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四五规划专题 > 相关动态

十四五农业规划:甘肃省农业农村中长期十大工程的战略设计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12-19  点击: 3094次
  本文认为,甘肃农村农业发展规划和战略,一定要围绕解决重大发展难题展开,策划和实施若干重大项目,来彻底解决甘肃农村基础薄弱和特色优势不厚重的问题。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按照常规,全省“省市县” 三级地方政府,都要启动“十四五” 规划的编制工作, 全面评估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策划和规划重大建设和发展项目3 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甘肃农村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在“十四五” 规划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尤其是在策划和实施重大农村农业建设项目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本文认为,甘肃农村农业发展规划和战略,一定要围绕解决重大发展难题展开,策划和实施若干重大项目,来彻底解决甘肃农村基础薄弱和特色优势不厚重的问题。
 

 
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及近期国务院交通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对未来中国农村基建重点酝酿蓝图,国家计划从现在到“十四五”规划期间,将加大对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打造基础工程的投入和政策抉持。这对甘肃省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政策机遇。依据国家的政策导向,策划好高质量投资项目,是编制“甘肃省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关键。策划甘肃省农村农业重大项目,需要考虑几个重要因素:
一是要集中财力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短板,不要撒胡椒面,不能搞平均主义;
二是要为甘肃省农村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工程、长远工程、战略工程,不宜搞“短平快”项目;
三是要靠紧当前的精准抉贫,尽量聚焦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问题;四是策划项目一定要坚持文明观、开放观和大局观,视野要开阔通畅。
 
根据以上思路,建议省委省政府着重考虑以下十大项目。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项目或者工程的设计只是一个思路和大概,仅仅作为省委和省政府领导以及有关部门参考之用。
 
一、沿黄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工程
黄河流经甘肃省980km,沿途经过甘南、临夏、兰州、白银四个市州,并且有洮河、大夏河、湟水、渭河、泾河、马莲河等多个支流。有大面积的河谷滩地、戈壁滩、小丘陵。目前已经建成的黄河提灌工程主要有景电工程(一、二期)、大夏河灌区、洮河灌区、泾河灌区、渭河灌区等,总面积约有5 00多万亩。甘肃省是黄河上游主要的水源补给区,如果认真做好黄河上游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水源利用工作,设计全流域高效农业工程,大力发展温室农业和节水农业,再增加500万亩高效灌区完全是有可能的。现在的沿黄灌区在体制和管理上是分散的,不利于形成总体格局。建议根据“沿黄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工程”的建设需要:
一是按照总体工程的要求设计建设规划,范围应该包括980km范围内的所有地区都在内,进行“全流域统一规划”;
二是对于沿黄不同区段、不同地段的产业进行差异性定位,使之形成区间产业互补关系。基本配置是:甘南、临夏定位地方特色农业,临洮、兰州、白银定位高科技农业,天水、庆阳等定位果品和蔬菜;
三是按照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的样本,设计灌区“林水田路湖渠”六大要素,在沿黄河流域建设生态要素综合试验区;四是产业要集中发展面向全国市场和出口农业,重点发展果品农业、出口蔬菜、高档蔬菜、反季节甜瓜、高档食用菌。
 
二、传统梯田改造升级工程
甘肃的梯田是我国梯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在国家梯田建设政策和投入的支持下,已经建成各种梯田3 300万亩,坡度在25°以下且需要修建梯田的地方,目前基本开发完了,甚至许多不应该修建梯田的地方也修建了大量梯田,比如陇南、临夏、天水和定西的某些生态敏感区。可以说,甘肃省是全国的梯田大省,但又不是梯田产业大省,原因比较多。根据调查,目前农村梯田的利用率很低,主要原因是农业“增产不增收”、梯田劳动强度大、投入也大。根据多年的农村调查发现,现在甘肃省的梯田大概是“三三制”。即:1/3梯田在使用;1/3梯田基本荒芜;1/3的梯田大面积跨塌。因此,梯田建设已经60多年,梯田不能像这样继续修建下去,国家的梯田政策急需调整。建议停止梯田修建和补贴政策,改为传统梯田改造升级工程和政策。
一是将过去60多年修建的梯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分类建账,划分档次;二是按照“先易后难、相对集中、方便布局”的原则,将已经建成的梯田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标准可以考虑山形和沟形以及整体面积大小来制定;
三是按照高标准(主要指面积)重新规划“林水田路渠”,把小面积梯田改造成一亩以上的大面积梯田,甚至更大的梯田;四是小面积梯田和改造难度确实比较大的梯田,不再作为改造对象,全部绿化,搞草产业和林业,不再作为耕种土地,发展草产业和果品林;五是策划发展新型“梯田产业”,包括梯田种植、梯田养殖、梯田旅游、梯田企业、梯田农庄等多种多样。
 
