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炒普洱获利,于是大家都跟随炒作,但是随着炒作的真相逐渐被市场认清,市场趋于理性,普洱茶热开始降温,整个行业都受到了严重打击。
看到竹叶青茶的包装好,于是市场上蜂拥出现一系列模仿竹叶青的包装。
看到八马做连锁专卖,于是安溪的铁观音企业纷纷叫起“百店连锁”、“千店连锁”的口号。
在当下的中国茶叶界,商业模式是趋同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商业模式,企业不顾自己的自身资源和能力,盲目追求标杆,模仿和抄袭盛行。
……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2 1世纪的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不再是产品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营销的竞争、服务的竞争……,其最高境界是一种商业模式(即赢利模式)的竞争。日本日产汽车公司CEO戈恩•卡洛斯这样看待企业的赢利模式:“这是一个赢利至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谁能持续获得比同行更高的利润,谁就是真正的赢者,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的赢利模式,让我们的希望变成现实。”
有商业数据显示:在创业企业中,因为战略原因而失败的只有23%,因为执行原因而夭折的也只不过是28%,但因为没有找到赢利模式而走上绝路的却高达49%。没有一个合理的赢利模式或曰商业模式,不管企业名气有多大,资产有多大,也必定走向衰亡!商业模式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存亡、兴衰成败的大事,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制定适合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开始,新成立的企业是这样,发展期的企业更是如此。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商业模式的定义是: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茶产业是原始而粗放的,企业缺乏战略规划,发展思路不清晰,导致中国茶市竞争的无序和短视。在当下的中国茶叶界,商业模式是趋同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商业模式,企业不顾自己的自身资源和能力,盲目追求标杆,模仿和抄袭盛行。看到炒普洱获利,于是大家都跟随炒作,但是随着炒作的真相逐渐被市场认清,市场趋于理性,普洱茶热开始降温,整个行业都受到了严重打击。看到竹叶青茶的包装好,于是市场上蜂拥出现一系列模仿竹叶青的包装。看到八马做连锁专卖获利,于是安溪的铁观音企业纷纷叫起“百店连锁”、“千店连锁”的口号。
……
中国茶叶巨大的市场容量,足以支撑和包容众多的商业模式。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是产业竞争的自然结果,也是一个产业成熟的标志。
本文旨在帮助中国茶产业的经营者们剖析商业模式的建设逻辑,并根据企业自身现状和能力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从而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中国茶叶发展首要解决文化现象向商业现象的转移
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茶叶、饮用茶的国家,一方面是,通过几千年的培育,中国人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饮茶习惯,市场容量巨大,消费习惯成熟;另一方面,虽然茶叶拥有庞大的消费基础,但在中国,茶叶是一个典型的“慢销”行业,品类太多,每个品类后面都蕴含着历史、产地、工艺等一系列的文化现象,每个品类里都会有成百上千家企业,这样就造成了市场参与者众多、绝大部分企业只能分取一小块蛋糕的局面。
且不说让消费者面对遍布中国的近7万家茶叶企业生产的产品,就算是家喻户晓的“八大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碧螺春等等),都是以产地和品类命名,成百上千家企业都可以共享品类名称,消费者无法分辨孰优孰劣。
这种文化现象支撑的茶叶发展的现状是:有名茶、无名牌,资源多、整合少,业内厂商低起点、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起码的规模经济,最终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营环境恶劣,产业整体失效。在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下,展开品牌建设、生产管理、渠道管理等致力于运营效率提升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结构效率大于运营效率。当企业的商业模式、基础体制和资源配置结构失效的前提下,致力于运营效率的改进,往往是徒劳的,或者是事倍功半的。茶叶产业内有抱负的企业家,必然要思考结构效率的基本命题,并且通过自身的战略行动,致力于产业结构的改进,并在产业结构演变中,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
中国茶叶的三种成功模式
产品品牌模式:消费者认知沟通
为什么同属于中国民族性的产业,白酒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而茶产业却进展缓慢?以酒水行业做比较:二锅头原本是一种酿酒工艺,以二锅头为工艺的酿酒企业成百上千,但是具有广泛知名度的是“红星二锅头”;再比如同样是一种酿酒工艺的“老白干”,成为品牌的是“衡水老白干”;还有“黄酒”,成为品牌的有“古越龙山”、“会稽山”。在比如川酒、徽州、豫酒,在各自的区域内都形成了强势的品牌。相比茶叶,白酒已经率先由品类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
