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对于振兴乡村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玉溪市设施农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设施农业是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设施栽培技术在荷兰、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并形成了由计算机调控,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采收包装,一整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亚洲及环地中海则以普通塑料温室为设施栽培的主体。
玉溪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意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设施农业在玉溪市得到普遍推广。调查数据显示,至2021年玉溪市共有设施种植面11971.77hm2.其中:露地滴灌7335.75hm2.占设施面积的61.28%;简易大棚1630.26hm2.占设施面积的13.62%;露地+水肥一体化1169.17hm2.占设施面积的9.77%;钢架大棚826.51hm2.占设施面积的6.9%;露地喷灌434.45hm2.占设施面积的3.63%;大棚+水肥一体化636.61hm2.占设施面积的3.04%;大棚+喷灌160.15hm2.占设施面积的1.32%;高端智慧大棚42.2hm2.占设施面积的0.35%;大棚+滴灌9.69hm2.占设施面积的0.08%。建成各型冷藏冷冻库1200多座,高山轨道运输、自动采摘等农机农艺在部分地区逐步得到推广。
图1 玉溪市7个传统和特色产业设施栽培技术应用
玉溪市设施农业主要以设施栽培为主,调查产业中花卉、蔬菜、水果设施技术应用广泛,而中药材、食用菌以大棚和喷灌设施技术为主,占设施面积的0.42%~1.11%,烤烟以喷灌设施技术为主,占设施面积的21.33%。目前建成的设施以政府投资为主,部分由种植企业投资,“生产—加工—销售”的现代化设施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设施类型以滴灌和简易塑料薄膜大棚为主,花卉栽培上有部分现代化的大型温室。从总体水平上看,玉溪市设施农业开发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与国外和沿海地区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玉溪市设施农业发展在管理体制和机制、技术装备水平、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以及种植品种上存着很大的差距。
玉溪市栽培设施从70年代的简易小拱棚起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栽培设施不断完善,面积不断增加,钢架大棚、复合材料大棚及现代温室在高产值的花卉等产业上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形成了元江芒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华宁柑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十三五”期间,玉溪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2021年玉溪市出口农产品产值达142.02亿元,其中水果出口产值达107.66亿元,蔬菜出口产值达20.6亿元,持续保持农产出口额全省第一。
玉溪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玉溪市设施农业规模逐步扩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但也存在设施设备不配套,智能化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不足,产销衔接有待加强,知名品牌少,三产融合发展有待推进等问题。具体如下:
一、农民运用现代科技能力不强
目前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验和耕作方式,对高效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不强,对依靠现代科技发展高效农业信心不足,政府推动与农民自愿差距较大,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设施农业投资强度弱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农业部印发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但中央、省、市未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设施农业投入成本高,小户散户融资能力差,对设施农业投资强度不足。
三、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玉溪市农业企业规模小而散,初级产品多,缺乏—批具有较大规模、带动农户增收作用明显的大型龙头企业,农民从设施产业化环节增收的份额还不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同时设施农业布局分散,影响整体示范效果。
四、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全市整体创新能力仍不足,品种权和专利权保护相对滞后,企业和合作社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导致自主选育品种产业化程度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和新技术较少,影响了设施农业促民增收功效的充分发挥。
五、产品生产经营环节薄弱
产业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管理程度和水平还需提升,采后加工处理、冷链保鲜和市场商贸流通等环节薄弱,严重影响产品品质,难以承接国内外大批量、高质量订单需求,制约了设施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六、设施产业关键要素短板突出
全市耕地面积少,受多年干旱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受耕地保护政策制约,高端产业生产管理用房、采后处理、物流冷链、水利设施等生产配套设施用地受限,直接制约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区域品牌薄弱、支撑服务体系亟需搭建完善、如何吸引优秀企业投资等方面短板突出,制约着产业的创新发展。(作者:施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