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是最为迅猛的。国内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了这种空间集聚的形成,这也是世界公认的高效、集聚、创新的模式。
在国内发展产业园区要根据中国经济情况,以及产业结构布局,创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产业园区模式。而不是照搬照用国外的成功模式,即使别人是成功的,也不代表搬到中国来也能成功。
90年代的高科技创业园区,都是密度较低、功能单一。除办公地点外的公共区域比较少,大部分的路面被停车区域所占领。如今的产业园区必须满足多元的需求,人们在同一片区域居住、办公、娱乐。由于家庭在这里组建,配套的医疗和教育设施也会发展起来,包括像公园这样的公共空间。地下空间则会发展起便捷的公交系统,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对高科技产业园区和新城而言,它的开发至少需要具备四个关键因素:
1、科研和教育
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人才库、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以及良好的高等教育和研发环境。不论是硅谷,奥斯汀都具备了优质的科研和教育资源,为成功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2、环境
环境因素决定了空间的宜人性和多用途性。这些因素包括:生态环境是否宜人;职住是否平衡,这影响了一个区域中人们的通勤时间和成本;环境是否紧凑,使人们通过步行、公共交通就可以到达周边想去的地方,而不需要依赖汽车;是否拥有充满活力且能满足多元需求的混合功能;是否有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等;主干道或高速公路沿线是否拥有尺度适宜的制造业空间。
3、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中重要的一点在于是否拥有稳健的房价政策和经济适用房。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它还包括是否有优惠的落户政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区域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的竞争力。
4、可达性和基础设施
区域是否适宜步行、提供多种出行方式的选择,以及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如何,这些将长远地影响区域里各种活动的开展以及与外部社区的互动,它们往往是创新与活力的来源。
5、郊区产业园向中心城区归拢
过去十年来,创新社区发展出现了一些趋势,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郊区产业园在向中心城区归拢。尤其是那些轻资产、以创新为导向的年轻公司,以软件、大数据、媒体和游戏等等为代表,它们的办公区域都集中在城区,而不是郊区。被青睐的市中心区域往往有拥有共同点,这些区域能够满足年轻人强烈的探索欲、好奇心和社交需求,促进着各类创新活动的开展,并帮助企业持续吸引着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