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题研究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机理与路径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机理与路径

来源:原创  时间:2025-11-17  点击: 36次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核心目标之一是破解耕地破碎化、撂荒等问题,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结合理论解析与广东蕉岭新铺镇案例调研,发现农户生计商品化推动其目标从土地产出率最大化转向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劳动力析出农业客观上解构了小农经营,而农业经营方式转型需解决资源要素创新配置与经营剩余分配两大议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核心目标之一是破解耕地破碎化、撂荒等问题,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结合理论解析与广东蕉岭新铺镇案例调研,发现农户生计商品化推动其目标从土地产出率最大化转向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劳动力析出农业客观上解构了小农经营,而农业经营方式转型需解决资源要素创新配置与经营剩余分配两大议题。

案例区以农用地整治为重心,探索出 “经营权入股→耕地连片整治→规模化经营→收益按股分配” 的路径,通过小农户与村集体、村集体与新型经营主体的 “两个链接”,实现耕地横向整合与经营模式转型。同时,研究也指出实践中面临农地整合主体权责、资金投入保障、利润分配协商、配套政策适配等关键问题,需通过机制创新与制度完善破解。

核心重点提炼

1. 核心背景与矛盾

人多地少的国情与内生式工业化路径,导致土地农业用途与建设用途存在冲突。

耕地破碎化是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成因包括地理条件限制与基本农地经营制度影响。

农户生计商品化引发劳动力析出农业,导致耕地撂荒或非农化,既解构小农经营,也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2. 作用机理

全域整治通过 “两个链接” 搭建桥梁:小农户将经营权委托村集体实现资源整合,村集体对接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规模化经营。

需同步解决两大核心议题:资源要素创新性配置(生产问题)与经营剩余分配权设置(积累问题)。

3. 实践路径(案例核心模式)

集体托管:农户以经营权入股,获 “保底租金 + 经营分红”,保障土地权益。

连片整治:通过工程技术实现 “小田并大田”,完善农田设施与生态修复,提升耕地质量。

规模经营:村集体引入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土地流转。

收益分配:经营利润按约定比例在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间分配,实现利益在地化。

4. 关键问题与方向

需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地整合主体地位,厘清权责边界。

破解资金投入难题,稳定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与社会资本的联动机制。

协调利润分配矛盾,保障村集体与农户的经营剩余索取权。

完善适配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保险、补贴、金融贷款等配套政策。

5. 核心结论

全域整治通过机制创新可有效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契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路径。

实践关键在于保护农村与农民利益,通过利益联结、利润分配等机制创新实现共同富裕。



    中机院深耕研究与规划领域近 20 年,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核心业务,提供全链条专业咨询服务。业务涵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项目策划与申报、实施方案编制,以及跨区域流转指标运作等核心板块,同时联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为客户量身定制涵盖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全域土地综合利用相关需求。
上一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 占补平衡 + 指标购买:政策逻辑与实操
下一篇:2026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全流程操作指南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