立顿、麒麟午后红茶的成功就是坚持做产品品牌而不是品类品牌,中国的茶叶企业目前多数多是在做品类品牌,除了普洱茶的“大益”,黄山毛峰“谢裕大”、 竹叶青的“论道”之外,茶叶行业鲜有产品品牌。
茶叶品类的背后是历史、地理环境、区域气候、工艺等特定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大家共享资源,无法成为某家企业独有。但是产品品牌是可以独享的,茶叶、白酒属于大众消费品,大众消费品的品牌本质上是在消费者心智中抢占一个位置――告诉消费我是这个品类中最好的,消费者买的是安全放心。
消费者对茶叶本身价值的辨别能力弱,导致了品类品牌方式越来越不符合市场现状,中国茶叶品牌要进行品牌上突破创新。立顿小包装茶,跨越了茶与饮料的品类边界。立顿的运作方式是将茶定义成一种休闲饮品,是一种快乐、时尚、年轻、健康的消费形态,从传统的“茶文化”中另辟蹊径,让茶叶的目标市场变的更为宽广,同时是它的市场运作要求更高。
品牌超越品类路径,首先是是做品牌的战略规划,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线上解决传播问题,线下解决分销的问题,线上告诉消费者品牌的核心价值,完成消费者的认知,线下解决营销体系的建设,确定完整的分销体系,让消费者能最方便的方式购买到。
渠道品牌模式:消费者承诺
事实表明,中国不缺少生产茶叶的企业,茶叶已经形成产能过剩,大量的茶叶实际上是以原料进行出售。中国不缺茶园、产品,名优茶1000多种,不需要自己再开发产品,茶叶价格不好辨别,通过通路形象建立信任感。
传统茶叶经销方式促成了马连道这样茶叶批发流通市场的崛起,各区域内存在着众多的传统零售专卖店,在杭州就做西湖龙井,在云南就做普洱茶,在安溪就做铁观音,每个品种、每个品牌,从百十元到上万元一斤的茶都有的卖,消费者不能区分这些品牌代表的到底是高端还是低端,更不用说品牌内涵了。
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是缺少辨别标准的,对产品的信任源自茶叶店老板的信任,这些专卖店以“前店后厂”的方式经营,无品牌、无策略的经营手段,专卖店老板就是品牌,老板通过人际关系,维护着销售网络,其中团购、散装占据着重要的销售份额。
渠道品牌本质不是茶叶文化,而是茶叶好坏的标准,渠道品牌提供給消费者的核心价值是让消费者放心,这种放心是源自专卖店的品牌而不是对老板本人的信任。渠道品牌的定位是茶叶专家,来专卖店购买到的茶叶都是正装好茶,渠道品牌整合了上游的茶叶生产商,渠道品牌实际上是一个茶叶展示和交易的平台。
因为超越了老板的人际销售,赢利方式可以复制,企业可以实现连锁化扩张。徽府茶行的自营专卖店+经销商加盟店销售体系迅速在安徽等地布局,整合下游商业资本,迅速融资标准渠道品牌的输出建立“正装好茶”的形象,加强与消费者沟通。台资企业天福茗茶产品安全、卫生、品质、口感特色方面严格管理,给客人以“眼见为净”的放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赞誉,15年时间便已在中国大陆拥有900家的连锁,远远超越了众多中国的百年老字号茶庄。
虚拟品牌模式 :消费者体验
谈到虚拟品牌模式,我们无法不谈星巴克。星巴克在37个国家拥有超过一万两千多家咖啡店,星巴克咖啡在学生和城市白领中非常流行。除咖啡之外,星巴克也提供诸如茶,馅饼,蛋糕等,一般来说,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不会高于其他竞争者。
在星巴克,消费者已经不再关注咖啡的味道好不好,消费者享受的是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温馨舒适,这就是是星巴克独有的的“星巴克体验”,在星巴克,消费者的体验超越了产品。
目前中国各地的茶馆,只是解决消费者浅层次的、喝茶场所的需求,并没有给与消费者带来持续的、统一的、固定的品牌享受。而中国茶叶作为朋友交流、政商接待的历史延续了千年以上,咖啡在中国根本不具备商务、休闲的独占性。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式“星巴克”一定具有可行性,并会呈现两种发展方向:一是传统路线,精选茶叶、茶具,使用专业正宗的泡茶工艺流程,辅助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典家具,中国茶文化里面的“温、和、醇、贵”为中国式茶馆提供了最佳的品牌背书。二是现代路线,简单时尚的沙发,轻松休闲的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现在,商务人士已经越来越多地喜欢在茶馆的轻松、温和气氛里洽谈商务,几乎所有的咖啡馆都已经增加了茶的服务,可惜的是这样一块巨大的蛋糕被咖啡馆占有,而没能实现由茶文化向“茶生活”的延伸。
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研究茶叶的商业模式
茶叶价值链7个环节
目前中国的绝大数行业都已进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时代,商业模式的趋同也是一个重要表现。产品的创新所带来的先发优势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品牌的差别化塑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无法解决燃眉之急,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成为目前中国企业积极探索的一个方向。
