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十三五”期间,是汕头的落实发展年,那么“十四五”将是汕头的提升夯实年。十三五期间,汕头的高速公路呈现了一个“环绕城区”的形势,以汕头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向外辐射,形成了汕潮揭城市群通达各城镇1小时通勤圈。而汕头的港口、铁路规划建设仍处于落后状态。本次建议重点围绕拓展汕头港辐射范围、提升汕头铁路客运通达能力为主题,加强高快速路对接,夯实汕头作为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以及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出若干建议。
汕头市行政地图
铁路客运方面
01主题:力争新建汕头至漳州高铁在澄海至饶平南部交接处新设“新潮汕高铁中心站”
基本情况
新建汕头至漳州高铁南起广东省汕头市汕头站,途径汕头市龙湖区、澄海区、潮州市,北至福建省漳州市,其中广东段约60公里。汕漳高铁沿海高速新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珠三角与海西两大经济区交流,构建沿海经济带,是深入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
存在问题
目前,汕漳高铁已经进入初测以及工可的前期阶段。而潮汕地区东北部地区公共交通客运系统相对比较落后。为了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建设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沿海重要发展极的重要指示。改善澄海东北部、潮州铁铺凤泉湖高新区以及南澳县城、饶平县城的对外出行以及旅游资源推动发展,理应积极争取新建汕头至漳州高铁在澄海至饶平交界处新设潮汕高铁中心站,助推汕头打造全国性交通枢纽,潮州打造沿海经济带精品城市。
对应策略
在澄海饶平交界处新设高铁潮汕中心站,此处是潮州市湘桥区铁铺镇、饶平县城西南侧、澄海东北区、南澳县的中心地带,交通集散辐射最有利。未来通过新建梅汕高速公路第二通道以及澄饶新通道、海山镇至南澳县大桥能够构建起广东沿海经济带拓林湾区、汕头湾区、惠来湾区,形成湾与带串联一起的城市新空间。另外,此处区域旅游景点众多,是粤东樟林古港的发源地、广东沿海滨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旅游景点均可以在30-40分钟内通达。此处区域国省级经济发展平台的众多,国家级汕头市华侨试验区、省级潮州新新区饶平南部新城、澄海区六合新城、南澳县旅游岛等,能够起到高铁经济与各新区发展平台的互联互动,达到“枢纽新城”与经济平台的开发运营与招商引资。此处交通路网发达,有沈海高速、大潮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梅汕第二高速公路、澄饶新通道、海山镇至南澳县大桥。此处设站能满足到梅州市、汕头市澄海东北部、南澳县、潮州市铁铺镇、饶平县西南部的对外交通出行,吸引省外旅客集散,作为广东滨海旅游的一个综合性集散枢纽,广东对台文旅、商贸合作的桥头堡,打造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新名片、新地标。
02主题:积极筹划汕昆运输大通道,力争广州/深圳至河源高铁延伸至汕头
基本情况
新建河源至汕头高铁始于赣深铁路既有河源东站,即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高望村迎客大道南侧,途径河源市紫金县、梅州市五华县、揭阳市揭西县,经普宁市终至汕头市濠江区滨海街道沿海高铁汕头南站,项目接轨广汕高铁汕头站,线路全长约240km。项目远期规划向西北延伸至韶关乃至桂林—昆明,逐步形成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中汕头至昆明通道。
存在问题
汕头北上客运通道等级有限。目前,汕头北上通道仅有广梅汕铁路普铁,该线是单线铁路,客运技术标准较低。规划中的客运通道瑞梅汕铁路是由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以及厦深铁路联络线、梅州至潮汕客专、梅州至瑞金普通铁路、龙川至龙岩铁路组成。其中,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以及厦深铁路联络线设计时速为 120 公里每小时,又是汕头港向北腹地的主要货运通道、赣南、粤东北南下的客运通道,而瑞金至梅州又是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单线铁路,不能满足汕头地区向北客运的长期需求,因此需要对汕头向北客运通道寻求更便捷、快速,更合适汕头城市规划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辐射赣南、粤东北的新通道。
对应策略
积极筹划广州/深圳至河源高铁延伸至汕头,并科学有序推进项目向西北延伸至韶关乃至桂林、昆明,形成国家规划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汕昆通道”,逐步形成汕头地区乃至粤东沿海“向北腹地、往西延伸”的铁路新通道。项目是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核一带一区”发展规划,加强沿海经济带与北部山区生态发展区联动和广州至河源高铁、深圳至河源高铁对接形成通往广州、深圳第二通道,加快构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贯通沿海经济带和生态发展区的高快速大通道,全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通过对接赣州至深圳高铁,打通汕头乃至潮汕西部地区北上高铁新通道,实现粤赣两省革命老区对外联系,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带动沿线城市经济旅游快速发展,形成粤赣内陆与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客运通道,促进经济与生态文明发展的需求。远期考虑将该项目延伸至韶关市、桂林乃至昆明,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丰富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观念和保护粤北地区、桂林乃至昆明生态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绿色走廊,坚持人类的交通出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新建汕头至昆明铁路通道示意图
新建汕头至河源铁路通道示意图
03主题:加快规划建设汕头城市轨道交通
基本情况
汕头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利于缓解汕头城市的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出行率、对外形象,促进城市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汕头市城市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共规划了三条,一号线西起汕头大学,东至汕头站;二号线北起澄海北,南至时代广场;三号线西起汕头站,东至莱芜围,项目已于2017年5月底上报省发改委审批,8月中旬省发改委组织初审,12月15日省环保厅批复环评报告。
存在问题
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国办发[2018]52号),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门槛。文件明确“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对照国办发[2018] 52号文,汕头市2018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31.52亿元,无法满足报批条件。为此,市交通局会同市发改局多次向省发改委汇报,恳请支持。2018年9月中旬,省发改委相关领导带队到国家发改委沟通汇报我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报批事宜。根据国家发改委意见,市交通局已补充完善了相关材料并提交省发改委。
对应策略
2021年汕头亚青会在即,举办亚青会是提高汕头城市形象和推动汕头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绿色环保、便捷舒适,是城市举办大型体育盛会不可缺乏的交通工具之一。凡是举办过或即将要举办洲际运动会的其他城市,例如广州、杭州、南京配套地铁,三亚也配套有轨电车,而唯独汕头缺乏配套城市轨道交通。为了向国际社会展现汕头举办亚青会的信心与能力,请市有关职能单位继续向国家发改委争取协商,提前开建汕头站至亚青会场馆轨道交通,作为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的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向世界证明中国好形象、传播汕头正能量以及城市综合能力。
汕头市城市轨道交通首期建设线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