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型产业发展对高品质园区的需求催生了新型工业用地园区,提供了研发办公、智慧生产和配套服务等多种功能,呈现出社区化的特征。“双碳”目标提出以后,国家和广东省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智慧化改造,引导园区实施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探索建设碳中和示范园区。新型工业用地园区呈现出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一方面,园区准入产业为新型无污染产业,以及部分绿色低碳产业,具有节能减排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园区注重生态环境营造,绿地比例提高,在建筑上增加立体绿化,二氧化碳吸收能力提升。
一、双碳背景下我国对工业园区的碳减排要求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我国政府确立了碳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对我国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但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我国传统产业的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经济效益低,受到“双碳”目标的影响,这些传统产业正通过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突破瓶颈,向绿色发展转型;与此同时,多种新型无污染产业相继出现,以人工智能和5G为代表的的技术成为全球技术引领者。为了适配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业园区也由最初的无序扩张转变为集约高质量发展。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国31%的碳排放,是精准碳减排的着力点,更是我国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主力,工业园区的碳减排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国家和地方也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引导工业园区碳减排。
1.1 国家政策
我国“十四五”规划对工业部门提出了控制要求,即单位GDP能耗下降13.5%,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工业园区成为实现节能降碳目标的首要对象。这一目标对工业园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当前工业园区面临着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但另一方面,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基础设施集约化程度高,统一管理集中高效,具备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国工业园区正面临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低碳甚至零碳园区将成为工业园区的发展主流。国家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与园区生态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附录表0-2)。这些政策对园区产业生产、能源结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均提出了绿色发展要求,且鼓励园区建立能源管理平台和实施碳排放计算,努力构建绿色示范园区,国家政策给工业园区的碳减排工作指明了方向。
1.2 地方政策
广东省GDP排名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园区数量众多。根据前瞻产业园区官网的统计,截止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共有各级各类工业园区15669个,其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九个城市的工业园区共有14195个,占比达到90.6%,工业园区在各个城市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图3-1)。规模庞大的工业园区势必会带来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园区碳减排工作实施刻不容缓。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公文显示:“要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产业结构和布局,在重点行业全面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强化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推动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绿色升级改造”。广东省关于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如附录所示(附录表0-3),规定到2030年,广东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另外,广东省发布绿色金融政策,给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图3-1广东省工业园区在珠三角九个城市的分布情况
二、新型工业用地园区的发展趋势
2.1 以绿色发展为原则
在过去几十年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工业园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目共睹,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的未来竞争力。工业园区企业分布密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大,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78]。工业园区制造了环境污染问题,但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与以往仅重视生产的工业园区建设相比,新型工业用地园区建设对环境、生态规划十分重视,园区建设规划被纳入城市设计规划中,从源头阻断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型工业用地园区建设的主要原则。
绿色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产业绿色发展;二是促进园区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给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新型工业用地园区准入产业均为新型产业,采用智能制造方式。制造业绿色化既是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困境的关键,又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助力,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产业绿色发展的同时,园区自身的绿色发展也至关重要。新型工业用地园区十分重视园区生态环境营造,一方面,新型无污染的产业为园区生态保护提供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新型工业用地园区允许规划一定比例的绿地,优化园区生态环境。除了生态营造,园区的绿色发展还包括基础设施绿色化。新型工业用地园区可提供生产制造和研发办公等多种建筑空间,建筑既是园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能耗大户。建筑基础设施的节能低碳水平直接关系到园区绿色发展水平。除此之外,能源基础设施和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对新型工业用地园区进行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促进基础设施的绿色改造升级是大势所趋(图3-2)。

图 3-2园区绿色发展全过程示意图
2.2 以低碳转型为方向
珠三角地区2020年常住人口7823.54万人,机动车保有量1924.73万辆,工业总产值36204.34亿元,总面积55368.7km2,人口密度高,工业与交通发达,必定导致高强度的地区碳排放。珠三角的工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工业碳排放成为珠三角地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对各类入驻企业进行统一管理,这一定程度上对园区的低碳发展提供便利。自2006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低碳工业园区发展,重点关注低碳经济和工业园区的低碳转型。根据薛飞等人的研究,低碳工业园区的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降低碳排放的方式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式,且不会抑制经济增长,由此可见建设低碳工业园区是碳减排的有利手段。
新型工业用地园区作为工业园区新阶段的发展形式,也面临节能减碳的考验,但同时也具备低碳转型的先天条件。一方面,新型工业用地园区的准入产业为无污染新型产业,包括部分绿色低碳产业,这些产业的生产方式有别于粗放的重工业,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甚至有些产品具有减少碳排放的属性,例如光伏板;另一方面,新型工业用地园区作为产业空间载体自身具有碳减排的潜力,园区建筑可以通过被动式设计和绿色技术的结合实现节能降耗,从而减少建筑运行中的碳排放,园区内部也可以合理规划可再生能源和绿地系统,以减少电力碳排放和促进碳吸收。从产业和园区两个角度来看,新型工业用地园区都有减碳的可行性。新型工业用地园区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低碳转型是新型工业用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3 以碳排放计算为抓手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已实施多项政策促进碳减排进程。2021年我国部分试点地区已开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量达到一定限额的企业必须进行碳排放权交易,以完成碳减排履约义务。碳排放权交易有效促进了纳入行业的碳减排工作,未来势必会有更多行业加入碳市场。工业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者,也是与能源有关的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统一管理工业园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低碳化转型至关重要。若想实现珠三角新型工业用地园区的低碳转型,势必要先掌握园区的碳排放现状,把握碳排放来源和碳减排缺口,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因此对新型工业用地园区进行碳排放计算是碳中和时代的迫切需求。
碳排放计算是掌握园区碳排放水平并识别主要碳排放源的核心手段,碳排放计算已经逐渐成为绿色发展共识。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至今绿色建筑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十年历程。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对于碳排放计算的重视日益提高。2019年我国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加入了建筑碳排放计算的条文;2022年开始实施的新节能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进行碳排放计算。新型工业用地园区中允许建设部分民用建筑功能,园区若要实现低碳发展,建设绿色建筑是有效的路径之一,碳排放计算是迫切需求。(作者: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