三、天然气进村进乡镇进安置点工程
天然气进农村和农户不是新鲜事情,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某些地方已经发展了好多年。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内蒙古、山东、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市区,已经探索出天然气管道直供模式、液化天然气模式、压缩天然气模式和过渡性模式等农村天然气利用模式。甘肃农村居民通用天然气的可行性是存在的:
一是经济实惠,同等热值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要便宜1/3,比电要便宜1/2。
二是清洁干净,灶具和管道使用寿命长。
三是到2018年底,甘肃省已经建成1 000多个移民安置区,小城镇发展也很快,农村1/3的人口(约有300多万)实现集中居住。
四是甘肃是国家“西气东输”的主要通道区,自己也有部分天然气资源和开发能力。根据以上原因和条件,甘肃省实施天然气“三进工程”完全有可能。
 
策划此工程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是要把天然气“三进工程”作为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一部分,可以叫做“能源扶贫”工程;
二是争取实施“国家投资,地方配套,社会资助,集体统筹”的投资与建设模式;
三是分两步实施,近期集中县城、乡镇所在地、1 000人以上的移民安置区,后续再根据条件做延伸工程;
四是可以借鉴兄弟省市经验,探索“政府主导、国企主体、民营资本参与、城乡协调推进”的天然气驻城进乡入村模式;
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使用机制,近期主要应该围绕生活用途,远期根据情况和条件再考虑向生产等其他方向发展。
 
四、黄土高原集雨水库建设工程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集中分布在甘肃、陕西和山西几个地区,其中,陇东和陇中地区(包括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定西市)是我国最为集中的黄土高原区。这个区域的年平均降雨量在200〜600mm之间,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这个区域的水资源非常贫乏,主要原因:
一是地下水资源不多,而且石油和煤炭开发的污染比较大,治理难度很大;
二是没有大型河流,外来水源基本没有;
三是降雨量有限,而且季节性特别明显,雨水流动性强,难以留存。因此,水资源保障是这个区域当前和今后各方面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想办法解决。根据目前的格局,解决这个区域的水资源供给问题,靠国家上项目和跨流域调水(黄河)短期内实现不了,也许随着条件的变化,国家将在甘肃的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t 咖,弓丨黄济庆(掷日)、引葡絵(宁)、平川黄河提灌、刘川(靖远县工业区)引黄工程等,这属于中长期工程。近期内可以考虑将国家和地方的水战略结合起来,实施“黄土高原集雨水库建设工程”,就是在合适的地段,规划修建大量的水坝、水库和降雨湖区;同时对于现成的各种水库进行大维修,也可纳入规划。在这方面,庆阳市和平凉市已经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再研究。特别是庆阳市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将城市作为“集雨场”,建设环城蓄水湖的经验很有价值,值得认真总结。
 
五、山水林田湖草综合建设工程
彻底高效治理生态环境,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文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转换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体制关系,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注重提高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效率,想方设法增加投入。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流域全局生态治理角度构筑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将全省统筹治理布局划分为河西内陆河流域、“两江-冰”流I 甘«原葡可水源补给区、黄土高原径渭河流域、中部黄河干流区五大区域。实施此项工程得到目的,是根据甘肃省各区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内部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统筹规划,政策抉持,协调推进,促使保护、修复、重建、增绿、整地、治污、扩湿等多措同时并举,构筑高水平的区域生态安全空间体系。争取到2 0 2 5年,甘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3%左右,植被覆盖率达到45% 以上;水源涵养区生态得到彻底保护,主要河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安全用水率达到9 0 % ; 基本农田得到很好保护, “三荒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观;果品林的结构优化工作取得突破性变化,优质果品率和出口达标率显著提高;自然草场和人工草地得到很好保护,同时草产业发展快速;跨市州和跨县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协凋程度提高,跨区域重大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要素的作用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建设成国家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
 
