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游览活动虽古已有之,但那不过是商贾、政要、学儒、僧侣等人士的个体活动,向他们提供食宿、运送的店家也是各自分散的单项业务,并未形成彼此衔接的招徕、组织、行宿食购等配套接待网络。由某类企业有组织的从事统客运、住宿、餐饮、游览、疗养等系列系列服务,从而形成为一种产业经济,则是在近代市场经济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形成之后出现的。近代旅游业发端于19世纪中叶的西欧,然后向北美、东亚扩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由欧美一批由旅行商、饭店、车船公司等组成的旅游企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近百年中,旅游业在彼起此伏的的经济危机、社会冲突、战争与革命中缓慢发展。这是国际旅游业的初步发展阶段,也可称为传统旅游业。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物资与非物资交流日趋频繁,自由旅行与自主休闲成为公认的人权内容。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旅游业逐步向现代旅游业提升。
现代旅游业是对传统旅游业的继承、创新和提升,但又具有与传统旅游业所没有的新特征、新业态、新功能。
一、旅游资源
传统旅游业主要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而现代旅游业更注重挖掘当代各种社会资源(工业、农业、文化、科技、教育、康体、重大节事、现代科技成就、军事工程等等),依托整个现代城乡环境,依托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无限创造,不断地扩大旅游供给的品种和质量。社会旅游资源以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军事成果为旅游吸引物,其核心是人,即人的生活、人的风情、人的精神、人的创造,因而可以不断创造、不断挖掘、不断利用、永无穷尽的。传统旅游资源观的有限论观念应该重新审视。社会资源无限论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二、旅游产品
传统旅游业主要提供观光、度假和康体健身等休闲娱乐等产品,通常被认定为生活性服务产品。现代旅游业进一步扩展到公务、商务、会议、展览、人才培训和企业扩广等产品,具有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以工业旅游为例,既有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增智、娱乐等生活性服务的功能,又有为工矿企业宣传企业形象、培育企业品牌、扩大企业社会影响的生产性服务的功能。
三、客源市场
传统旅游业的市场半径较短,主要在国内和周边邻近地区,而现代旅游业进一步扩展到全球。每年有八、九亿次人次的国际游客在世界各地进行跨洲、跨国旅游活动。传统旅游业的市场群体有限,主要是贵族、富商和名流等社会上层富裕阶层。随着社会福利的普及、公民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休闲权被国际公认为人权的内容之一,旅游休闲已从少数群体的奢侈性消费成为大众化的文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四、科技支撑
传统旅游业主要依托近代以蒸汽机发明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成果(火车、汽车、轮船等)、以电气发明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成果(电话、传真等),而现代旅游业则是在以数字电子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利用现代科技的各方面成果,从而使旅游的生产、营销、服务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极地旅游、太空旅游、海底旅游、虚拟景观和网络营销、网上预定与结算等电子商务形式等层出不穷。
五、旅游企业
从近代欧美出现旅游服务业以来,旅游业一直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以企业作为经营主体。传统旅游企业一般在国内或洲内从事经营活动,由旅行社、宾馆旅店、餐饮店、商店、娱乐机构和运输公司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各自承担相应的旅游服务环节,形成招徕、组织、客运、观光、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服务链。在科技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度推进的背景下,现代旅游业逐步形成了跨地区、跨国家、跨洲界、跨行业(旅行商、饭店、航空公司、游船公司、娱乐公司、度假村等)的全球性旅游集团,产生了一大批各有专长、各具特色的著名国际、国家旅游品牌企业。在这些著名旅游集团的主导下,形成了由批发、代理、零售组成的全球性旅游产销体系。
六、产业队伍
传统旅游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现代旅游业以高新科技为支撑、知识经济为依托,拥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各种技术专长的专家群体以及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像迪斯尼这样的全球性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品牌,无疑集合着一支从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各方面的专家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世界范围内,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就业渠道(约占就业总量的1/9),旅游从业者已成为一支重要的产业队伍。
七、产业形态
传统旅游业主要由客运、风景、住宿、餐饮、等行业组成,配套的有通讯、购物、娱乐、康疗等行些,产业构成较为简单。现代旅游业由于其地域延伸、规模扩张和产品深化,与国民经济的众多产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以行、游、住、食、购、娱为核心,由旅游服务行业和与该行业直接、间接相关的一、二、三产业共同构成的旅游产业,由众多行业链(或行业群)组成的产业集合体。有些行业和部门,由于旅游业发展的巨大需求,已形成某些相对独立的分支行业,如旅游教育业、旅游咨询业、旅游广告业、旅游农业等。
八、与自然环境关系
传统旅游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奇特的自然风光,侧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用开发,更多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索取”。现代旅游业在依托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的同时,更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培育和优化,主张开发绿色产品、推广绿色经营,提倡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宣传,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绿色旅游意识,建立绿色旅游管理体制,日益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九、政府引导
欧美国家传统旅游业一般从国内旅游起步,主要利用原有的风景园林、文化博览和体育医疗等观光休闲、娱乐康体资源,依托日趋完善的交通客运、邮电通讯、商业服务设施和相关的商法体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自然发展,政府对旅游行业的行政干预较少。发展中国家旅游业大多从接待入境游客起步,交通客运、邮电通讯、商业服务设施和相关消费法规又很不完善,为了处理和协调接待入境游客中面临的众多问题,在发展旅游业的初期政府采取较多的行政干预措施,甚至直接开发旅游接待设施、经营旅游企业。随着现代旅游业的普遍、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育与成熟,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对引导旅游业的发展列入政府的职能范围。同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旅游管理分权化趋向,政府主管机构与旅游行业组织及企业之间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国有旅游企业民营化或国有民营的趋势,旅游行业组织规范、协调、自律和服务功能的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方式也不断改变。政府逐步从直接开发、经营和管辖具体的旅游服务运行中退出,而主要采取政策指导、社会协调、信息引导和法律规范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推进市场促销、提升产业素质。
十、国际协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旅游业的国际联系与协调主要由旅游企业自发进行,各国政府间的官方协调微乎其微。1946年在伦敦召开的首届国家旅游组织国际大会基础上成立的世界旅游组织(WTO),1969年正成被联合国大会批准,现今已有139个国家、6个区域性和350个公司会员,其成员遍及全球,在协调各国政府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范标准、促进各国旅游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还有国际研究机构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WTTC),区域性的国际合作组有欧洲旅游委员会(ETC)、亚太旅游协会(PATA)、东盟贸易和旅游委员会(ASEAN-TTC)和拉丁美洲旅游组织联盟(CTOLA)等,还有各旅游服务行业(航空、饭店、旅行社、度假村等)的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国际旅游商组织,国际协调逐步加强,旅游经济的全球国际化、区域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
总之,现代旅游业的实质是传统旅游业的现代化,其国际背景是科技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其国内基础是经济现代化、社会城市化、服务体验化和休闲大众化。
上一篇: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