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各主体多年持续协同推进,长沙市节能环保产业链拥有了扎实的发展基础,但仍面临制度、机制和行动层面的多重困境,面对新阶段新征程中的新形势,需要不断优化结构、强保障,再跨越、再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发展机制
节能环保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产业,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链发展是推进长沙市经济社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目前,各地都从高位对节能环保产业作了战略性规划,长沙也将节能环保产业纳入“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中,但做细做实顶层规划还需从宏观和微观上进一步精细规划。
一方面,制定和完善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各项战略性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产业长远发展提供宏观导向。作为长沙17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之一,与其他产业链相比,节能环保产业链亟待跳出目标不明确、资源分散的主要困境。目前,湖南省已出台了“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专项规划,对标对表省级规划,结合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量化发展目标,细化衡量指标,明确发展方向。可探索研究制定本市节能环保产业行动计划,明确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布局,每年度出台实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重大工程等攻坚行动,加速推进高效发展步伐。同时,可以与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方政府加强联系,共同建立节能环保产业链发展中部联盟,推动中部地区从事节能环保技术企业技术高端发展,探讨研究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突破路径。
另一方面,合理配置节能环保产业资源,加强政府服务平台建设,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全流程绿色化改造,带动形成全行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的行动自觉,壮大环保产业。进一步出台节能环保产业支持政策意见,明确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列出一批具有引领力的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和项目,推进绿色制造专项行动,从政府采购、金融、财政、土地等政策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建设创新投入和科技转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产才融合创新载体。
二、加快创新速度,激活发展动力
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发展是节能环保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的根本动能。长沙要牢牢抓住企业、节能环保技术研发高校及科研院所两类创新主体,在环保科技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着力,营造良好的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一是支持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研发。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研发的奖补投入,合理考虑扩大研发直接投入的可加计范围,激发企业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研发热情,推动智慧环保等新兴业态的发展,解决环境污染信息全面感知、环保数据高效传输,以及应急事件智能决策等传统环保工作面临的难题,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并实现创新。
二是积极建设节能环保创新研发平台。专业评估指导节能环保企业技术中心、智能制造示范等平台认证,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节能环保新技术,鼓励新型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创新平台连接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创新主体建立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助力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聚焦长沙节能环保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支撑,开展“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建设绿色技术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完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链,推动从科学研究、实验试验、中试熟化、规模验证、二次研发、工程设计到标准化产品或工艺的上下游有效衔接。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模式,实现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落地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链条完整、制度健全、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确保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畅通无阻。
四是推动节能环保行业标准化。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制标定标,贯彻落实标准,强化标准引领支撑,推进开展节能指标和评价标准化,支持完善技术标准及指导细则,规范质量标准,提高行业标准化水平。
三、加大人才培育,夯实发展基础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要大批绿色技能人才提供专业支撑。长沙需积极对接产业绿色发展需求,着力构建产教融合的“绿色发展生态链”,培养绿色技能人才,增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绿色力量”。
一是做好校企人才对接人才培养工作。高校应设立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强化绿色技术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深化绿色领域新工科建设,积极布局绿色技术人才培养,选拔和运用绿色技术创新领军人才、优秀人才,组织他们走进节能环保企业实习,衔接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亟须人才校企对接渠道,积极引导高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投身节能环保产业。
二是做好引入绿色技术人才引进工作。加大节能环保产业和生态治理技术发展紧缺、创新型人才引入政策扶持、对科研人才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对高端市场、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支持,特殊情况可以一事一议,增加竞争力。
三是做好科研人员考核评价激励工作。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在绩效考核、科研评估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的评价标准,提高其数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权重。支持绿色技术发明人及其研发团队以持有股权、分红等方式分享技术转移转化收益。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作为科研人员项目提成,建议不纳入科研人员工资收入,且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基数。
四、加强金融服务,增强发展保障
金融服务体系包括税收、投资、金融等一系列政策工具在内的政策支撑体系,是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完善节能环保产业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政策调控,整合产业环境、核心技术研发、人才政策等资源,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于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激发绿色科技创新全要素活力,推动节能环保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多元化金融服务助力创新型企业迅速壮大。
二是加大节能环保产业融资支持。实施节能环保中小企业贷款贴息项目的相关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低息政策资金扶持,提供上市融资服务、税务优惠政策。同时,利用社会资本进行融资。激励社会资本参与节能环保领域,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如PPP等),扩大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同时,借助市场力量,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和债券,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高资本活跃度。
三是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奖励力度。鼓励节能环保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政策奖励、奖补专项资金,加大节能环保创新成果及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把资金重点投向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方向趋势。
四是探索建立绿色导向的税收体系。我国对从事节能环保项目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有税收优惠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长沙可充分利用税收优惠的办法,从奖与罚两侧着力。对从事绿色生产、清洁生产、低碳生产的工程企业和项目结构性减税,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工程企业和项目实行惩罚性增税政策;加大对污水污泥、再生水、生活工业固废处理服务增值税减免力度等。
五、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作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依赖性。良好的政策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激发长沙产业链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要加强政策工具综合运用。政策工具是政府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最重要、最有力的抓手。借鉴有关学者的研究,长沙可充分利用管制型政策工具、经济型政策工具和信息型政策工具,对节能环保产业进行分类施策,实现精细化管理。管制型政策工具包括指标控制、强制性标准和监督考核等,虽是限制和规范条件,但利用得当能创造节能环保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价格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型政策工具具有造血功能,是活跃市场发展的根本政策。技术推广和产品推广机制等信息型政策工具是重要的保障机制。
二是要加强产业集聚。组织在长沙的节能环保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活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链尽早形成完整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效应,推进产业集聚。
三是要加强市场供需对接。搭建或推送与节能环保企业业务相关的推广平台,编制本土节能环保企业及节能环保低碳产品推广目录,推动节能环保技术突破、转化、应用。支持各地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实际需要,成立区域性的节能环保产业联盟,政企联合推介本土优势产品,提升节能环保本土品牌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应用比重,切实增强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四是要加强配套政策支持。规划电力供应协调加大“绿电”的供应力度,在电力供应中系统性加大对绿色能源的配置,减少价值链上的碳排放,在后续的碳配额分配层面予以适当政策倾斜。开放节能环保应用场景,开放大气污染防治、水流域治理等应用场景,形成经典案例和场景,在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推广。
结论与讨论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对接国家战略部署,长沙优化调整地方产业发展战略,整合全市优势资源形成17条产业链,布局了一条节能环保产业链,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地方实践样本。目前,长沙节能环保产业链发展态势强劲,产业规模、集聚效益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其发展面临的难题也不少,因高端技术人才不足和科研创新机制不活导致产业链内生发展动力还够强,因政策支撑力和市场化能力不强导致纵深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势能还不太足。
节能环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一个由地方政府、节能环保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公众、高校及科研院所、公共服务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多中心协同推进综合系统,各主体相互合作助推地方节能环保产业在量上最佳、在质上最优,实现整链效益最大化。因此,构建整体性高质量发展优化策略是长沙环保产业链面向未来的必然之举。纵向上沿着“顶层设计—机制创新—行动优化”的逻辑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制度和发展环境,重视培育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供给能力。横向上沿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逻辑整合地方资源和多元力量,充分激活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支撑力。以顶层设计强化发展机制、以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力、以人才培育夯实发展基础、以金融服务增强发展活力、以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的整体策略,将使长沙环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作者:李叶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