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特色小镇 > 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 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特色小镇重塑乡村价值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10-11  点击:856
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特色小镇对新时期乡村问题的解决价值何在?对乡村而言,特色小镇在产业重构、空间梳理、文化保护、治理机制等层面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特色小镇重塑乡村价值

         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特色小镇对新时期乡村问题的解决价值何在?对乡村而言,特色小镇在产业重构、空间梳理、文化保护、治理机制等层面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是中国特色小镇探索和发展的重要形态,也是中国乡村在生态、文化、产业、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重塑的重要机遇。当特色小镇遇到美丽乡村,两者都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研究者认为,特色小镇势必是整合乡村内外资源的重要平台。一方面,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必然要立足于乡村地区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乡村原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人才基础。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将通过集聚资本、人才、创新创业要素等,成为乡村地区对接外部资源的重要平台。
 
         特色小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主要包括五个层面:1.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平台;2.乡村文化符号进行表达的重要支撑;3.乡村地区产业重塑的关键平台;4.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和游客集散的依托;5.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然而,乡村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同于工业园区的建设,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社区营造,既不是建制乡镇的建设,也有别于嵌入都市型的特色小镇。因此,研究者认为,特色小镇建设应该坚持以下创新逻辑:
 
第一,产城人融合发展逻辑。
 
         人是特色小镇的居民,更是城镇建设的客户。特色小镇是产、城、人集聚融合的空间,以较好的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为居民提供生态优美、生活便利的居住空间。当前,乡村地区的休闲农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特色民宿、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特色小镇能否构建一个具有活力的产业生态,考验着其是能否构建起自己的价值闭环。
 
第二,超越土地和地产的逻辑。
 
         过去20多年里面,中国很多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变成了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等概念很多时候在落地之后,相应的产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到今天,地产已经进入了过剩阶段,土地财政也已难驱动城市新区的发展,更何况是在乡村地区。因而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超越地产逻辑,否则会导致地产和其他目标产业的双输。
 
第三,坚持市场化的逻辑。
 
         特色小镇的建设,动辄要投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规模的项目,产业的打造也需要大量企业家参与,而大量人口的到来入住,更是无数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运营,不是行政权力单方的“任性”就能够实现的,因此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化之路,此外别无他途。
 
第四,在地文化的挖掘。
 
         在地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地文化的全球化表达是特色小镇的机遇。特色小镇的“特色”来源,将有很大部分来自乡村沉淀的文化资源。而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将是一个特色小镇区别于其他地区、构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第五,互联网的逻辑。
 
         借助互联网连接一切的价值,大量的冗余产权将被释放出来,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市场供需的匹配交易。互联网对于包括旅游产业在内很多产业的介入也是如此,传统意义上的非旅游资源因此被激活。比如,以前农家房屋并非旅游资源,但借助Airbnb这样的平台,主人空出来的房间和时间拿出来与游客分享,成就了民宿的兴起。另外,互联网在营销层面对特色小镇的驱动价值也很大。
 
第六,社会建设的逻辑。
 
         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很多乡村原有的治理机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瓦解,其秩序伦理和治理机制亟待重建。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进程中,社会建设逻辑也应该贯穿始终。
 
 
上一篇: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三种模式
下一篇:特色小镇建设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研究分析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