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是确保农村居民富裕富足的有效手段,该文对其带动农民增收的机理分别从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以平阴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为例,对其产业融合水平和带动农户增收效应进行现实测度。面对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过程中基层政策体系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和带动农户参与不充分等障碍,需要健全基层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建立紧密完备利益联结机制、提升田园综合体农户参与度,切实带动农户增收,实现“产业兴、农民富”的最终目标。
一、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机理分析
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机理可以分别从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
1、政治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指出生产决定分配,田园综合体试点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和土地流转等措施将促进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影响农民收益和收入分配结构。
从生产力效应来看,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包括了外延型与内涵型两类,外延型侧重增加投入扩大规模,而内涵型则强调技术进步提升效率。田园综合体试点运行促进了农村三产融合,机械化取代小农生产,工业化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融入农业,实现了农业的内涵型扩大再生产,通过技术进步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提高了生产率,增加了农户收入。田园综合体试点通过产业融合提升第一、二部类的技术水平,减少与第三部类的收入差距,同时技术资本可能替代劳动力,导致第一、二部类的劳动工资下降和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使得劳动力向第三部类转移,提升了转移劳动力的收入。
从生产关系效应来看,在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的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引致了劳动收入分配变动。一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农户土地流转至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了剩余劳动时间的有效利用和农业技术改进,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并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协同发展。二是通过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作社,构建紧密利润链,重构乡村社会资本,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内部协同治理和风险共担,从而平衡农户间收入差距,提高农业生产活力和生产收入。
2、产业经济学分析
产业经济学认为,融合是产业分工基础上的结合。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有助于促进农业更高层次的劳动分工,产业间的分工内部化为产业内的分工,实现产业技术渗透融合、产业链纵向延伸融合以及产业横向交叉融合,对周边农户增收产生辐射效应。
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为农村带来新的技术支持,融合到各种形态的生产要素中,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结构,有助于农户提质增收。一是高新技术直接改造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的直接应用,通过智能监控、智能采摘、品种培育等手段,帮助农户更科学地管理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单位产出和经济收益。二是技术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如引入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使得农业生产更加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三是技术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农户依托“直播+电商”融合零售新模式,可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增加了农户的销售渠道和收入来源。
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能够整合产前、产中、产后活动,纵向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有助于农户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一是产业链延伸促进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供应与农业生产活动紧密结合。二是产业链延伸使得农户不仅从事农产品的初级生产,还能参与到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后续环节,并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产业链延伸有助于形成农业产销一条龙服务,有效衔接生产与市场,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风险。四是产业链延伸促使产业链上的各个行为主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能够分享到农产品增值带来的收益,从而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
田园综合体植入文化、休闲、旅游等理念,通过创意加工实现产业的横向交叉融合发展,有助于拓宽农户收入渠道。产业交叉融合将农业与文化、休闲、旅游和健康等产业相结合,使农户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如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体验和美妆康养等新产品和服务,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催生农业众筹、民宿经济等新业态,为农户提供更多增收途径。
3、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因交易稀缺性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田园综合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产业组织大规模替代市场促进了交易成本的降低,帮助农户节约了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有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和人的机会主义等。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能够通过内部契约约束机会主义行为,利用合作社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拓宽农产品用途,减少对下游市场的依赖以免被“敲竹杠”,降低交易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小规模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增强议价能力,稳定销售渠道,降低因市场不确定性导致的议价和监督成本,从而减少交易成本。田园综合体建设引入龙头企业,通过农民合作社与企业契约的缔结,可以实现生产资料购买和农产品销售等交易内部化,减少市场交易频率,降低交易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帮助农户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降低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交易成本。产业融合过程中各利益主体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增强彼此信任和依赖感,达成集体的理性行动,最终将现实可行的实践方案固化为规则甚至是制度安排,减少因各自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产生的交易成本。

