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力争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全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扎实落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半导体、网络通信、新型显示、大数据等产业链条已经较为完整,正加速形成集聚发展优势,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稳步推进。但是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区域间布局不协调,对行业发展应用带动力不足,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待优化,对其他行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各领域数智化转型整体性不高,创新能力整体偏低等问题。
河北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基础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河北省光缆线路总长位居全国第7位,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率先迈入双千兆时代[1],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达100%;持续推动京津冀三地网络资源协同,合力打造雄安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积极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5G基站数量位居全国第10位,各市主城区已实现5G 网络全覆盖,县级以上主城区实现NB-IoT全覆盖;加速推动物联网应用,智能城市建设、医疗健康服务、车载智能终端等垂直领域的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全国第10。
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初步建成,张北数据中心等一批超大型数据中心投入运行。 以数据存储为基础,以数据融合应用为重点,建成全国领先的张承廊大数据走廊。 大数据在线运营服务器全省突破260万台,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廊坊两地。
(二)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发展
2022 年,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938.7亿元,同比增长16.8%,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利润总额202.3亿元,同比增长27.7%,经济贡献水平不断提升。培育电子信息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72家,占全省“小巨人”企业的1/5。 拥有华为技术服务、中移系统集成等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43家,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22家,企业总数量近千家。
1.特色产业基础扎实。 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中制造业约占7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呈连续提升趋势。 以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通信及导航设备、半导体照明(LED)、行业应用电子五大特色产业为主导。 光伏产业链较完整,晶硅电池及组件制造优势明显, 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 (含子公司)。 新型显示涵盖基础材料、显示面板及模组、显示终端等,产业链也相对完整。 LED产业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占全省比重超九成。通信及导航设备产业起步早,基础材料特色突出,5G 通信、卫星通信、微波接力通信、数字集群通信等优势明显。 行业应用电子在五大特色产业中规模最大,产品应用广泛。
2.创新应用体系逐步优化。 电子信息领域全省有40余家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500余个,入统企业省级研发平台拥有率超35%。 有1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东旭集团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建成信息化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7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8家,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 家。 累计开展省级数字经济领域各类科技项目400余项。
3.优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廊坊电子信息、鹿泉光电与导航、固安新型显示、张家口数据中心(张北、怀来)、承德大数据、保定能源装备、邢台太阳能光伏、邯郸电子材料等9个电子信息领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石家庄通信导航、廊坊通信终端、沧州通信配套、秦皇岛通信软件等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巨大。拥有3家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1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
(三)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深入推进
1.生产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 积极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区(园)等,成效显著;在最近一年的智能制造类项目中,数字化车间项目生产效率提高超过8%,不良品率降低超过5%,单位产值能耗降低超过3%,运营成本降低超过7%;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超过12%,不良品率降低超过1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超过8%,运营成本降低超过10%[2]。 智能制造有力推动河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
2.探索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河北借力工业互联网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迫切。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上线二级节点5个,标识注册量突破3亿个,标识解析量近10亿次,接入企业超800家。培育了50余家企业级或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对包括企业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安全保障以及“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应用等方向的200多个项目进行了资金支持。
3.积极推动“企业上云”。 加快上云供给资源池服务商能力提升,遴选出36家云平台服务商、15家云应用服务商。 推出了涵盖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属云等云部署方式的支持政策。到2022年全省累计上云企业突破7.7万家。全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居全国第1。 有6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包括保定维尔铸造、沧州安迪模具等。
(四)存在问题
信息基础设施区域间不协调,应用带动力不足。 河北省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明显,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大顽疾[3]。 虽然主城区已经实现5G网络覆盖,但在新模式应用中,多数仍集中在传统的集成应用,涉及5G、工业大数据的不到2%。工业互联网平台多为企业级,缺少在行业或区域影响力较大的行业级或综合性平台。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待优化,发展支撑能力不足。 电子信息产业主导产品集中在基础材料、器件等产业链上游,发展受制于下游,缺乏拉动作用明显的整机类产品。在通信领域,缺少产业贡献度大的服务器、基站设备、网络交换机等。在新型显示领域,缺少产业带动作用强的智能手机、电视、电脑等终端产品。产业链条短,近三年产业整体规模均仅占全省GDP的2%左右。
数智化转型整体性不高,生态体系尚不完善。 河北省多数企业仍处于两化融合的起步和单项覆盖阶段[4],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占比仅为12.6%,数字化集成度不高,开展个性化定制的企业不足10%。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程度低于流通环节,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低于大企业。 信息技术服务能力较弱,能为行业提供上云服务、数字化转型整体方案的很少。数字化转型尚未形成联动转型的协同倍增和集群效应。
创新能力偏低,人才力量薄弱。 全省研发投入居全国第18 位,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不足4%,与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6%差距较大。 缺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前沿技术领域研发滞后[5]。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原创少,缺少共享经济、平台经济领域优势企业。缺少在信息技术领域有较强影响力的科研院所及高校,尤其缺乏领军型人才,研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行业占比不到12%、30%,在全国排24位。(作者:李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