位链的优势要素。
 
在中国知网上, 以“特色小镇与旅游经济”为关键词检索2010至2018年一季度的相关文献, 发现:研究始于2016年, 有5篇;2017年文献数量升至30篇;2018年第一季度有8篇。学者们主要从全域旅游的角度研究特色小镇。如:李猛 (2017) 分析了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的意义, 并提出融合途径。钟娟芳 (2017) 提出在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融入全域旅游的理念。
 
二、特色小镇与旅游经济的关系
(一) 特色小镇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特色小镇主要依靠当地特有的资源, 打造产业定位准确、文化底蕴深厚、旅游特色鲜明和社区功能完善的综合开发体, 最终实现“三区” (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城镇化发展区) 融合, 推动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产城乡一体化发展。浙江云栖小镇、北京房山区长沟镇、海口云龙镇等都是典范。随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和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特色小镇旅游凭借回归自然民俗、远离城市喧嚣等优势而成为游客的一种新选择, 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 城镇化过程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二) 旅游经济对特色小镇的影响
1. 旅游经济对特色小镇的积极作用
整合特色小镇产业。旅游产业的关联性较强, 能够整合三大产业, 因此,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融入旅游经济的理念, 能够拓宽发展思路, 增强特色小镇的包容性, 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增添动力。同时, 旅游业能够吸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可以使特色小镇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升级。
 
倒逼特色小镇完善服务。旅游业不断发展, 对特色小镇的食、宿、行等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许多景区人满为患且缺乏特色, 游客对特色小镇个性化和田园化的人居环境需求会更迫切。因而, 特色小镇要加强本地特色建设, 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小镇的文化底蕴以增强吸引力。
 
推动新兴特色小镇建设。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充分融合, 带来新业态、新商机。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 能够实现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休闲旅游等。这种模式与特色小镇相结合, 就会带动更多的特色小镇建设。又如, “旅游+农业”可以促进云南的奶牛小镇等特色农业小镇的建设, 便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定制农业和会展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 全面发展乡村旅游业。
 
完善特色小镇的产业结构。旅游经济的发展, 能够拓展特色小镇的功能, 如购物、娱乐、会展等, 从而促进特色小镇产业结构的完善。同时, 旅游收入的增加和资本持续流入, 可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 旅游经济对特色小镇的消极影响
破坏特色小镇自然环境。发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缺乏环境承载力方面的考虑, 对游客流量不加任何限制, 常在旅游黄金周时出现游客数量“井喷”现象。再加上一些游客的素质不高, 而景区对游客管理不到位, 游客破坏特色小镇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例如, 游客在以历史文化为主的特色小镇乱刻乱画, 在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特色小镇吸烟、乱扔垃圾、破坏花草树木等行为十分普遍。破坏特色小镇的生态, 不利于小镇的发展。
 
破坏特色小镇人文环境。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及其文化传统。很多特色小镇为更贴近旅游景区的目标, 没有充分尊重当地居民就让他们集体搬迁到别处, 由此造成人文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 游客由于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会无意损害当地居民的利益, 引起居民不满。
 
三、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房地产商过度介入特色小镇建设
目前, 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呈现“房地产化”的趋势, 即“始于特色开发, 终于房地产建设”, 用盖房代替特色小镇建设, 用房地产发展规模来证明小镇建设进度。为了尽快得到低成本的土地, 许多房地产商以建设特色小镇为幌子, 利用国家对特色小镇的优惠政策去城市和农村圈地开发房产, 而房子建完之后特色小镇的建设也随之结束。
 
(二) 特色小镇缺乏特色
部分特色小镇缺乏产业、资源、服务等支撑, 盲目地简单模仿建筑物风格, 没有因地制宜地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内涵。在一些并不具备建设特色小镇条件的地区, 地方政府生搬硬套, 人为拼凑所谓的“特色”, 导致小镇毫无特色。
 
(三) 特色小镇建设与四大功能开发融合不足
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是融合“产、城、人、文”等功能。目前来看, 部分特色小镇在四大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方面, 缺乏系统性、全局性规划。特色小镇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分散的。产业聚集区、文化创意园、旅游度假区等功能被简单地拼凑在一起, 呈现“弱而散”的态势。
 
1. 特色小镇与旅游经济融合不足
旅游功能是衡量特色小镇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小镇要按照3A级以上景区的标准进行建设。部分小镇对此不够重视, 自身具有的独特旅游资源与产业结合不足。部分工业类特色小镇由于旅游资源较少, 没有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特色, 未开发出独特的旅游项目和产品, 对游客的吸引效果欠佳, 旅游经济发展缓慢, 旅游功能欠缺。
 