商业模式内在范围涵盖了企业的整个运营流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链。虽然商业模式关注的是企业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构建,但并非是指在整个价值链条上构建竞争优势,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纵向整合价值链以形成价值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改变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以形成独特优势。我们将茶叶企业整个运营流程分为7个流程段:茶园种植-茶加工-包装成品-茶馆-品牌推广-渠道建设-销售终端,只要在其中任何流程段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构建了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复制的竞争能力或优势,企业所创新的商业模式就是成功的。
茶叶渠道主要是自营、代理、分销多种形式结合;
终端有:茶叶批发市场、个体茶庄、连锁专卖店、商超店零售、商场专柜、茶楼、烟酒茶专卖、专业茶超市、网络等。
徽府茶行模式的关键价值链环节:
徽府茶行模式的关键环节:
包装成品,控制包装水平,在包装统一以徽府茶行品牌形象出现,通过包装整合上游资源;
品牌推广,在集中区域以电视广告的投放建立品牌知名度与安全感;
渠道建设,主要是通过专卖店的建设,加强店面档次形象,只销售徽府茶,进行全产品系列销售,高中低结合,并且通过提高包装形象的礼品茶,并且成为终端仓储中心,对其他卖场进行铺货。
经销商资源的整合,通过加盟建立专卖店,进行区域铺货销售。
吴裕泰模式的关键价值链环节:
吴裕泰模式的关键环节:
吴裕泰已经成为拥有超过100家的连锁店、一个茶叶加工配送中心、一个茶文化陈列馆、一个茶艺表演队和三个茶馆;
渠道建设,通过百年的茶叶专业形象,建立专卖店、加盟店在专卖店进行茶具、散茶、礼盒的销售;
茶馆,消费者茶文化体验形式,通过“绿茶节”进行品牌推广。
吴裕泰秉承“自采、自窨、自拼”的操作规范。自采是指吴裕泰在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均设有自己的茶基地,按照自己的标准采摘;自窨则是花茶加工的一个步骤;吴裕泰又多出了一道工序:自拼即将原料茶按其口味特点再次进行拼配。
天福茗茶模式的关键价值链环节:
天福茗茶模式的关键环节:
天福茗茶以自建渠道为中心进行垂直一体的销售的销售体系。
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大、中城市开设900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建有7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2家茶博物院,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正在建设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天福茶学院。
茶叶营销解决的关键环节:
中国的茶产业发展还处于原始阶段,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独特的营销建设一定会能成为未来茶叶市场的主导者。对于中国绝大多数茶叶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品牌建设、包装改造、渠道建设是最为迫切的工作。
商业模式设计: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现实,设计出自己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一味去模仿别人。明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盈利方式,所有的企业运营活动都统帅在战略发展规划下进行,这样运营活动才会形成系统的合力。
品牌建设: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文化内涵?品牌的诉求,是象竹叶青那样先塑造高端形象,再带动大众产品销售,还是象天福那样始终走大众定位?这些问题必须要系统思考,同时有有系统的策略进行指导,而不是打点广告,做点炒作这些术的层面的运作。纵观商业历史,没有一个优秀的品牌不是扎扎实实的通过系统的品牌建设来实现的。品牌建设是个长期的工作,他需要成为企业家的工作常态,同时,企业内部要有相匹配的预算和组织,这才能保证品牌能够落地,从而带来销售上的成功。
包装改造: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我们的产品包装设计,而不是企业家拍脑瓜。消费群如何定位区分?什么样的消费群喜欢什么的样的产品和包装?这些问题我们的茶叶企业还没有认真思考或者是根本觉的不重要。当前中国茶叶的包装是根本不考虑消费者消费心理的,
渠道建设:中国市场如此之大,决定了其复杂性,同时中国茶叶的品类的多样性,和消费群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中国茶叶的渠道是复杂和多元的。企业必须深刻研究自己产品所对应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消费环境和消费心理,设计相对应的渠道。这样的渠道才会成为企业的竞争力。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是各种商业形态和产品形态并存,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里,我们理应看到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茶艺馆,也有休闲时尚的中国星巴克,既有“竹叶青论道”这样的奢侈品,也有大众买的起的中国式立顿,只有多元共生才能使得中国茶产业走向成熟、走向有序,才有可能诞生伟大的品牌。
中国茶叶产业的崛起不仅仅是一项经济事业,更是一项文化事业,需要担负起向国际社会传播东方文明载体的重要职责。我们有理由相信,和白酒、凉茶、牛奶等其他中国民族品牌一样,中国的茶叶也会经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最好的年代,伴随着中国茶叶人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一个个强势的民族茶叶品牌必将会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