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中机院中南分院 > 跨行政区

什么是跨区域一体化?如何加速并用好跨区域一体化?

来源:原创  时间:2022-03-18  点击:1393
  如何认识跨区域一体化?  以往我们常说,全球化有两大趋势,一个是经济全球化,一个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如今,这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几乎...

  如何认识跨区域一体化?

  以往我们常说,全球化有两大趋势,一个是经济全球化,一个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如今,这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几乎成为区域一体化;为突出行政区在区域发展的色彩,我们姑且称之为跨区域一体化。只有强大的跨区域一体化,才能支撑一个都市圈和城市群抢占全球化发展先机。无论是国际竞争,还是国际竞合,已经不取决于单一企业、单一产业、单一城市量级与能级,而是取决于都市圈与城市群的量级与能级。当前城市替代国家参与全球竞合发展,中心城市加快从都市圈到城市群方向发展。自从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国就加强“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主要是以区域协同发展加速内需放大。尤其是新冠疫情后,更加需要发挥区域一体化强化城市化的作用。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在区域发展阶段上从“合久必分”到“分久必合”,以前是“县际竞争”,现在是“城际竞合”;二是发展动力上从城镇化到都市圈再到城市圈,以前是房地产在带动城市化,现在是新基建在带动新一轮城市化;三是在发展模式上从注重拉开城市框架到打破城市藩篱,从强调“产城融合”到注重“科产城人”融合。在此过程中,区域一体化、市域一体化、城市同城化、城乡一体化、产城一体化等等相互交织、环环相扣。


  如何用好跨区域一体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么平台化别人,要么被别人平台化;同样,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与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么主动顺应一体化,要么被动适应一体化。正如在以往条件下,“高速公路最终是给富人”的逻辑一样,很多时候区域一体化往往是给中心城市更大的发展腹地与红利。所以,跨区域一体化往往需要历经去中心化——去工业城市中心化,再中心化——强化前中后台,再去中心化——避免中心城市过渡虹吸的过程。跨区域一体化难免是“一把双刃剑”,每个城市都需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好地参与地区分工与协同发展。


  如何加速跨区域一体化?

  更进一步而言,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是空间范围纵横交织、产业分工优势互补、创新生态共生共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条件平台共建共享、思想文化开放包容、体制机制相互弥合。某种意义上,目前很多地方的跨区域一体化,更多的是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因为基建既是基础性的、看得见的,又容易推进;但尤其是在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与传统资源配置条件下,区域一体化存在不同方面、层面的结构性矛盾及问题,涉及到基建城建、产业分工、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等。


  以基建一体化为前提,以缩短空间距离放大发展空间,从“铁公基”到“新基建”;以发展同城化为主线,强化跨行政系统配置资源,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平台的共建共享;以产城融合化为着力点,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引导与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相结合,促进生产力布局与城镇化协同发展与空间耦合;以开放全域化为标志,在全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组织方式,将产权的开放、管理的开放、资源的开放、心态的开放有机结合;以创新生态化为着力点,促进地区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营商环境相结合,营造同频共振发展氛围;以改革协同化为保障,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的城市形成“1+1大于2”的协同效应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先行先试制度安排等。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城市都既需要避免被“虹吸”,又需要避免成为“黑寡妇”,核心是在新经济地理上形成更加具有全球范围内的区域个性与创新生态。现在很多城市担心被“虹吸”的是人才、资本、技术,只有高端的产业创新生态,让更多的人来创业创新及淘金,才不担心被虹吸,并以人才战略带动人口战略,进而形成资本、技术等创新资源与产业要素跟着人走的机制。除此以外,不同地方政府之间只有建立跨行政系统配置资源、搭建跨地区创新发展平台,才能更好地用好跨区域一体化。(作者:徐苏涛)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国内外跨区域治理和政府合作的经验梳理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