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工程项目建设也不例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说明的通知》(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明确要求不管是政府投资类还是企业投资类项目都要在建设方案章节中增加数字化建设方案的论述,具体数字化方案内容皆需包括“提出以数字化交付为目的,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数字化应用方案”。
一、可行性研究中数字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在可行性研究编制过程中的应用也日益凸显,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更为全面、高效、准确的数据支持,也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可行性研究中报告编制数字化发展可以分为人工计算、录入阶段,借助个人计算机进行简单计算阶段,借助互联网信息查询、传输阶段,云储存、云计算阶段及人工智能五个阶段。传统的可行性研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信息搜集,然后通过手工方式进行整理和处理。同时,在研究中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通常需要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复杂的数学手段,由于理念及软件、硬件等条件限制,互联网、数据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尚不能得到充分应用,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快速地获取到相关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深入挖掘,从而限制了为可行性研究提供更为精准和全面的信息支持。客观来说,目前的可行性研究中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仅仅处于借助互联网信息查询、传输进而向互联网、云计算迈进阶段。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在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智能化任重道远。

二、可行性研究中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影响数字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在可行性研究编制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有思维惯性、技术基础设施、成本效益等多个方面。
(一)思维惯性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新技术的不理解、不信任,以及对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的变化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思维惯性问题可能导致在报告中忽视了数字化发展的潜在益处。二是在可行性研究中忽视了数字化战略对业务模式和流程的深刻影响。传统思维习惯使得人们更容易停留在过去的成功模式中,而忽视了数字化所带来的创新和变革。
(二)数字化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问题件建设问题
数字化发展依赖于健全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可能会忽略现有基础设施的不足,导致在数字化实施过程中面临各种技术障碍。这可能包括网络带宽不足、过时的硬件设备以及不兼容的软件系统等。
此外,数字化发展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在可行性研究中,可能会忽视对数字化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考虑,从而导致潜在的数据泄露、网络攻击和信息安全漏洞。
(三)数字化初期投入产出效率问题效率问题
数字化转型通常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涉及到新技术的采购、培训、基础设施升级等方面。在具体工作中,可能会低估这些初期投资的规模,导致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财务压力,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数字化初期,由于新系统和流程的适应期,可能会导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率不明显。这种情况可能会使决策者对数字化项目的收益产生怀疑,从而影响项目的继续进行。(作者:邓林玉 范建卿 )