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园区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产业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助推器。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为科技创新型、经营创业型和配套加工型、咨询服务型等企业构建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平台。目前园区经济的发展日趋完善、日渐成熟,现已形成了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特有运营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将进一步发挥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作用。
产业园区规划的定义
产业园区规划是比较全面的产业园区长远发展计划,是对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研究分析,是未来一个时期指导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产业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园区建设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
规划是园区发展的蓝图,决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经得起检验。因此,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超前做好规划工作。园区规划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发效应更长、发展空间更大,形成一批特色园区、精品园区,努力提升园区的品位。
产业园区规划的分类
整体来说,产业园区的规划主要从内容上和形式上两方面来划分:
第一,从内容上划分,产业园区规划主要可分为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两部分。产业规划是灵魂,空间规划是躯体,所以园区规划应该坚持产业规划先行的理念。
第二,从形式上来看,产业园区规划可以依次分为发展战略、发展定位、产业定位、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经营管理等六个模块,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关系。
产业园区规划三大准则
1、规划先行
产业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园区建设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
产业园规划是产业园全面、系统、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研究分析,是未来一个时期指导产业园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产业园区规划是园区发展的蓝图,其决定产业园建设规模、发展方向和档次。产业园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基本理念。
2、产业跟进
所谓产业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
对产业规划的一般要求包括,一是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相适应。二是规划内容要立足行业和区域,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三是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路线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四是提高园区资源尤其是稀缺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园区产业结构的有序升级。
因此,产业规划是指产业园规划者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是园区规划者对于园区产业发展的导向性计划,解决关于园区产业"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在哪发展"等重要问题。
3、链式发展
产业园规划原则应围绕关联、成链、集聚、节约四个方面展开。
关联发展是指,园区规划应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展开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
成链发展,园区规划应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产业园区规划的战略意义
规划可谓是实际行动的指导,合理有效的规划是保障后续园区建设成功的前提,因此园区规划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而言,产业园区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产业园区规划有利于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是产业园区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园区的产业功能区块,可以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合理延续,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企业的技术研究、设备更新和产品开发,为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是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规划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园区比较优势、科学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是产业配套招商的基础。只有根据完善而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招商部门才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重点招商产业上,同时政府可在相关政策上对重点产业予以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