六、特色农业出口工业区建设工程
改革开放4 0年以来,在甘肃经济工作中比较有持续性的就是特色农业发展了,甘肃的特色农业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到2018年底,全省各种农产品总量达到1亿t ,农业的产业比重降低到14%左右,大部分农民的温饱基本解决,小部分农民仍然处在贫困状态,2018年甘肃农民平均收入只有8 8041元,是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14 617元的6 0 2 3 % 。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不足仍然很多,主要是标准化水平低、商品率低、加工率低、出口率低。核心是出口能力弱。甘肃农产品中达到出口标准的只占15%左右,大部分农产品属于中低档次,这是甘肃农业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因此,甘肃特色农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是瞄准出口,打造新型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一是在战略上明确出口农业战略的重要地位,瞄准出口决策农业和农村问题;
二是取消“陇货精品”政策,全面实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政策,到2025年农产品80%以上达到国家标准、50%以上达到国际标准,出省商品率达到50%以上,出口商品率达到20%以上;
三是从西向东规划建设五个特色农产品出口工业加工专区:即河西走廊专区、兰州专区、临夏专区、定西专区、陇东专区,分别重点发展番茄和辣椒、高原夏菜、清真食品、中药产业、苹果蔬菜等出口产业,农产品综合加工率争取达到50%以上;四是出口农业加工专区可以由原有的省级和市州级园区转型解决,不再增加新的园区数量。
 
七、优势农产品电商产业平台工程
甘肃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地道农产品、独有农产品比较多,如果政策和措施得力,完全有可能打造系列农产品工程。目前,已经比较成型的主要有马铃薯、中药材、苹果、啤酒大麦、啤酒花、酿酒葡萄、油橄榄、花椒、核桃、皮特果、百合、早酥梨等。另外,还有相当部分农产品具有这方面的潜质。如果这些农产品做好了、做大了,就可以打造具有甘肃特点的电商产业。近年来,从国内外消费品销售体系发展的趋势看,电商已经成为主导形式。因此,一定要将打造电商产业作为甘肃省今后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实施电商产业平台建设工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对现有的经营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企业等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企业支撑型”农村新型经济发展体系,为电商产业发展奠定微观经济基础;
二是将农村科技创新与孵化园区和电商产业园合并,主打电商品牌,既做电商又做科技孵化工作;
三是分层次规划建设电商产业,一般由县城主平台、乡镇中平台、村级次平台三个组成;四是将电商和农村科技创新整体纳入精准扶贫范畴,按照扶贫政策对待,电商产业、电商企业、电商人才三者同时享受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和人才扶持政策。在具体投资和初期发展策划方面,可以总结和推广陇南和广河县的经验。
 
八、农村新能源产业建设工程
解决未来甘肃农村的能源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天然气通村工程解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新型能源产业来解决。目前,甘肃农村能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乡镇和部分人口比较集中的村落已经用上了液化气或者天然气。同时,国家在政策上也支持农村发展新能源,甘肃省农村的新能源发展资源和条件也比较好。比如,近年来规模养殖业大发展,牛和羊的存栏数分别达到200万头和1 400万只,还有猪鸡兔等其他养殖业,形成大量的牲畜粪便,还有大量农作物秸秆、果核、农产品加工后的废料等,这些都是发展生物质能的好材料,比如,临夏州的康乐县就利用大型养殖场,发展沼气发电,非常成功。如果在发展规模养殖业得到同时,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可以起到补充能源不足的作用,又填补新能源的发展空间。在甘肃省农村策划新能源必须选择“政府统筹、结构开发、整体提升”的战略,具体来说: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和结构发展的思路,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发展模式,跨县区和乡镇规划新能源基地;
二是把规模养殖企业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以企业为基础发展大规模的沼气工作站和发电站,支持城乡投资者到农村以农作物秸秆和果核为原料,发展生物质能电站和活性碳新材料;
三是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村落、移民安置区建设绿色能源供给体系,综合运用各种电力和热能;
四是对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农村新能源的项目,不仅要增加政府投入,而且要进行奖励,对于能够达到上网输电的项目,给予上网方便;
五是在解决农村用能和发展新能源方面,鼓励使用节能技术,凡使用节能技术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
 