2. 特色小镇与社区融合不足
特色小镇原本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平台和人才聚集的空间, 具有一定的社区功能。然而, 多数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很弱, 在聚集了大量企业和人才之后, 并没有整合社区的管理、服务、教育等基本功能, 导致特色小镇成为创业者的临时栖息地。另一方面, 大部分当地居民对特色小镇的认同度、归属感偏低, 导致特色小镇既留不住人才, 也无法令当地居民满意。
 
3. 特色小镇与文化功能融合不足
文化是一个维系地域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纽带。许多特色小镇甚至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小镇, 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培育、文化产品的塑造等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单一、风格雷同、功能不全。
 
4. 特色小镇与产业功能融合不足
特色产业是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直接动力。部分特色小镇尚未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 也没有发展相关特色产业, 部分制造业多数停留在简单的加工层面上, 没有形成优势和产业链。
 
(四) 特色小镇层次偏低
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新引擎, 特色小镇应该集聚和整合高端要素, 培育创业创新能力。但是当前不少特色小镇缺少高端要素。
特色小镇缺乏上规模的、定位较高的企业。部分特色小镇的入驻企业较多, 以中低档的服饰配件制造等为主。这些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较少, 年均纳税规模较小, 不足以使特色小镇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尽管一些特色小镇已经建立了企业研究院、众创空间等, 然而由于缺乏大企业的支撑与引领, 这些平台难以发挥功能, 没有与中低档企业全面融合, 因而特色小镇的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难以摆脱对传统简单制造模式的依赖。
 
特色小镇缺乏高端人才。80、90后是特色小镇的创业主力军, 他们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普遍较高。大部分特色小镇在医疗、教育、居住、生态、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吸引力不足, 导致特色小镇难以留住人才。由于在产业基础、区位优势、配套设施等方面缺乏显著的优势, 小镇对行业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四、案例分析
(一) 沐抚镇概况
沐抚镇地处湖北省恩施市西北部, 位于湖南、重庆、湖北的交界处, 距离恩施市区61千米, 距离重庆市奉节县125千米, 距离恩施州利川市腾龙洞40千米。沐抚镇是典型的“山地小镇”,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尤其是拥有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的恩施大峡谷, 气候宜人, 清江河、云龙河穿流而过, 森林覆盖率高达70%, 盛产优质水稻、药材、茶叶、水果等。沐抚镇历史悠久, 土家文化已经延续千年, 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土家吊脚楼、独特的风俗人情———土家女儿会等。
沐抚古镇从2014年开始全面建设, 到2015年底基本建成。近几年, 沐抚古镇大力开发新集镇, 建了薰衣草、牡丹花海等项目, 引进润邦公司改建集体茶园基地, 打造集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观光茶园基地, 有效带动茶厂的发展, 扭转了茶叶滞销、价格偏低的局面。越峰云龙河有限开发公司在阳河坝库区修建休闲旅游度假村, 集旅游、垂钓于一体, 并在度假村设立茶叶零售部, 销售老百姓自制的手工茶和润邦公司生产的高档茶。
随着旅游条件的改善, 2016年前往沐抚古镇旅游的人次同比增长了79%, 旅游收入同比增长了18%。与2015年相比, 2017年底的旅游人次增长了201%, 旅游收入增长了71%。沐抚古镇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
 
(二) 沐抚古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设施不完善
沐抚古镇距离市区较远, 通往古镇的交通干线少, 且泥泞、不平, 加上道路时不时维修, 经常造成堵车。古镇的洗手间分布不合理, 安全通道标志不明显, 游客休息区较少。古镇的网络建设落后, 未实现网络全覆盖, 影响游客体验。
 
2. 服务水平低
古镇面积较小, 承载力有限, 无法容纳大量的游客。大多数餐饮、住宿企业从农家乐转化而来,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统一的管理标准, 服务水平不高, 不能满足多数游客的需求。
 
3. 产品缺乏特色
古镇仅大峡谷比较独特, 而花海等项目与多处景区雷同, 旅游经济效益一般。沐抚古镇仅在建筑上保留了土家吊脚楼的风格, 在人文、生活方式等方面却日益现代化。景区的手工艺品也是从外地批量购进的, 并不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当地特色产品, 不能满足游客体验当地独特风土人情的需求。
 
