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各地方相继审议通过了本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高质量经济发展将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地方的产业布局路线图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三大主线,而这些产业能否成为“长板”,可以从各地“强省”目标中予以观察。
九个省份提出经济增速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贵州、湖南、四川、河南、宁夏、山西、广西、辽宁、海南等九个省份提出地区GDP增速“十四五”期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海南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
强省目标成重要引领
“十四五”期间,高质量经济发展将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各地继续大力推进强省战略。梳理规划建议,地方的产业布局路线图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三大主线,而这些产业能否成为“长板”,可以从各地“强省”目标中予以观察。
根据各地公布的规划建议,制造强省等成为多个省份的共同目标:
1、湖南提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安徽提出“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
3、湖北提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制造强省、农业强省、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4、重庆表示要实现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5、江苏提出要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6、陕西提出以制造业为引领的基本形成,数字经济成为强劲引擎;山东提出,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大幅提升,动力装备、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居等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航型企业和知名品牌;
7、天津要实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更加健全,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
8、此外青海、黑龙江也表示要实现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各地的规划建议中都明确表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不过,各省份对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度的预期并不一致。从各自的表述来看,传统的经济强省对于这一目标比较轻松,江苏、北京提出了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北京的规划建议提出,北京要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碳排放率先达峰后持续下降。江苏称,该省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做到水平更高、走在前列。要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上海的规划建议提出,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
广东的规划建议提出,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碳排放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浙江的规划建议提出,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生产总值之比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