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十五五”规划编制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结合当前政策导向与实践经验,需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一、科学定位与差异化发展
1. 主体功能区定位
需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功能定位,避免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例如,生态功能区应侧重绿色发展,而产业集聚区需强化创新驱动,确保规划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衔接。湘西州的案例表明,若忽视自身特色(如民族文化、生态资源),可能导致产业同质化和发展动力不足。
2. 区域协同与比较优势
县域规划需融入更高层级的区域发展战略,如长三角一体化、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通过差异化分工实现互补发展。安徽广德通过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承接产业转移,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二、规划衔接与协调机制
1. 多规融合难题
当前县域规划常面临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不统一、内容重复等问题。需借鉴部分地方经验,建立统一的规划指标体系,并通过战略性规划搭建“功能—空间”传导链条,确保时间与空间布局的衔接。
2. 上下级规划联动
县级规划需与国家、省级规划目标协同,避免政策脱节。例如,湖南“十五五”规划通过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收集意见,确保规划既符合宏观战略,又贴近基层需求。
三、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
1.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湘西州在“十四五”期间因矿业低迷、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导致增长乏力,凸显产业结构优化的紧迫性。县域需通过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同时布局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链韧性。
2. 创新生态构建
需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本土创新主体,并吸引外部资源。安徽广德通过“6543”工业强市计划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可为县域提供参考。
四、城乡协调与民生保障
1. 城乡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县域规划需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教育医疗资源下沉缩小差距。例如,湘西州通过高铁、机场等重大项目提升县域联通性,但公共服务仍存在短板。
2. 共同富裕与社会治理
需强化就业优先、收入分配改革等政策,将民生支出占比(如湘西州65%以上)作为硬性指标,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五、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1.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如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湘西州通过湿地保护、污染防治提升生态效益的经验值得借鉴。
2. 绿色产业布局
县域需严控高耗能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安徽广德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绿色能源项目,体现了规划的前瞻性。
六、财政压力与风险防控
1. 债务风险与可持续融资
县域财政普遍依赖转移支付,需通过优化招商(如湘西州引入中欧班列拓展外贸)、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增强造血能力。
2. 项目可行性论证
避免盲目上马项目导致资金浪费。应建立严格的项目库筛选机制,确保项目可落地、可收益。
七、规划实施与动态调整
1. 评估与反馈机制
需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调整”闭环,定期评估执行效果。例如,湖南通过政协云平台收集动态意见,增强规划灵活性。
2. 人才与能力建设
县域需培养专业化规划人才,提升项目策划与政策研究能力,避免因人才短缺制约规划质量。
总结
县域“十五五”规划需在差异化定位、多规融合、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综合施策,同时强化动态调整与风险防控机制。各地可参考安徽广德的项目驱动模式、湖南的民主协商机制以及湘西州的生态经济路径,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务实的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