4. 宣传力度弱途径少
沐抚古镇在推广宣传方面力度比较弱, 虽然已经建成多年, 但是还没有建立官方网站。“去哪儿旅行”“携程旅行”等知名出行软件上也缺乏关于沐抚古镇的信息。古镇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的信息十分有限, 推送不及时, 外界不便了解沐抚古镇。
 
5. 缺乏专业人才
沐抚古镇的服务人员和产业工人主要是由当地农民转化而来的, 观念落后, 不能有效运用新技术, 对新产品的开发更是不了解。餐饮、住宿行业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不高, 服务技能不足。其他服务行业的员工无法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甚至缺乏操作现代化设备的能力。
 
6. 旅游产业融合度不够
沐抚古镇的定位是旅游型小镇, 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农业都是主要经济来源, 因此农业的地位仍高于旅游业, 第二产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各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现象特别少, 农业与旅游业发展互不关联, 农产品、旅游业没有形成统一的协调模式, 开发效益不明显。
 
7. 景区管理与居民沟通不足
沐抚古镇的本地居民都没有搬迁, 这本是旅游特色, 但是古镇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均未与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 导致居民不满。一方面, 居民被动接受管理规划, 参与度低, 对古镇开发建设的意义缺乏了解。另一方面, 管理方对居民意见听取不够, 甚至忽视居民合理的要求。
 
五、沐抚古镇发展建议
(一) 政府方面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古镇发展过程中, 要让生态先行。沐抚古镇主要依托自然环境发展而来, 保住生态就是保住古镇发展的根基。要适度开发森林资源, 利用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火灾隐患;充分考虑大峡谷的环境承载力, 控制游客数量;保护清江河、云龙河的水质, 避免河水被污染。
 
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宣传, 通过举办关于特色小镇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讲座、印发宣传册等手段, 让当地居民了解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 并鼓励居民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交通干线的整修工作, 平整路面, 方便游客出行。增加基础公共设施, 增设游客休息区, 合理布局公共洗手间, 完善网络服务。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设立沐抚古镇发展专项资金, 定期定量投入资金。同时, 要引进资金, 畅通融资渠道, 帮助古镇获得发展资金。可由政府牵头引进大型企业, 利用大企业的资金优势促进古镇发展, 或者, 采用PPP模式, 进行公私合营。
完善综合法律服务体系, 推动沐抚古镇发展。古镇必须明确提出并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 要加大惩罚力度。同时设立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提案, 防止其他小镇模仿、侵权。
 
完善管理规章, 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古镇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明确企业生产管理者的责任与义务, 约束企业行为;制订餐饮、住宿的安全与卫生标准, 避免商家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二) 企业方面
企业应提高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人才, 还要合理利用当地劳动力,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技术知识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 提升其服务水平。
在开发古镇的同时, 要注重对物质文化的保护。保护特色建筑风貌, 在还原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对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观赏性的土家吊脚楼, 可在外形上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原其特色, 打造与本地山水文化相融合的整体建筑风貌。另外, 在建筑内部也应还原土家传统的陈设, 在考虑到舒适性的基础上, 可陈列土家传统的雕花大桌等, 避免陈设任何景区都可以见到的沙发、长椅等。
 
特色文化产品是古镇发展的核心。要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古镇的与众不同之处, 体验独特的人文气息, 产生流连忘返的情感, 就必须保护和挖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形态, 研发特色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不仅包括建筑遗址历史人物, 还包括蕴含着深厚人文内涵的非物质文化产品。应充分利用土家族的文化传统,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1) 针对土家女儿会表演的特点, 培养专业的演员, 全天分时段演出, 让游客了解少数民族的爱情故事。 (2) 充分利用土家织锦技艺———西兰卡普, 向游客讲述西兰卡普的历史渊源, 设置现场织锦教学的场所, 增加游客互动体验, 展览、出售西兰卡普成品。 (3) 充分发扬土家饮食文化。酒店可推出土家特色菜品, 如张关合渣、烟熏腊肉、油茶汤、竹筒酒等。摔碗酒的饮食文化能够让游客体会到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土家人性格特点。 (4) 拓宽具有纪念意义的工艺品宣传渠道, 让特色小镇尽快形成品牌。沐抚古镇应设立官网, 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 推出公众号等网络宣传途径, 随时发布古镇的相关动态等, 让更多的人及时了解沐抚古镇, 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企业要加强与专业团队的合作, 提高沐抚古镇的旅游服务质量。由于古镇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企业应该寻找专业的自然资源旅游管理规划团队, 进行深度合作, 让古镇在发展过程中更专业、更有特色。(作者:矫卫红 刘家莹)
 

上一篇:关于保定市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研究
下一篇: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方案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