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江苏作为全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基地,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其质量和效益对于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需要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创新的方向转变,为江苏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因此,为了助力江苏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本次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内涵
(一)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工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等正在崛起,传统工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为了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传统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此时工业经济必须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此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工业经济必须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出发点,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供需匹配,并加大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变革。
(二)内涵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工业经济在发展中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工业经济在发展中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此外,工业经济在发展中还需注重与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产业之间的均衡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新常态下江苏工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一)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市场需求回升的制约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江苏工业经济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需求回升的严峻制约,困境的形成既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也与江苏工业经济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密切相关。基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缓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加之地缘政治风险频发,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此大环境下江苏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外需市场增长乏力,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对江苏工业产品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进一步加剧了外需市场的竞争压力。而站在国内环境视角来看,国内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也对市场需求产生了影响,在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推进下,传统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弱,而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尚未形成规模,该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使得江苏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且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使得一些行业和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需求的疲弱。具体而言,江苏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市场需求回升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江苏工业经济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减弱和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传统产业产能利用率持续偏低,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也对整个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尚需时日,虽然江苏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持,这需要时间和资金的积累,因而在短期内,新兴产业难以完全替代传统产业成为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三是工业经济在较高基数条件下,面临较大的平稳运行压力,江苏统计公报对外公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稳定增长压力最明显,省内规模以上的工业经济增加值同比提升了2.1%,下半年开始出现回升态势,共计增长5.1%(如图1所示),但整体市场需求却十分乏力。相比浙江、广东两省,江苏制造工业的投资稳定增长后劲严重不足,2021年江苏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为16.1%,对比浙江(19.8%)、广东(18.7%)显著降低,发展到2022年,增速反比下降,达到8.8%,充分表明江苏省内工业企业发展预期并不稳定,投资意愿颇低,所需面对的能耗、资金要素压力较大。
(二)资源保供稳价压力增大
近期,国内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显著。2021年,全国八成以上的原材料价格环比上涨,特别是化工、有色金属、纺织等行业涨幅最为突出,到了2022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达到4.9%,远高于生活资料的1.5%的涨幅,导致全年PPI上涨4.1%,该趋势在制造业大省江苏尤为明显,同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8%和3.2%。江苏的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但供应链中的“断点”和“堵点”问题不容忽视,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材料高度依赖进口,超过六成来自美、德、日等国,短期内基础原材料供应不足和关键零部件的短缺问题难以解决,长期而言,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对核心技术和装备的长期供应构成风险。汽车行业也遭受了芯片短缺的困扰,全球范围内的芯片供应链短缺已经导致汽车、消费电子等产业发展受阻,2022年因芯片短缺导致的汽车减产超4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比6.5%,江苏的汽车企业也受到了影响,销量下滑。外贸出口方面,江苏企业面临集装箱紧缺、海运价格高涨等问题,国外港口拥堵和集装箱短缺,使得企业面临严重的“缺柜”问题,集装箱运费持续上涨,虽然2022年下半年有所缓解,但总体水平仍较高,运费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上升成为江苏省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此外,制造业的缺工状况也不容忽视,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有41个属于“生产制造”,预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江苏发布的紧缺职业目录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政策,均表明制造业人才短缺的严重性,先进制造业集群存在近400项技术短板,关键领域人才供给不足。
(三)中小企业生产运营压力增大
江苏从古至今都被誉为富饶的江南水乡,历来以其繁荣的工商业和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而闻名,但结合近年来的发展现状来看,尤其是2022年江苏企业生产经营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来看,江苏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成本压力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中下游企业的喉咙,不仅是简单的成本上升,更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严重挤压,许多企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甚至在有订单的情况下,也因为担心无法承受成本压力而不敢接单,困境在江苏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尤为明显,全年利润总额虽然仍高达9061.9亿元,但同比下降了4.2%。亏损企业比例达到了19.6%,并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也愈发严峻,为江苏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其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据统计,2022年江苏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虽然达到了5367.4亿元,但同比仅增长了0.3%,而亏损企业的数量却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89个,亏损面达到了19.7%。此数据统计结果无不反映出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除了生产经营困难外,企业的信心和市场预期也普遍不足,《2022年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们的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国内订单指数和经营景气指数都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意味着企业家们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持悲观态度,对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的信心也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生产经营决策,也进一步加剧市场的萎缩和企业困境。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同比增长3.8%,但主要依赖于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控股企业的投资,相比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增长却显得乏力,反映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外商和民间资本对江苏的投资意愿不足,充分说明江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作者:房钦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