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长沙节能环保产业链呈现出产业规模大、集聚发展、龙头带动、创新发展等特点,但在资金周转、创新研发、市场化发展、政策支撑等方面仍面临发展瓶颈。
一、长沙节能环保产业链发展现状
节能环保产业涵盖节能环保产品生产、环境治理服务、技术装备制造等环节,上下游产业关联性强,整体产业链长,吸纳就业能力强。在持续提高环境质量、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畅通经济循环的带动下,长沙目前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全省80%的环保产业集聚在长沙,发展势头强劲。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长沙节能环保产业链上企业超过300家,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雨花经开区等园区,主要集中在绿色建材、城市垃圾处理、在线监测、治理设施和环境服务等5大领域,培育了中联环境、远大洁净、永清环保、航天凯天、力合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A股创业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拟上市(挂牌)环保企业近2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湘江新区67家、宁乡高新区30余家、长沙县8家,规模以上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175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一批龙头企业发展良好。邦普循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处理废旧电池总量可达到12万吨,回收率超过98.58%,回收处理规模和资源循环产能位居亚洲第一。长远锂科致力于深入发展锂电正极材料产业,具备锂电多元材料前驱体与锂电多元正极材料的全方位产品体系。
(二)集聚规模日益完善
长沙注重加大节能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循链聚集。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在新能源装备、环境治理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湘江新区形成了以环保装备制造安装、产业生产为上游,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监测综合服务为中游,资源回收服务为下游的绿色产业链条。宁乡高新区构建了从“前驱体到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及封装,再到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新能源产业链绿色闭环,培育发展以高效节能、环保科技及节能环保装备等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化为长沙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的集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聚焦技术攻关。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鼓励加大研发力度,聚焦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实施技术攻关。如邦普循环的“定向循环”核心技术,力合科技的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强化修复关键技术等。二是强化平台建设。依托创新平台连接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创新主体建立产学研合作,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形成了报废汽车及电器产品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水环境污染治理先进技术装备与国家实验室等一批工程技术研发创新中心。湘江新区拥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9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19个。浏阳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省级创新平台4家。宁乡高新区拥有全省面积最大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三是助推成果落地。如宁乡高新区聚焦企业创新需求和高校高价值专利分析,促成新能源企业与2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牵头成立了长沙钠离子电池创新联合体,在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高端湿法隔膜等关键领域建立技术领先优势,累计主导、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00余项。
二、长沙节能环保产业链面临的发展难题
长沙节能环保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也面临产业大而不强的发展难题,还需整合现有资源,把节能环保产业由量的扩大推向质的提升,为长沙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增添绿色动能。
(一)资金融资周转压力大
一是节能环保项目普遍融资难。长沙建有湖南金融中心、湘江新区小镇等融资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支持,但节能环保产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目前长沙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与环保需求相比严重不足。受国家PPP政策调整影响,金融机构普遍对PPP项目慎贷甚至停贷。同时,基于融资期限错配、股票下跌带来的股权质押风险、发债难度大等现实问题,导致长沙市环保融资状况不佳,环保企业遭遇融资难。
二是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长沙引入项目投资增强绿色发展活力,投资上百亿元的邦盛年产3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投资30亿元的鹏博新材7万吨正极材料项目、投资50亿元的牛晶科技5GW光伏高效组件和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等优质项目。但还有多个重大项目同时建设,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同时,甲方工程款拖欠现象严重,应收账款难以回收,回款缓慢。环保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大部分环保项目的建设需要垫资,但环保项目周期长、回款较慢,传统光伏装备产品竞争激烈,合同验收周期长,需要前期大量垫付资金,资金回笼周期长,入不敷出。
(二)市场化发展能力待加强
一是节约环保产业面向市场发展能力待提升。一方面,行业智能化水平不高,水务等行业需要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与智能化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品牌建设不足,国际市场的推广缺少品牌,品牌优势不大,宣传力度不够。再者集群建设不足,虽已形成一定数量的企业集群,但以物理集群呈现,并未形成上下游的融会贯通发展,产业链集群有机发展力度不强。
二是节约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不佳。当前市场原材料价格增幅过大,市场竞争大、需求萎靡,本地业务较少。永清环保、凯天环保、金旅环保等企业在长沙市内业务较少,有待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本地环境治理业务供需对接。华自科技面临乡镇污水处理缺乏专业团队运维的困境,也有待政府建立运维机制,支持环保企业参与乡镇污水处理。
(三)创新研发推广有瓶颈
一是人才引育难。长沙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高端技术人才不充足、人才培育周期长的困境。在人才引进上,从事节能环保工作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及骨干人才有引进困难。在本地人才培养上,核心技术人才要从在校专业学习到实践工作岗位锻炼,再到成长成才出成绩,培育周期过长。
二是技术研发难。节能环保项目需要的创新发展投入资金来源和先进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熟化、工程化资金支持不足。同时,新产品与新技术项目研发、建设或投入运营的监管手续相对还较复杂。
三是创新产品推广难。一方面,节能环保新技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应用投入回报周期长,技术落地难。另一方面,新技术研发后的推广平台与途径有限,无法精准对接市场对节能环保创新技术的需求,具体的新技术项目推广市场化进程缓慢,产品难推广。
四是知识产权保障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企业技术创新成本高,新技术和新产品投入市场后模仿者多,导致恶性低价竞争,产品专利保护权益难保障。
(四)政策环境不够优
一是政策引导还不太足。与一般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更加明确清晰的顶层设计引导和政策支持。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家政策依赖性强,在“3060”碳减排目标约束下,未来发展前景可观,技术研发和项目投产资金需求量大,同时市场竞争也激烈。相比湖北武汉、安徽合肥、河南郑州等中部省会城市,长沙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顶层设计和专项扶持还不够有力。长沙节能环保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对一般企业扶持力度不够大,产业链上下游未形成耦合发展态势。
二是配套政策支撑力度还不强。一方面,受城市发展规划限制,长沙市三类用地的规划不足,一些在联在谈项目受用地限制难以落地。同时,长沙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还较滞后。长沙对第三方环境治理服务、第三方监测、智慧环保、智慧能源等节能环保新业态培育稍显滞后,导致本地企业承接垃圾回收和焚烧处理、市政污水处理等环保工程服务较少,市场份额占比小,第三方环境治理新业态推广速度较慢。(作者:李叶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