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题研究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26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全流程操作指南

2026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全流程操作指南

来源:原创  时间:2025-11-18  点击: 46次
​面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中“从哪入手、如何推进”的普遍困惑,本指南应运而生。它系统解析了项目申报的全生命周期,涵盖政策解读、方案编制、层级报批及实施管理等核心步骤,是各级相关部门高效启动和规范推进项目申报工作的必备工具书。

面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中“从哪入手、如何推进”的普遍困惑,本指南应运而生。它系统解析了项目申报的全生命周期,涵盖政策解读、方案编制、层级报批及实施管理等核心步骤,是各级相关部门高效启动和规范推进项目申报工作的必备工具书。

2026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全流程操作指南

第一阶段:项目谋划与前期准备(申报基础)

这个阶段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基石,核心是解决“要不要做、能不能做”的问题。


1.政策学习与理解

  核心任务:深入学习国家及省级自然资源部门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最新政策文件(如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准确把握政策内涵、支持方向、申报条件和负面清单。

  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初步筛选与自我评估

  核心任务:在县域范围内,初步筛选具有潜力的乡镇或片区。评估标准包括:

  资源禀赋:耕地潜力、建设用地复垦潜力、生态修复需求、产业发展基础等。

  群众基础:村民意愿是否强烈,基层组织领导力如何。

  规划基础: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是否有明确的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规划。

  资金平衡:初步评估投入产出,是否具备资金平衡或吸引社会资本的可能性。


3.成立领导小组与专班

  核心任务: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自然资源、财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环境、住建、交通等多部门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通常设在自然资源局),并组建具体的工作专班,负责日常工作和协调。


4.选定技术支撑单位

  核心任务:通过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选择一家经验丰富、资质过硬的技术单位(如规划院、设计院、咨询公司),全程参与方案编制工作。技术单位应熟悉当地情况,具备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乡村规划等多专业融合能力。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编制(核心环节)

这是申报材料的核心,需要将前期的谋划系统化、方案化、图纸化。


1.基础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核心任务:全面收集整治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权属、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文化等数据。技术单位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踏勘,与乡镇干部、村民代表进行深入座谈。


2.“双评价”分析

  核心任务: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确保项目不触碰底线。


3.目标与任务设定

  核心任务:明确整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例如:

  耕地保护:新增耕地面积、耕地质量提升等级、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建设规模。

  建设用地:盘活农村建设用地规模、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指标)预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目标。

  生态修复:治理修复面积、森林覆盖率提升、水环境改善目标。

   产业发展:导入何种特色产业,预计带动就业和增收情况。


4.规划设计

  核心任务: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作为整治的法定依据。在此基础上,细化各类工程布局:

  农用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提质改造、宜耕未利用地开发等工程设计。

   建设用地整理: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闲置公益用地复垦的规划与设计。

   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设计。

   产业布局:明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空间,规划新产业、新业态用地。

   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路、水、电、网)和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教育、养老)配套规划。


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核心任务:详细估算项目总投资,并明确资金来源。通常包括:

  各级财政资金(涉农整合资金)。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收益。

   引入社会资本投资(PPP、EPC+O等模式)。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

   形成清晰可行的资金平衡方案。


6.利益分配与保障机制

  核心任务:制定详细的权属调整方案和收益分配方案,确保农民集体和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


7.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核心任务:将以上所有内容整合成一套完整的申报材料,包括:

   主报告(实施方案)。

   相关规划图件(现状图、规划图、工程布局图等)。

   项目库清单(分年度、分类型的项目清单)。

   资金平衡测算表。

   相关附件(领导小组文件、村民意见、会议纪要等)。


第三阶段:层级申报与审查审批

这是方案向上争取,获得“准生证”的过程。


1.县级申报与初审

  流程:工作专班将《实施方案》报送县级人民政府。县政府组织内部审查,修改完善后,正式行文向市级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申请。


2.市级审核与推荐

  流程:市自然资源局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重点审查方案的合规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审核通过后,市级政府或自然资源局正式行文,向省级自然资源厅推荐。


3.省级评审与批复(关键节点)

  流程:省自然资源厅收到申报材料后,会组织一个高规格的专家评审会(涉及规划、土地、生态、农业、经济等多领域专家)。

  核心:这是最关键的环节。项目专班和技术单位需要进行精彩的汇报和答辩,充分回应专家质疑。根据评审意见,对方案进行最终修改完善。

  结果: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实施方案》,并将项目纳入省级试点项目库。至此,项目正式获得实施资格。


4.国家级备案(如需)

  流程:对于意义重大、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项目,省级可能会将其推荐至自然资源部,申请纳入国家级试点。国家级试点的政策支持和影响力更大。


第四阶段:项目实施与监督管理

方案获批后,进入实战阶段。

1.项目启动与细化设计

  核心任务:根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开展具体工程的勘测和施工图设计。


2.招投标与工程施工

  核心任务:按照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法规,确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合同,组织进场施工。


3.全过程监督与管理

  核心任务:领导小组和专班负责统筹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监理单位负责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自然资源部门进行行业监管。定期向上级部门报送进度。


4.群众参与与权益保障

  核心任务:在权属调整、房屋拆迁、土地分配等关键环节,确保程序公开透明,及时兑现对村民的承诺。


第五阶段:验收与后续管护

1.县级初验

  核心任务:单项工程完工后,由县级组织初步验收。


2.省级终验

  核心任务:整个试点工作结束后,由县级政府向省级自然资源厅提出验收申请。省厅组织综合验收,核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群众满意度等。


3.指标确认与交易

  核心任务:验收合格后,省自然资源厅对项目产生的节余建设用地指标等进行确认,并纳入指标交易平台,实现资金回笼。


4.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核心任务:明确整治后形成的各类资产(如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公共空间)的管护主体、责任和资金渠道,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全流程关键成功要素总结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强有力的领导和高效率的跨部门协作是前提。

规划引领,多规合一:一个好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是灵魂。

农民主体,尊重民意: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首位,赢得群众支持。

生态优先,严守底线:坚决不破坏生态环境和耕地。

产业导入,可持续发展:整治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

资金平衡,市场运作:创新投融资模式,确保项目经济可行。


温馨提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省份的具体操作细则可能略有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务必以本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最新政策和要求为准。



    中机院深耕研究与规划领域近 20 年,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核心业务,提供全链条专业咨询服务。业务涵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项目策划与申报、实施方案编制,以及跨区域流转指标运作等核心板块,同时联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为客户量身定制涵盖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全域土地综合利用相关需求。
上一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机理与路径
下一篇:梅州水寨镇政企联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