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智慧” 打破信息孤岛考验城市“执行官”智慧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02-03 点击:720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际,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城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积极的实践。而实现这一目标,则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引下,智慧城市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际,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城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积极的实践。而实现这一目标,则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智慧”
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才能避免“千城一面”?打造云中城市名片如何打破“信息孤岛”顽疾?市场主体地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又该如何发挥?由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和中国智慧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于7月29日-31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主办的“2016中国智慧城市年度论坛”也于本届智博会举办期间召开。围绕上述问题,众多业界人士建言献策。
因地制宜
智慧城市建设应避免“撞衫”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十三五”期间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智慧城市。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而从环路设置到城市综合体外观,在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的同时,一些业界人士担心,中国很多城市的个性或被“模糊化”。
在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侠看来,任何城市都要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城市的特色不一样,比如分为旅游型城市、农业型城市、工业型城市等,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技术是一方面,还要注意结合地方特色。“有些城市很宜居,我们就要从惠民、环保、绿色的概念入手。比如北京市房山区提倡绿色、环保、农场社区,吸引人们来消费、旅游,这就是这个区的名片。不是简单按照一个模式规划几百个智慧城市试点,今天的人都怕‘撞衫’,城市规划也同样怕模式复制,每一个城市必须突出自身的特色。”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从零开始,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不能简单地推倒重来,更不能盲目复制,千城一面。要根据城市功能、地理区位、因地制宜推进。推动各地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方发和表示,发展智慧城市还是要以人为本,既要在城市里面营造一个安居乐业、宜居、宜业的环境,也要留住城市的好山、好水,让城市发展可持续。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从顶层设计或者是从规划来入手,“大家不能‘一窝蜂’式的去做同样的事情,必须要按照城市的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智慧城市。由此建议,在做城市规划时,既要有好技术,也可以引入外脑。”
另有人士认为,为避免智慧城市“撞衫”,应尽量避免以一个企业来制定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应当集中各领域设计精华,实现跨界整合资源,最终满足百姓对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带动内需。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智慧”
打破信息孤岛
考验城市“执行官”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得是否到位,除了本市居民生活便利化程度是否提升这个衡量标准外,也要问问初次到访一座城市的“外来客”,他们是否认为这座城市够智慧。而要增强一座城市的“智慧”程度,一张写满城市DNA和功能应用的“云中名片”显得格外重要。业界人士认为,完善“云中名片”的关键在于打破信息孤岛。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市和400余个县级市都已开展了数字城市的建设,其中70%以上的地市级已经完成了数字建设,预计到今年底,将全面完成地级以上的数字城市建设。同样,截至目前,全国已累积开发了涉及国土、规划、交通、房产、公安、消防、环保、卫生、公共服务等几十个领域、约6000个应用系统,涵盖了政府决策、信息化建设、经济建设、应急保障和民生服务在内的多个方面。
数字城市建设有利促进了城市资源的共享,推动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也为城市向智慧城市转换奠定了基础。但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看来,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视各地的城市发展信息化条件和社会需求,实施启动、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运用效果,实现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打破行业、领域以及部门的条块分割,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谈到协同共享,较为核心的话题就是打破信息孤岛。对此,周侠表示,孤岛的大小是相对的,城市规模大,需要整合的数据就多,孤岛可能就大,相反,城市规模小,信息整合的难度就低一些。而能否整合这些散落在各领域的数据信息,取决于城市“执行官”们———也就是城市管理者和下辖二级管理者是否有决心;同时,掌握城市部分运行信息的部门,也要以开放的态度,与其他部门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结成利益共同体,协力打造一张别具特色、能够拉动城市更好发展的“云中名片”,“数据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以前我们看路况、规划开车线路,搜索到的结果会比较单一,而现在你打开百度地图搜路线,很多信息会传递出来,要达到这种效果,其实就是靠多部门数据高度整合,这方面技术瓶颈较小,主要是观念。”周侠称。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也表示,智慧城市要推动改革创新。建设智慧城市对数据端有着较强的依赖。这里说到的数据端有相当一部分封闭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中,未对社会开放,也急需实现整合,而通过改革打破部门间数据分割的局面,实现整合服务社会,则可视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张望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一手抓新技术应用,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发挥“互联网+”的动力引擎作用,把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减少治理孤地,切实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构建面向百姓的全程、全时的在线服务场景,使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主席、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会长李林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难点就是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现在往往是数据归数据,网络归网络,平台归平台,它们之间没有高度融合,因此城市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整合大数据。海量数据来源于新型智慧城市,也就是通过智慧城市的管理、运行、服务,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要进行梳理、抽取和分析,最终通过大数据的形式来指导政府服务民生。”
政府搭台
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
进入汛期,强降雨考验着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而在本次智博会上,以社会资本促进海绵城市技术落地的案例也引发众多参会者的关注。
一提到海绵城市,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城市排水防涝,但在北京排水集团总经理郑江看来,海绵城市的理念正在从“吸水”向“用水”转换,事实上,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广场植物缓冲带以及下沉广场设计,都在为“用水”提供保障。而推动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应当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此前,我们承接的南宁那考河工程,这个项目就采取了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模式,总投资约12亿元,合作期为十年,项目集设计、建设、投资、运营为一体,主要是改善当地水质、水量和防洪。在这个项目上,政府出资比例并不高,但在合同章程上,设置了不少保证公共利益的条件,换句话说,政府最终购买的是服务,而非工程,这样保证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个项目选择由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运营,也为保证项目的长期效果打下基础。”
据其介绍,那考河工程是南宁市和广西首个采用“PPP模式”的试点项目,也是全国首个水流域治理PPP项目。
“建设智慧城市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对此话题,李铁认为,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是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更多的是关系到通过提升市场化程度来满足城市居民的各方面需求。“国际经验显示,在很多国际上的城市各类的企业管理上,比如在智慧城市科技手段运用上,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政府,企业会把各种科技创新手段利用到极致,因为它有市场和利益的需求。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可以运用PPP方式来购买企业的服务,这或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正途。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搭建好政策平台。”李铁说。
上一篇:
洛阳市将在用地、财政等领域出台相关支持举措 有效促进特色小镇建设
下一篇:
目前景德镇市正在全力布局打造“航空小镇”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