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营地的发展现状及用地问题
营地不仅可以提供最基本的住宿功能,还能提供餐饮、娱乐、科普等拓展功能,营地既可以成为大型旅游景区或度假区的一部分,也可以独立成为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目前,营地分属于文旅、交通运输、汽车运动、体育及教育等多部门、多机构管理,多头管理与交叉管理必然导致管理缺位或越位。
旅游营地的用地特征:用地临时性,布局分散性,选址乡村性。营地的迅猛发展呼唤管理的规范,尤其是用地管理的规范。一方面,各类网红营地被媒体热捧、热炒,抓住了老百姓的眼球,另一方面,经营红火的旅游营地作为违法用地典型被强拆成了行业的通病。旅游营地正面临十字路口,投资安全与规范管理必须高度重视。
二、旅游营地用地7大点建议
1.把旅游营地纳入全域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并衔接好所在市县的国土空间规划、所在乡村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2.遵循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留白规划理念,争取用好编制规划预留的10%用地规模,用好每年预留的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3.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尽量选择废弃或闲置的存量建设用地及四荒地,适当利用园地等一般农地,避免涉及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
4.不要打设施农业用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及临时用地等特殊用地政策的歪主意来搞旅游营地作为非农建设,土地卫片执法的天眼不讲情面,但可以借助设施农业作为乡村农旅的重要补充。
5.不要被帐篷、木屋、泡泡屋、鸟巢树屋等美丽神话冲昏了头脑,土地用途管理是严肃的,国土部门只认是否破坏耕作层,是否固化地面,是否铺设了隐蔽的市政基础设施。
6.旅游营地属于旅游新业态,还属于新生事物,各地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不断翻新,用好政策空档期,但也要时刻警醒,如有矛盾冲突,最终会以上位法规为准。
7.把旅游营地选址、规划、建设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集体土地入市、点状供地等土地试点、创新政策结合,创立“乡村土地运营+文旅产业导入”的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