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京“十二五”时期的展望,76岁的宁扬楚老先生建议,北京可以借鉴美国、欧洲、日本的“城市带”概念,“团结”北京周边区域发展,建设京、津、唐,或是京、津、冀,甚至更大范围的群体格局。
对此,北京市发改委表示,在“十二五”时期,北京会更深入广泛地开展与津冀晋内蒙古及环渤海地区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和城市群形成。
北京发展“牵手”环渤海区域
北京市发改委表示,城市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未来一个时期是中国大城市群形成的关键时期,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及其广大区域正在成为国内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在未来5年,北京需要立足于国家首都的职能定位,在更大区域发挥功能、配置资源和拓展服务,要从注重功能集聚为主,转而向集聚、疏解与辐射并重转变,从注重单方保障为主,向双向服务共赢发展方向转变。从而更加积极地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对于宁扬楚的建议,市发改委表示,“十二五”规划编制中的思考及发展理念和他建议的内容,还是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在“十二五”时期,北京将会更深入广泛地开展与津冀晋内蒙古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显著增强服务区域、服务全国的功能,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和城市群形成,实现整体发展水平的跃升。
50年代初,作为首都的北京,其城市发展参照了当时的“苏联老大哥”模式——采用单中心加放射型路网结构模式。20年后,《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出台,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在此时被勾勒出来了,此规划奠定了今天北京主城区空间发展的格局。这种发展模式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摊大饼”模式。 这种“摊大饼”式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城市病。于是,在1983年版的总体规划中,其主题就是控制,即试图控制中心城区严重的“摊大饼”现象,发展远郊区的卫星城。不过,这一控制并不成功,“摊大饼”日益严重,远郊也没发展起来。当然,这种摊大饼模式也与当时北京的城市定位有关系。当时的北京不仅作为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被定
位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很多工厂开始在当时的北京周边建成。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展,弊病逐一显现。
1993年出台的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针对中心城区过度拥挤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建设重点要实现“两个战略转移”的目标,即城市发展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 这一版的总体规划采用分散集团式布局,即在北京的近郊设立10个边缘集团,用来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转移
,远郊则规划14个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作为市区功能的延伸。为了防止各板块之间连成一体,规划甚至设置了两道绿化隔离带以区隔。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总设计师杨保军说,分散集团式发展成就了天通苑、回龙观、通州、亦庄等卫星城镇的诞生,这些地区也大多成为北京人新的居住地。只是由于城市空间的布局限制,这些人大多在城区工作,在卫星城镇居住,导致这些卫星城成为“睡城”。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近1800万人,城市压力日益加大。“退二进三”成为北京产业选择的必然。2005年,北京首钢搬迁到河北唐山的曹妃甸,这被称为“一次前所未有的工业大迁移”,北京发展绿色经济由此拉开帷幕。 回过头来看,如果按照摊大饼的模式一直走下去,对于北京周边的河北县市而言,被北京化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等待。但卫星城的模式却让这些周边县市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只有这种组团式的卫星城模式,才让河北的固安、大厂等县市可以透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与北京的对接与融合。
北京空间路线:东南飞
因为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空间的 “扇形结构”日趋明显。“1990年以来是北京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杨保军说,这期间由于亚运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北京长期以来均衡发展的态势,城市开始出现 “北重南轻”的格局。 2005年获批的北京2004版 “两轴两带多中心”总体规划基本延续了1993版的定位。而由于北京奥运,北部地区再次成为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重点。直到2009年,CBD东扩、南城计划、通州国际新城等规划相继出台,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开始呈现出 “东南飞”的景象。 这种逆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转移带来的郊区工业化,工业化带来郊区的城市化。
2009年11月5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发布“城南行动计划”,计划未来3年以2900亿投资推动城南地区发展升级,固安地处天安[4.95 0.00%]门正南中轴线上,是“大北京”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安工业园区率先推出对接“城南行动计划”发展策略,加快融入“大北京”进程,通过北京核心区的辐射作用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固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产业,涌现出一批龙头代表企业,产业集群已然形成。从外部环境看,未来几年,北京约有8000家制造业企业要外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7.8万家企业北上投资,预计总投资额达900亿美元。 另一方面,2010年,北京新城建设的重心向通州倾斜,“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现在,通州新城已然成为北京市首屈一指的热点区域,发展前景空前高涨。 位于京津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上的大厂回族自治县成为北京CBD东扩最直接的受益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曾指出,CBD的东扩促使周边产业发展呈现出“郊区化”的特点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过去所谓的边缘区域会迅速崛起,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经济中心(次中心化),从而形成除北京中心地带外的 “多个中心”,即卫星城。
卫星城的三个层次
北京卫星城模式的发展,给河北尤其是位居京津之间的廊坊市区县,带来了发展的机会。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这些原本的小县城或小城镇,随着北京城的东移南扩,而渐渐长大为大北京的卫星城。
卫星城也有层次之分,北京六环之内的通州、顺义、大兴、门头沟等为第一层次的卫星城,紧挨北京六环的昌平、怀柔、燕郊、大厂、香河、廊坊、固安、涿州等称为第二层次的卫星城。更远之的承德、保定、张家口等地可以谓之为北京的第三层次的卫星城。 通州、大兴等第一层次的卫星城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基本成为成熟的卫星城,而随着北京的不断东扩南移,处于第二层次的卫星城固安和大厂等开始迎来发展的机遇。作为储备型的卫星城,它们将引领这一轮的北京郊区城市化。 城市化的前提是工业化。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正是这些卫星城融入大北京的主要路径。仔细研读京津周边县市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这些县市通常都是成立工业园区,借助工业园区进而发展成大北京的卫星城。
固安和大厂就是两个典型的代表。 北京正南的固安,因为北京“南城计划”而在按照“京南卫星城”的全新定位,固安以“规划对接、平台对接、产业对接、环境对接、民生对接”为着力点将加速推动与北京的无缝隙对接。作为固安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的固安工业园区,充分利用毗邻北京的优势,已迅速走在区域投资和发展的最前沿。 而在廊坊的“北三县”中,不那么为北京人所熟知的大厂,随着首钢机电产业基地的奠基,尤其是大厂潮白河工业区的开工建设,也正在追赶大北京产业转移的顺风车。
尤其是北京CBD的东扩,大厂潮白河工业区,这个地处北京CBD地标国贸正东30公里,与北京东郊通州仅一河之隔的工业园区,同样因为其“CBD的工业区”定位而成为新型卫星城。 当然,有些地方也因房地产而迅速成长为北京的卫星城。比如三河市燕郊,房地产并非燕郊工业园的主导产业,甚至只占很微小的比例,但不可否认的是,北京居住后花园的概念炒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燕郊的知名度,进而促进了燕郊工业园区的招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