二、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带动农户增收的现实测度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位于北纬36°世界玫瑰种植的黄金地带,被誉为“中国玫瑰之都”和“一带一路”玫瑰的东方起点。玫瑰产业是平阴县的特色主导产业,2019年平阴创建了“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打造玫瑰生态全产业链,带动花农增收初见成效,故本文以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为例进行剖析。
1、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概况
济南市2019年启动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平阴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以评审第一获得立项。项目总体定位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核心,以综合开发为手段,以观光休闲为主题,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由山东芳蕾玫瑰集团、海南优航集团、平阴县土地整治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总投资达到8亿元,分三期建设。项目位于平阴县城西南8km的圣母山前,离济南市区仅60km,区位优势明显。项目范围覆盖了平阴县玫瑰镇中东部,处于平阴县“玉带玫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范围内,包含11个自然村,其中6个济南市齐鲁样板示范村,总面积达到32445亩(1亩约等于667m2,下同),核心区面积为16050亩,辐射区面积为16395亩。一期核心区3809 亩,投资2.6亿元,核心区确定“一核三芯,一环三区”的空间布局方案,统筹布局园区管理及平阴玫瑰的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和服务等功能板块,包括玫瑰产业示范核、罗寨乡村文创芯、玉带河生态休憩芯、南北石硖乡居生活芯、瑰谷农旅产业示范环、芳蕾精品玫瑰产业区、玉带河玫瑰会客区和玫瑰标准化种植区。综合体主要以玫瑰产业为支撑,由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新型乡村振兴融合体,集农业示范园、花海观光、主题乐园、网红打卡、研学拓展、玫瑰博物馆、民宿酒店、康养医疗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项目。
2、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水平
根据机理分析,对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水平通过产业技术渗透融合、产业链纵向延伸融合以及产业横向交叉融合3个维度进行衡量。
2.1 产业技术渗透融合
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通过高新技术对玫瑰培育、种植、生产和营销方式等方面逐渐渗透,形成以技术为纽带的产业链整合。首先,在种植技术方面,采用了智能温室大棚、无土栽培设施、智能化配肥喷灌系统和智能采摘等智能化种植生产系统,提高了种植采收效率。其次,在生产技术方面自主研发了真空低温循环干燥、光电微波低温干燥、VLT冷萃等先进技术,提高了行业加工标准,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加工效率。再次,在信息技术方面,依托玫瑰全产业平台,实现营销网络立体搭建,完成了B2B、B2C、O2O和C2C多种营销模式的组建,开启了“直播+电商”融合零售新模式,推进玫瑰产业数字化建设,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提升体系,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品牌溢价。最后,建设玫瑰产业标准化体系,制定平阴玫瑰品种培育、玫瑰栽培技术、玫瑰制品加工、玫瑰加工设备和玫瑰制品检验等相关标准,进而推进玫瑰产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
2.2 产业链纵向延伸融合
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作为国家平阴玫瑰全产业链发展标准化示范点,着力打造玫瑰生态全产业链。在产业链上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场管理模式,为合作社提供玫瑰增产专用肥和技术服务,形成了3 000 多亩重瓣红玫瑰种植基地。在产业链中游,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向高端延伸、提升玫瑰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了玫瑰花茶养生、玫瑰酱糕休食、玫瑰饮品酒饮、玫瑰果蔬酵素原液和玫瑰精油日化五大产品系列体系,逐步提高玫瑰产品的附加值。在产业链下游,牵头成立了实现玫瑰跨界科技研发的平阴县芳香玫瑰花研究院,与江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深度研发合作,同时细挖玫瑰疗愈功能,打造综合性康养社区、康养旅游胜地和国内药食同源玫瑰产业高地。
2.3 产业横向交叉融合
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依托千亩玫瑰花海不断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了产业横向交叉融合,在田园风光区打造了农业示范园“玫瑰花海”特色景观,设置了花卉博览园、玫瑰博物馆、产品展厅,满足游客花海观光,体验产品的需求;在主题乐园设置了飞行乐园、动漫水上乐园、七彩滑道、森林栈道、点将台、高空观景台和玻璃滑道等景点,吸引游客欣赏体验。在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下,不少景点成为游客络绎不绝的网红打卡地,婚庆综合服务中心、温泉度假中心、玉带河垂钓中心和二期康养项目等也在建设之中。在节庆活动方面,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承办了2024玫瑰产品博览会,举办了央音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音乐会;承办了多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趣味健身运动会,获评第三批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开发了以玫瑰、飞行科技为主题的特色研学课程体系,承接省市县学校机构组织的研学活动,玫瑰产业功能进一步扩展。
3、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带动农户增收效应
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提高了玫瑰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了玫瑰产业结构,拓宽了玫瑰产业功能,在产业融合作用下不断推动全产业链的价值增值,每年综合收益约1.5 亿元,同时也为周边地区的农户带来了增收效应,实现了“合作社股金+土地租金+劳动佣金”三金致富。首先,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成立了28家合作社,覆盖了周围28个村大约4万亩的玫瑰种植基地,实施自然灾害、人身意外、保底收购三重保险惠农政策,受惠农户达6000家,农民亩产收入提高了40%以上,增加了农户经营性收入。其次,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流转了3800余亩土地,农户以承包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再统一打包租赁,进行玫瑰标准化种植和玫瑰苗木培育,实现了土地增值、农户分红。再次,合作社盘活村民闲置房屋部分租赁给田园综合体,用来打造玫瑰文化主题村落项目,发展玫瑰文化旅游、玫瑰康养产业,部分租赁给电商,用于网红直播带货场所以及电商仓储场所,增加了农户资产性收入。最后,玫瑰田园综合体内正常入职的员工112人,80%以上都是周边村民。加之日常的散工,日常总体用工人数达到200余人,采花旺季时,能达到300余人,可使农户每年增加3000~5000元的工资性收入。(作者:靳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