九、中药加工提纯产业打造工程
中药材是甘肃省的优势特色农业,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市场份额也比较大。2018年,全省药材种植面积405多万亩,产量110万t ,占全国2 4 % ,出口量约占全国的7 5 % 。全省已经建成2 7家中药厂和中药提炼厂,粗加工企业2 20多家。建成了陇西文峰中药材商贸城等6 个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中药材交易量120多万t ,交易额2 3 0 亿元。千吨以上大型仓储企业25家,年中药材周转量达120万t。但是,总体来看,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的加工提纯严重不足,目前,每年加工量只有区区2.7万U药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成药品优势。为此,实施中药加工提纯产业打造工程非常迫切。建议将这项工程作为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农村基本建设的重点工程:
一是支持中药产业园改造提升,对现有的定西参口、文峰、首阳、岷县等省级中药材园区全部改造成“生产+科技+加工+贸易”一体化的新型园区,重点是支持加工避盼職叫做“中药园E H i t T •程”;
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和自我开发,打造一大批地中型中药深加工企业,也可以叫做“中药企业打造工程”;
三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和技术,所以,在支持中药技术开发方面要有明确的和力度很大的政策扶持内容,可以叫做“中药科技开发工程” ;
四是在省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科技酹化园中,都要设立中药高新技术孵化平台。
 
十、移民安置区改造升级工程
在甘肃的贫困人口当中,相当部分属于资论坛•农业经济源性贫困,严重缺乏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资源条件,对于这部分农村和贫困人口,国家一直采取的是生态移民和异地扶贫搬迁的政策,省上也把移民安置作为主要的精准扶贫措施。其中,从2001-2018年,甘肃建设了7 0 0多个异地抉贫搬迁安置区,搬迁贫困群众约2 2 万户、110多万人。再加上过去的移民安置点,甘肃省大约已经建成了 1 0 0 0 多个移民安置区、或者安置点,移民人口数量比较大。但是,根据调查的情况看,也存在明显的“三三制” ,即1/3发展比较正常,产业成形条件好;1/3变化不大,发展没有新突破;1/3比较困难。甘肃省移民安置区的建设根本问题是打造产业基础,即土地整治和水利工程配套,有了这些条件,安置区才可以发展接续项目。为此,建议实施“移民安置区改造升级工程” 。
一是加大对安置区的土地整治的投入,争取每个移民人口平均能够达到2亩耕地;
二是想方设法地解决安置区的水资源供给问题,办法有:在安置区周边规划建设集雨水库、有河流条件的进行工程引水、在水利工程范围内的将优先分配水资源、地下水丰富的可以打水井;
三是支持安置区发展温室农业、节水农业、规模养殖业;
四是土地和水资源保障困难确实比较大的安置区可以考虑在草食畜牧业和草产业方面发展;五是对安置区内的农民住房等进行维修改造,进行林田路水草综合治理;
六是调整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结构,不要都用于建设住房,要留出部分用于迁出区的生态恢复和迁入区的产业发展基础的打造。(作者:刘诗吟)

 

中机院立足于产业规划10余年,总结“十三五”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发展特征,深入领会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有关指导政策的基础,结合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细致研究,编制出专业、严谨,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课题研究,现面向全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服务。600+专家团队,200+相关五年规划案例。如:

泰州医药高新区发改委“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共8个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十四五”规划前期13个重点研究课题
西藏昌都新区就“十四五”规划
梅州市开展“十四五”营商环境课题研究调研
南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激发民营企业市场活力的对策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对策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期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路径和举措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
......................................................................

上一篇:我国铁矿行业“十三五”中期回顾及“十四五”展望
下一篇:推动地方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十四五”规划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